【连载十五】张载的思想与当今世界系列讲座(续)第三部分(分论第一讲之4、5、6)

【连载十五】张载的思想与当今世界系列讲座(续)第三部分(分论第一讲之4、5、6)

新文人画院 2022-6-1 14:13 12676人围观 学术评论

民胞物与,和同天下,“张载的思想与当今世界”系列讲座【连载十五】(续)第三部分(分论第一讲之4、5、6)。




民胞物与 和同天下

“张载的思想与当今世界”系列讲座文稿

主讲:魏 冬


编者按:文略,查阅前十三。



【讲座内容提要】

       略。


(续)第三部分(分论第一讲之4、5、6)




分论  横渠四为句与张载思想精蕴


第一讲  为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是先生人生追求的第一个面向。先生对天地万物的探索思考,是“为天地立心”这一人生追求在思想上的具体体现。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先生探究人的问题——个人价值问题和社会秩序问题的哲学基础,是他天人性道观念建立的哲学依据。故而要理解先生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就不能不先对先生对宇宙万物的思考作出探讨。


       ……续

4

       太和呈现为渐变的、真实的生命的运动,那它的运动是否有其基本法则?这个基本的法则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先生已经从万物生命孕育的描述中为我们做出揭示了:“其来也几微易简”。正如生命的孕育一样,生命存在的基本法则,就隐含在《周易》的“易简”二字之中。《易传》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把易、简当做宇宙最基本的法则,把乾、坤当做这一法则最基本的体现,先生对此也是认同的,他赞叹乾、坤说:

       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正蒙·太和篇》)

乾和坤,是《周易》中两个最基本的卦象,用来代表宇宙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性能。乾,是创造性的,主宰性的,积极的力量;坤是孕育的,顺从的,配合的,成就的性能。这两种力量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动力,表现在自然界上,最能够代表这两种性能的物像,无过天和地了。所以《周易》里边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万物的演化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根源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乾和坤所代表的两种性能。这个宇宙是运动的存在,但不是毫无规则的、盲目的运动,不去遵从其中的规则,行吗?

5

       在乾、坤这两种性能的推动下,宇宙太和表现如何呢?先生认为,就人的直观感受而言,宇宙的生命呈现为两种方式:

       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不如野马、絪緼,不足谓之太和。(《正蒙·太和篇》)

宇宙生命运动的第一种方式,是“散殊”的,千差万别的,但同样是可以用文字图画表达的,这种叫做“气”;另一种则是“清通”的,清明通透的,不能用文字图画表达的,这种就叫做“神”。举个例子来说明。在齐白石的画中,虾就是一种“气”,而“虾”存活的水,则是“留白”,直接表现不出来的,这就叫做“神”。画虾不画水,并不是画中没有水,而是见虾而知水也。见“气”不见“神”,也不是无“神”,而是见“气”而知“神”也。“神”和“气”是相互交融,在可见与不可见中,游气纷扰游动,只有这种这种动态的和谐,才能是“太和”。先生所强调的“太和”,是整体的、和谐的、运动的存在,也是“散殊”和“清通”、“可象”和“不可象”统一的存在。把这个可象和不可象的宇宙整体划分为可见的存在和不可见的就存在,可以吗?

6

       先生将“太和”作为宇宙本相的概括,将对宇宙的以上认识作为最高的终极真理。天人架构下“天”“道”“性”“心”等概念,都是从此而来的,所以“太和”,构成了先生宇宙论的第一范畴(而不像后世有的学者解释的那样,把太虚当成第一范畴。)故而先生极为重视对“太和”这个宇宙大全的整体认识,认为这是最高的真理。他说:

       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正蒙·太和篇》)

谈论道的人,只有认识到宇宙是整体的和谐,才能算是真正认知了大道;学习《周易》的人,只有认识到宇宙是整体的和谐,才能算是真正了解了《周易》。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是具有像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他的智慧也不足以称道。由此可见,对“太和”的认识,是先生思想中的第一原理,对“太和”的认识,构成了先生所有思想的第一原理,而对宇宙万物的解释,也当从此开始。
       先生对宇宙真相的解释,既与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解释相合,也为整个社会和谐的提供了终极依据。如果人们要寻找自然本性的话,应该到宇宙中寻找,而不是寄托于上帝;人在社会中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话,应该是追求和谐而不是斗争;人类要实现自己的幸福的话,应该是遵从宇宙的大道,而不是肆意妄为。先生思想与我们当今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指向是一致的。先生的和谐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互呼应,交相辉映,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完待续)


【主讲人简介】

       略。

原作者: 魏冬 来自: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