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后稷神庙的传说

磁山后稷神庙的传说

四川文化网 2022-6-5 20:57 59858人围观 文化资讯

据碑刻记载:广生庙始于明万历,扩建于天启年间,其中有一座就是被人尊为“农神”的后稷泥塑神庙。内壁墙上画满 ...
  
  过去红山(磁山)有座明代古建筑群,名叫广生大庙,因庙宇宏伟、神像众多,与叫全神大庙。
  据碑刻记载:广生庙始于明万历,扩建于天启年间,其中有一座就是被人尊为“农神”的后稷泥塑神庙。内壁墙上画满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耕耘、播种、收获、贮藏等多种栩栩如生的珍贵壁画,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的祖先辛勤劳作的全部过程,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开采铁矿时毁于一旦,片瓦无存。
  为什么人们都敬奉崇拜后稷神呢?相传四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在生产落后、食物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后稷学习、总结、推广磁山先人播种稷谷的经验(据说、稳产、高产的优良谷种——“来武县”就是从武安磁山村引到山西一带的,有人把这种谷叫“磁山谷,”这只是一例,可见一斑),他引导人民种稷麦播百谷,后被尧帝聘为农师。
  据《史记·五帝本记》:“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又据《世本·王候大夫谱》:“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曰姜  ,是生后稷。”据《史记·周本记》:“姜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相传,姜  生下一个肉球,以为怪,抛弃在村落小巷,牛羊走过都绕道而行,生怕踩伤他。她又抛之山林,人多砍柴,又抛进一个结冰的水池冰上,大鸟用翅履盖取暖。小孩从肉蛋中生出哭泣,姜  又抱回抚育。因被抛弃叫他“弃”。
  稷乃粟类,是百谷之长。因弃在磁山先人从杂草中选育出稷谷之后,并加于广泛推广,所以叫他“后稷”,也是周民族的祖先。因此,人们把他加于神化并尊为“农神”来敬奉。明代时,磁山人民在扩建红山全神庙时,也没忘记把总结、推广磁山种粟经验的后稷来敬奉。这景是后稷神庙的来历。


磁山“张爷”与“靠山红”的传说

  红山(磁山)上“老张爷”很灵。无论求签问卦、看病求药,无不灵验,真可谓是“有求必应”、“普渡众生”的一位神祗。在磁山周围几百里内享有“灵张爷”的盛名。
  相传,“张爷”原名叫张三锋,是我国南方人。一年近秋,他上京赶考路过磁山,看到靠山面水,山红水秀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另一种风光。块块梯田谷子都是绿叶红穗,山红、石红、庄稼红,他好奇地游览、考察红山为什么呈红色?
  原来,磁山又名红山,属太行山之余脉,小摩天岭终止于南洺河北岸,海拔427米,是我国著名的铁矿山之一。由于铁矿床裸露地表氧化成赤铁矿及半假像赤铁矿而呈深红色,故有“红山”之称。盛产矿石,多为磁性,能引针不坠。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1982年3月《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上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也因产磁石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曾开采过铁矿。
  张三锋了解到红山上金石洞里有能屙金尿银的金马驹子的传说,认为磁山是块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立志将来定居磁山。当他考中进士后,正好分配到山西临县做知县。从此以后,因为离磁山较近,他经常到磁山来,帮助这里的人民开发矿石炼铁。这里没有炼铁和铸锅技术,他就从山西请来会炼铁铸锅的人员来帮助,传授炼铁技术,于是磁山一带用坚固耐用的铁锅替代了古辈沿用的砂锅。铁制农具如锨、镢、镰、斧大大增多了,而且价格也便宜,促进了磁山一带农业的发展。他还将磁山生长的优良品种,带到山西。如“靠山红”这一优良品种在磁山原来只叫“红山谷”、这种谷子的特点是:产量高,颗粒饱,生长期短,六十天还仓,最长不超过75天就要成熟,而且耐旱性能强,特别是碾出的小米金黄金黄,做成米饭是金黄喷香。张三锋说:“我种谷子长在红山坡,就叫它“靠山红”吧。于是乎“靠山红”的名字就流传至今。
  有一年红山上修盖庙宇,张三锋这天正在山坡地给老农座谈总结种谷经验,突然无病猝死。按当时迷信说法,张三锋被塑神像“抓胎”抓去了,也就是说张爷“归位”了。因他在磁山帮助这里人民采石炼铁,打制各种铁制农具,总结推广磁山种谷经验,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于是死后,将正打胎塑像的这位神祗尊为“张爷”,并将每年三月十九张爷生日立为红山全神庙香烟大会,于是形成惯例,流传到现在变成物资交流大会。
  磁山过去庙会时间之长,香烟之之盛,波及面之广,香客之多,都是罕见的。每年从三月十三起唱,一直延续到二十四,会期前后长达半月余,远方香客一连几天吃住在山上。是日,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手举香馃,接踵登山,有求药问病的,有拜神求子的,也有游山望会的,特别是青年人嫌盘山道路拥挤,就满山趴登上山。一时云集山顶、庙院,真是满山遍野人山人海。庙院更是香烟缭绕,烟火弥漫,磨肩擦背,水泄不通。有一年曾同时唱过八台大戏,一天光敬神“愿戏”数以千计。
  相传有一年,八特龙玉章骑着骡子来磁山赶会看戏,不慎将大骡子丢失。在磁山找了半天也没找见,急得没办法,就去找张爷求签问卜。结果得了上上签,一查签薄,写着“  硝”、“大黄”两位中药名称。这两位药本来是叫病人泻肚的药,这与丢骡子的事是“风马牛不相及”两回事,但龙玉章出于对张爷的虔诚,照签抓药。回到八特煎后吃下去了。骡子没找到,不死心又来磁山找骡子,当走到八特大坡中间时急着拉屎,就往坡西地里去解手。一看,丢失的大骡子正在那庄稼地里啃庄稼吃。这也可能是“心诚则灵”的原因吧。于是,他喜出望外地将骡子牵回去,第二天又来磁山给老张爷唱“愿戏”还愿。

“金米干饭人参菜”的故事


  磁山不仅以“磁山文化”著称于世,“磁山铁矿”闻名中外,也是我国原始农业开创种谷的第一块风水宝地。曾流传着“金米干饭人参菜”我一个脍炙人口听者垂涎下的故事。
  相传,在清乾隆27年(公元1762年)磁山霍兰应考中举,初任河南省光山倒教谕,后提升为光山县正堂。大家知道,磁山与光山县虽为一省(当时武安县属河南省管辖)只有一河(黄河)之隔,但两县却分处在一省的南北两端,南部与湖北接壤。那时运输很不方便,当地产什么就吃什么,故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磁山地处河南省的最北端,又是古代农业种谷的故乡,所以人们以小米为主食。光山县却以种稻谷为主,以大米为主食,那里根本不种谷子,所以没见过小米也是不足为怪的。
  霍兰深知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他吃惯了家乡的小米干饭与小米粥,怕到南方水土不服,吃大米不适应,
  他上任时就带去了几十斤小米。啥时嘴馋了,就叫厨子给熬点小米粥或小米干饭吃。有时他还用“小米干饭加糖醋鲤鱼”作为上等饭菜来招待同僚好友,还美其名曰:“这叫‘金米干饭加鲤里’。在我们家乡吃惯了‘金米干饭人参菜’(油菜根),可这个地方没有,我只带来了些金米让大家品尝”。大家尝了几口异口同声地说:“真是金米干饭黄金黄,吃在嘴里喷喷香,难得的上等饭菜!上等饭菜。”其他衙役、随从当然没这个口福,轮不上尝一口,眼馋得直流口水。
  有一年,他派了两个衙役骑马往磁山老家送家书。到磁山正好是中午用饭时间,他俩看到家家户户都端着“金米干饭人参菜”在街上吃。到霍兰家一看,也同样是这种饭。他俩心想这回可要一饱口福了。不想主人以为人家千里迢迢来送家书,当然要用武安传统的待家饭——拽面炒鸡蛋来盛情招待。他们执意要求点名吃“金米干饭人参菜。”主人没办法只好说:“饭不了慢待你们了。”后来,这两个衙役回到光山衙门逢人就说:“霍老爷家乡太富裕了,我亲眼见家家户户都是吃的‘金米干饭人参菜’我们在那亲口饱餐了一顿,太好吃了!”于是这个脍炙人口使人下涎的“金米干饭人参菜”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原作者: 张海江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