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47
袁运生,《天地一方》,纸本水墨 Yuan Yunsheng, Heaven and Earth, Ink on paper 192×175cm,1990 追索民族艺术精神 ——袁运生访谈录 文/ 刘淳 很早就知道袁运生,那是他在1979年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后来又从作家理由的报告文学《痴情》中知道他坎坷而曲折的经历 。再后来,听说他到美国去了。近二十年过去了,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脑子里只剩下袁运生这个名字和那幅具有枭然之风的壁画,还有那一头浓黑的长发。最近,听说他从美国回来了,于是,我在北京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进行了专访。 袁运生创作机场壁画,1979年 刘淳 1979年,您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轰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首都机场的标志,好像因人体问题引起些麻烦,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袁运生 1958年,我进入董希文工作室,就开始做壁画之梦。1979年才实现了这个梦想,实在不容易。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是我的第一次壁画实践。1978年,我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和临沧傣族地区生活了八个月,画下了大批的线描,构成了我对西双版纳总的印象。当我接受首都机场壁画任务时,我想到的唯一题材就是泼水节。在一面27米长,3.4米高的巨大墙壁上,画一幅赞颂傣家人的精神、情操的壁画,对我来说,真是如梦一般美好的事。对人体美的赞赏,在我看来,正是对自由的歌颂。 壁画完成后,立刻引起极大的反响,有关的报道也很多,海外的新闻媒体报道称:在中国的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人体,是开放的象征,等等。当时国内对人体问题有一些争议,因为刚刚改革开放,大家有看法是难免的。其实在公展前,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了,邓小平也看过了,他认为非常好,还说你们要多印些册子,卖给外国人看。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是有些人打着少数民族有意见的幌子,无中生有,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这些人借用当时最高领导的一句话做文章,把批判这幅壁画当作最高领导的指示来抓,也曾开过现场会,把一个艺术的东西搞得非常政治化。后来那幅壁画的人体部分被遮盖了整整九年。以后人家都不用我的稿子。我虽然调回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面临中国大发展,建筑很多,是中国壁画复兴的极好时机,但我却无事可做。一个人无事可做是何等的难受。1981年,正好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总署和美国的一些大学邀请我作为艺术家出国访问,我是在这种心情和处境下出国的。 袁运生,《幸福的泼水节》(第一张色彩稿) 纸本水粉33.9×198.6cm,1979 刘淳 1982年,《美术》杂志第一期以头条的重要位置发表了您的文章《魂兮归来》,文章是您西北之行的感受,阐述了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我们必须以民族艺术精神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找回失去的传统。当时在文化界和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6年过去了,我每每拜读,都有不尽的感受和启发,时至今天,我觉得仍旧意义非凡。 袁运生 那是我要离开中国时写下的一篇文章,是我在81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西北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倾心之谈。 具体问题,文章写得很清楚。50年代以来,在艺术教育上,苏联的基础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一统天下,而且影响极为深远,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的多元发展是一个桎梏,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美术运动,我们最大的缺失,恐怕还在于失去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自信。 仅对传统的认识就值得我们深思,唐宋以前的中国艺术对造型的研究曾达到的高度成就今天还有多少?伟大的过去对于我们已经变得如此陌生,难道这不是一个悲剧吗?我们只有真正研究了古代艺术之后,再回味现代艺术之所追求,也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所谓继承传统的实质,就是追索民族艺术真精神,即古人那种气度、魄力和勇气,以及高度的自信,自由进取的宏大精神。那篇文章就是我的西北感怀并呼吁必须以民族艺术精神建立我们足够的自信。 袁运生在纽约陈宪中宅,1995年摄影:倪军 刘淳 请您谈谈在美国您是怎样在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创作的? 袁运生 我在美国生活了14年,这14年可以分为两部分:访问学者和职业画家。 我最初到美国的时候,是在各地访问,后来接受爱荷华大学、波士顿塔夫斯大学、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大学、麻省的五所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的邀请,作访问艺术家。1988年开始成为职业画家。这期间,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的创作也遇到了困境,那就是我已经离开了中国那个我所熟悉的环境,因此,我最初的创作和中国的关系比较密切。后来在美国时间长了,我知道我必须改变,将视线移到美国来。我是个搞艺术的,我一直比较关注人,当我决定转变创作主题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我周围的环境中的美国人,表现关于人的状态和自己所感受的东西。 在美国的14年,我有机会全面地视察西方和中国艺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所关注的问题,除了好好看看人家在做什么,对他们的过去、现在做一番透彻的了解之外,便是处处时时想从世界历史的广大角度看看我们的文化艺术究竟占一个怎样的位置。比如参观任何一个博物馆的展览,都在潜意识将范宽、陈老莲、黄宾虹等大师放置其间作一番比较,每看到亨利·摩尔的作品时脑子里必将霍去病墓石雕穿插在旁边进行对照,虽然两者相差两千多年。无论是看达·芬奇、毕加索还是沃霍尔的作品,我从来都没有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羞涩,相反,想到这种巨大的差异总让我感动安心和振奋。我的自信就是这么产生的。在美国的14年中,每次回国,我总要用一半的时间去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石窟、寺庙看看。因此,十几年来,我从没有放弃过宣纸、墨、毛笔,但我增加了蜡、油、木板、麻纸、铜版纸等等各种新材料。我始终以十分开放的心态去创作,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束缚。在长期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强劲时髦文化氛围的冲击下,从来没有失去自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离开或放弃中国文化。我对我的选择从不后悔。 袁运生在波士顿市政厅举办第一次个展,1982年 摄影:Joan Lebord Cohen 袁运生在塔夫茨大学作访问艺术家的报道 1982年 刘淳 您在海外这十几年中,办过几次个人展览? 袁运生 有十多次,几乎年年都有。 刘淳 在美国的十几年中,您始终是以民族文化精神的自信坚持下来的吗? 袁运生 我在美国做的事和在那里的艺术家不同。我是一个从中国去的人,我看事情和他们的在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我如果跟着他们走,就会显得勉强和做作。人如果离开了他自己去画另外一种东西,一定很难受。我画画一定要和我的生活有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的选择。我赞称这样一种观念,一个艺术家应该表现自己真正想到和真正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把艺术变成一个工具去取得一些利益。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在我心中,还没有忘记从青年时代就种下追索民族精神这个给我以最后支撑的理想,它在我心中如同一颗种子,所有我欲吸取的来自异质文化的一切因子,都会成为一种养料,伴随这颗种子而发育、成长。 刘淳 据说您在美国的生活已经基本稳定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 袁运生 我从来没有想在外面呆太久,许多事情只有在国内才能完成。追索民族艺术的真精神才是我要做的事情。 袁运生在纽约家中,1990年1月摄影:王瑞 刘淳 从美国回来后,中央美术学院给您安排了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您将以怎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呢? 袁运生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是和中国的85美术运动同时成长的,应该说这是一幅生动的、生机勃勃的图画,它反映了这些年中国青年美术家风貌之一斑。这期间最值得重视的是人们探索的热情和勇气,以及求新求变的急切心情。在冲破了单一的教条化之后,怎样建立起我们的精神基础。十几年前,我写下了《魂兮归来》的文章,今天,我们当以怎样的期待,期待于今后的岁月呢?这是我思考的主要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更晚一些的中青年艺术家,所接受中国传统的教育和浸润,实在是大大少于前辈,如果不能从教学的课程设置上给予现在的青年学生补课,将来一定铸成大错。当年我们不是曾有过小心翼翼的跟在苏联后面走,而将自己的文化弃置一旁的那个时期吗?今天,我们仍处于向西方现代艺术学习、吸取的阶段,而我们的目标和理想乃在于建立起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由和创造精神。我们必须有两种开放的心态:一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再就是我们有必要对我们久远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学习、融汇贯通的开放心态。否则,我们无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我们不能也不必跟在西方后面一步一颠地爬行,其实,真正的西方文化代表也并非如此期待我们!我们必须以开阔的眼界吸取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在教学中,工作室的师生将以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剖析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眺望远方》展览现场,2022年 刘淳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袁运生 回顾中国近二十年的美术史,如果简单概括的话,那就是我们曾做过的事,主要是学习西方本世纪的艺术,并努力与西方接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又将传统的文化弃置一旁,而将眼光始终盯着西方。其实,从达·芬奇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从纯写实的角度看它变化并不大,而中国艺术从秦始皇的兵马俑到唐宋一直到西夏,如果将它放在具象艺术范围内看,它所挖掘的东西是相当丰富的,审美的距离也有很多不同的等级和不同的趋向,这里面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有很多很多的基础,然而我们所做的却是将西方的框架简单地拿过来,如果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所做的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其后果则会完全不同。我们没有必要按西方的脚印再走一遍。所有一切都是我们失去民族精神和自信不足所造成的。我们的一些青年画家,看西方的眼色搞艺术创作,其实从西方和港台来的一些人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艺术家或评论家,但他们喜欢热闹,只要他们点点头,我们的一些青年就如获得某种荣耀,企盼早日得人家的肯定。艺术家搞创作。眼不要老是看着人家,那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研究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古人那种博大的自由进取的创造精神和气度,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取一切文化营养,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艺术之路。 袁运生带领其第一届研究生外出考察 2001年 刘淳 您下一步有何打算? 袁运生 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这个时间不算短。我以后的创作和很多研究工作还是要在中国完成。多年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的认识是不够的,而我们的文化也没有被认真地梳理过。九七年我带学生去西北考察,在甘肃省武山县发现一幅高42米、宽26米的彩色石雕壁画,它是北周时期的作品。我活了60多岁,还从未听哪个人讲过,如果它放在西方的任何一个国家,是绝不会这般默然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连一本象样的中国美术史都没有。早在三、四十年代,一位上海的画家过一本,这已经是很晚的了。之后,傅抱石也写过。再后来,陆续又出了几本。但是我在西北看到的那件北周的壁画,无论哪一本都没有提到过。这种现象在西方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类似这样的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是不是还有没被发现的呢?比如东千佛洞,就很少有人去过,那里有一部分西夏时期的作品,质量非常好,与西方艺术有某种关系,这些作品我以前没有见过,也没有听任何人说过。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美国研究石涛画语录,他所找到的七百多篇谈论石涛画语录的文献,他认为人们对石涛的了解基本是错误的。石涛画语录究竟说了些什么?目前对这个认识和解释是不准确的。因此,他有一个宏愿,要从《易经》开始,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不说别的,单对古迹和遗存的了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说研究和分析了。其实最现代的东西也许就是受传统的启发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东西,比如立体主义与非洲雕刻的关系等等,有许多交错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地梳理。 我们的民族怎样建立自信?如果一切东西都从人家那里拿来,我认为这个民族是很难产生自信的。我们只有经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真梳理和再认识,才能找回我们丢失了的民族精神,才能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当年我写下的西北感怀的文字,下一步就要逐步去做。我画了一辈子画,对我的朋友和关心我的人要有一个交待。我将继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察,我将继续以民族艺术精神为自信并以开放的心态去创作。 袁运生,《谁之子》,纸本水墨 Yuan Yunsheng, Who's son, Ink on paper 180×193cm,1991 原载于《民族艺术》,1998年 4期* 本文已获《民族艺术》杂志授权转载,以上摄影均来自家属或摄影者授权。 关于作者:刘淳,出生于1957年。艺术批评家,曾任《黄河》杂志社社长。1990年代初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和写作。著有《中国前卫艺术》《艺术人生新潮》《中国油画史》《中国当代艺术访谈录》(艺术家卷)(批评家卷)、《批评的态度》《架上风云——中国油画随想录》等专著十余部。 艺术家简介 About Artist 摄影:徐盛忠 Image courtesy of Xu Shengzhong 袁运生,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62年至1980年,分配至吉林省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工作。1979年创作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1980年调至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工作。1982年-1996年应邀访美并客居纽约,任教于塔夫茨大学、麻省大学、斯密斯学院、哈佛大学。1996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曾任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古代造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课题“重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责任人。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 重要个展:2022《眺望远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袁运生的历程》,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魂兮归来——袁运生》,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1 "一段修复的记忆——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9《袁运生——生命的赞歌》,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7《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第三条路——袁运甫、袁运生绘画作品展》,中间美术馆,北京2014《南通籍名家系列展——袁运生作品展》,南通市中心美术馆,南通1997 作品《搏》参加意大利“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1992 在美国洛杉矶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个展1991《袁运生近作展》,西百老汇街456画廊,纽约1987 在纽约Soho区Art Wave画廊举办个展1985 在旧金山威列画廊举办个展1984 在哈佛大学做访问艺术学者并举办个人画展1983 在纽约市东汉普顿70A公园韦雷德国际艺术画廊举办个展“袁运生”1983 在美国波士顿市政府大厦画廊、美国塔夫斯大学、美国恩普斯特学院博物馆、美国斯密斯学院艺术系、美国麻省大学、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美术馆举办展览1979 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览馆1978 云南省博物馆和云南省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Yuan Yunsheng was born on 4 April 1937 in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In 1962, he graduated from "Dong Xiwen Studio”of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he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From 1962 to 1980, Yuan Yunsheng was assigned to work in the Fine Arts Group at the Changchun Municipal Workers Cultural Palace of Jilin Province. In 1979, he created the mural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 Hymn of Life for Beijing Capital Airport; In 1980, h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Mural Department of the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From 1982 to 1996,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give lectures and lived in New York. He has been working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since 1996. He used to work as the director of the Fourth Painting Studio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Academy, and the PhD tutor. Currently, h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Ancient Model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the principal of the national major project "Re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culptures and Establish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Education System”. Important solo exhibitions:2022 Look into the distance, 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 Beijing2022 Journey of Yuan Yunsheng, Long Museum, Shanghai2021 REGENERATION, 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 Beijing2021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emory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Yuan Yunsheng’s work ‘Memories of the Water Town’, CAFA Art Museum, Beijing2019 EXTOL LIFE, 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 Beijing2017 Self-Conscious to the Civilization Renowned Chinese Artists of Fine Arts in the 20th Century,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2014 The Third Path—Yuan YunfuYuan Yunsheng paintings exhibition, Inside-Out Art Museum, Beijing2014 Nantong Famous Artists Exhibition series-Exhibition of Works by Yuan Yunsheng, Nantong Central Museum1997 His work Struggle was displayed in the 47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Venice Biennale, Italy1992 He held a solo exhibition at the Oriental Art Center in Los Angeles1991 Yuan Yunsheng’s Recent Works,456 Gallery West Broadway,New York1987 He held a solo exhibition at the Art Wave Gallery in soho, New York1985 He held a solo exhibition at the Wheeler Gallery in San Francisco1984 He stayed as a visiting art scholar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nd held a solo exhibition there1983 He held solo exhibition at the Vered International Art Gallery 70A Park Place East Hampton, New York1983 Boston City Hall Gallery, Tufts University, Amherst College Museum, North Iowa University, Smith College1979 Central Institute of Design, Beijing1978 Museum of Yun-nan and Fine Arts College of Yun-nan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