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1
四川文化网成都讯:(张丽) “非遗不再是‘活在博物馆里的古董’,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 近些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确保棕编产品编得出、有销路、卖好价。10月15日,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成都新都区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刘俊英女士带领团队到新繁街道大墓山村,对棕编品种及质量进行考察调研,全面系统的掌握棕编的编织情况,及时了解编织农户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棕编开展收购活动,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农产品上行,助推乡村振兴。 收购活动中,新都区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团队与大墓山村王世菊、姚建芬、李运如等村民畅所欲言,充分了解了大墓山村棕编的发展现状,棕编产业规模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刘俊英指出,乡村振兴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要加强调查研究,着眼于棕编产业规划布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好非遗文化人才汇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奉献聪明才智,汇聚强大力量。 新都区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通过上门收购棕编产品,不仅让编织户有针对性地编织,保障了销路,降低市场风险,也提高了编织户发展棕编的积极性。同时,成都市新都区编织艺术中心将持续联合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开展收购活动,积极对接社会各界资源。不断深入挖掘更多优质新繁棕编,以棕编发展为基础,深化棕编产业帮扶,打造好棕编品质,鼓励棕编规模化、精品化,使棕编走向更高端、更广阔的市场。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