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60
~ 开卷:第四期 ~ 《贞人堂读书札记》精选四 【读书 • 关于秋香这个人】 明 唐寅《李端端图》 纵122.8厘米 横57.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据题款,画中人为 明代崔涯和扬州名妓李端端 然好事者皆以为: 崔涯即唐伯虎本人,李端端实为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一直以来深受大众的喜爱,风流倜傥的唐伯虎与貌美如花的秋香,常常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历史上的唐伯虎之妻真的就是秋香,而事实上这段故事实在是东拼西凑而来,中国老百姓喜欢将才子佳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寄托老百姓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希望而已。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只不过比唐伯虎整整大了二十岁,据史家考证,秋香,原名林奴儿,出生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她是官宦人家的闺秀,自幼熟读诗书,擅长琴棋书画。在她未及成年之时,父母不幸双亡,她被伯父领养带到金陵,后因生活所迫,在官场之中做了一个官妓。她是明代大画家沈周的学生,明代《画史》曾评述秋香的画:“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后来改籍从良后,原来的老相好想再续旧情,秋香赋诗拒绝:“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秋香与唐伯虎属于同门,都是沈周的学生,不过唐伯虎应该喊一声“师姐”倒是应该,毕竟年长他二十岁。明代将唐伯虎与秋香写入小说的应是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千回百转如梦如幻。不过,为了一个婢女卖身为奴的事,确有其人。《茶余客话》记载,明代有一个叫陈立超的书生,深爱人家婢女,不惜卖身为奴,以期终身相望。只不过好事者,将陈立超的事情换做唐伯虎与秋香而已。 【读书 • 河东君柳如是】 秦淮河畔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诞生了不少青楼著名女艺人 柳如是就是明末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年轻时的柳如是一一俘获“云间三子”,追求者无数 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已经阅尽世间浮华 她毅然决定换一种活法,筹谋一下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雇了一叶小舟,一身书生装扮 只身前往半野堂,她敲开了名士钱谦益的门 述说自己的爱慕: 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关于河东君柳如是的故事,在中国文人中,广为流传。她生在晚明那个天昏地暗的时代,却以女性之独立,之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的自己。虽身微而永不失尊严,以至于晚明的才子对她投来几许青睐的目光。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的路上漂泊,她常做男子装扮,头罩方巾,一身青衫,周旋于文人之间,婉弱之间平添了几分阳刚之气,用义宁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她有“三户亡秦之志”。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她将自己的余生交给了名士钱谦益,他们一起走进拂水山庄,那一年,柳如是二十七岁,钱谦益六十七岁。大明帝国灭亡的前夜,她与夫君钱谦益在拂水山庄享受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南明,在此之前,钱谦益被起用,担任礼部尚书,柳如是与夫君一起镇守南京,那时候她以一介女子,劝说钱谦益勿做降臣,重返山林,守住读书人最后一点底线。然而,钱谦益终究还是做了降臣,就在南京城破的前夜,柳如是对钱谦益说,咱们死吧!他们准备投河,可是钱谦益站到水里试了试,又缩回来,说他怕冷。其实是怕死,那一夜柳如是的心比南京护城河的水还要冷。次日,钱谦益打开城门迎接清兵!钱谦益率领降臣五十五人迎降,这里面就包括了著名书法家王铎!然而,大明的士子也绝非都像钱谦益之流,左都御史刘宗周、礼部侍郎王思任、兵部主事高岱等皆绝粒而死!太仆少卿陈潜夫,与妻妾相携,投河而死!还有像,傅山、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隐入山林,誓不仕清。明亡两百多年后,双目失明的史学大家陈寅恪,耗尽余生之力,为柳如是立传!陈先生一生历经家国沧桑之变,他以史家之心与当年的柳如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家国心史,全部写在了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家国沧桑,世之读书人变节如蝼蚁偷生,柳如是着实让那些士大夫汗颜之至! 【读书 • 河东君柳如是之死】 陈寅恪遗珍、蒋天枢旧藏,蒋天枢题跋 作者彭鹤俦[清],女,字若梅 自号翥山女史,今江西乐平人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柳如是被钱牧斋(钱谦益)的后人逼死在家里,三尺白绫,一身白色的孝衫孝裙,上吊自缢,这个半生为情,半生为史,令人肃然起敬的女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凄苦而有尊严的一生。南京城破之后,钱谦益摇头乞尾,满心欢喜的前往北京领赏,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柳如是并没有相随,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钱谦益也并没有在新主子那里得到什么好处,满心灰冷,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这样评述此时的钱谦益:“牧斋在明朝不得跻相位,降清复不得阁老,虽称两朝领袖,终取笑于人”,由是,钱谦益便回到常州从事反清复明之事,直至去世。与钱谦益相反,柳如是曾经爱过的另外一个男人陈子龙,虽为负心汉,但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清兵南下,陈子龙密谋抗清,后被清兵抓获于吴县,在审讯时问其为何不削发,陈子龙曰:“吾唯留此发,以见先帝于地下也”,随后在解押途中纵深跳入河中,清兵打捞上来,以乱刃戳尸后,再丢入河中,那一年陈子龙三十九岁。钱谦益的香,陈子龙的死,让柳如是有锥心之痛!公元1663年,八十多岁的钱谦益撒手人寰,留下柳如是孤儿寡母。他死后尸骨未寒,钱谦益后人便逼迫柳如是交钱交房产,柳如是面对乱哄哄的一幅景象,她告诉钱谦益的儿女们,稍等一会,她上楼去取,许久,她都没有下楼,等不急的钱氏子孙,推开柳如是的门,才发现她已经静静地悬挂在房梁上。悲哉悲哉! 【读书 • 三读《柳如是别传》】 世之好书,如品佳肴,一品知其色,二品闻其香,三品感其味,自此终不能忘怀也。义宁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一书,予三品其中,如昔日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世知义宁暮年,寓居岭南,双目失明,尤有左氏之志,门人黄萱手录,先生口述,以为河东君柳如是立传,以“表影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心路苦心,皆在煌煌八十万言之内。义宁陈氏著此书,实有感于河东君柳如是之生孤怀遗恨,虽有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亦抵不过当时迂腐者之诋毁。先生虽为河东君立传,实为我民族士大夫之气而鸣一气节耳。予知,义宁陈氏作此书已年近古稀,当作身后看,寄毕生史家之志集于一书,实属不易。世之智者皆孤寂,先生生前既无曲阿之态,死后也深知,知者寥寥。先生于《柳如是别传》序赋诗云:炎方七见梅花笑,惆怅仙源最后身。又云:高楼冥想独徘徊,歌哭无端纸一堆。天壤久销奇女气,江关谁省暮年哀! 【读书 • 词人沈雄】 沈雄,字偶僧,明末清初词人,师事钱谦益,江苏吴县人,有《柳堂词》《古今词话》传世。《古今词话》载乃师钱牧斋诗:“花信楼头风暗吹,红欄桥外雨如丝。一枝憔悴无人见,肯与人间绾别离。离别经春又隔年,摇青漾碧有谁怜?春来羞共东风语,背却桃花独自眠”,“春来”一句,尤为传神。沈雄,世人知之甚少,或因其于顺治年与乃师钱牧斋,从“复明”事有关,清代士人多忌讳论之。袁景辂《松陵诗徵》有沈雄略传,谓:“偶僧从虞钱牧斋游,诗词俱有宗法。”义宁陈寅恪先生以为,若论诗,偶僧多得乃师牧齊家法,若以词论,则非受师父影响,而多得师母河东君柳如是衣钵。兹录偶僧词一首,如下云: 压帽花开香雪痕,一林轻素隔重门,抛残歌舞种愁根。 遥夜微茫凝日影,浑身清浅胜梅魂,溶溶院落共黄昏。 沈氏之词清丽典雅,意象幽邃,与河东君《寒柳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 • 钱穆先生谈艺术】 贞人堂夜读钱穆先生《新亚遗铎》,深感先生当年流亡香港,实为我中华民族之文化存一薪火。先生于万难之中,创办新亚书院,前后十余载,育人无数。今夜读先生当年创办新亚书院心路历程,实为感人之至。先生乃近世以来之通儒,学贯中西,穷究天人。《新亚遗铎》中有先生谈艺术,贞人堂读后深以为可咨吾辈研习艺术之用,故摘录如下: 中国人之于艺术,必贵其技而近乎道。故于绘画,亦不专尚形似,而特重意境。若以文学为喻,形似者画之赋,意境则其所比兴。故中画以山水为主,盖因山水之用于比兴,其道多方,可以任其意之所寄而一于画出之。而画家又贵作题,画之有题,亦以补申其所比兴而己。又必以画道通诸画法,书法专仗线条,最为抽象。惟其属于抽象,故能尽比兴之能事,书家之意境,乃可于其运笔与结体之种种变化中,曲折精微,无所不到。中国人作画,则又以画家运笔与结体之妙寓其间。故其人苟无意境,即不足以作画。其人苟不通诗之比兴与夫书家运笔结体之妙,亦不足以善用其意境以入画。要而言之,画之背后有人,画之高下,则一以其人之高下为衡准。画之意境在其人,而人之意境则初不在于画,而别有其所在,此中大有修养。有此修养,又必习技能,技能又不专在画,又必兼通之于诗词与书法。由此论之,欲成一中国画家之理想条件,亦可谓其难能而大可贵矣。(钱穆《新亚艺术第二集序》) 拾遗 明 唐寅《仿唐人仕女图》 纵149.3厘米 横65.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端端图》和《仿唐人仕女图》是唐寅名下的复本画,描绘的是唐代名妓李端端和诗人崔涯之间的趣闻。两图情景相似,然人物神态、环境布置、笔墨技法皆颇为不同,题跋之句与书法笔力亦有不同,是全面了解唐寅画作及其仿作、解开唐寅书画鉴定之谜的重要研究资料。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