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权威报道丨刘卫兵以林盘为线织就乡村振兴高颜值高品质画卷

八禾 2023-1-15 17:35 4446人围观 文化资讯

对刘卫兵而言,川西林盘就是蜀人精神原乡,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依恋。无论是被聘为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创意设计中心副理事长还是应邀出席2022年世界城市日等各类活动;无论是平日工作,还是公开 ...

1月11日《四川政协报》 第7版刊文截图

记者 曾婷婷 张晓霞


第23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

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唯一中国作品——《无形》


       2022年7月15日,第23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以下简称“米兰国际三年展”)在米兰艺术宫揭幕。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筑师刘卫兵的装置作品《无形》,作为米兰国际三年展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参展。组委会对《无形》给出了高度评价:“以自然与建构碰撞的无限可能性是对未知世界隐匿的肯定和面对,体现出中华文化对混沌宇宙所特有的“大象无形’的包容气派,并以“道法自然 态度对宇宙无穷变幻所持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解的“天人合一’的智慧。”

      《无形》以在中华文化中代表君子坚韧气节的竹子为材料,采用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榫卯结构,营造一种无形的空间,与自然开展一场充满未知的对话,独特演绎了对本届展会主题的思考。据刘卫兵介绍,《无形》源自于自己多年来对成都平原千年本土林盘聚落的研究、实践和思考。


刘卫兵在幸福岭项目现场


       从成都上空俯瞰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平坦肥沃,流水蜿蜒。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垂的平原上,这些“绿岛”就是林盘,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撞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层层环绕四周。水、院、竹林、耕地、人有机融合,呈现了川西林盘文化、生物、建筑的多元,也承载着蜀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幼年的生活经历让刘卫兵对川西林盘有着深孕的情感。他始终认为:“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用建筑设计来表达和守护乡愁,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使命所在。”多年以来,他一直用建筑来守护乡愁,将蜀人的情感寄托在作品中。



       芒城,古蜀文明最初的光亮。在这里,能看到都江堰最初的样子;在这里能看到文明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萌芽和生产。在芒城遗址,随着4500年前的竹骨泥墙问世证明了这个有着“天下幽”的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人居聚落一一川西林盘。4500多年过去了,如今幽僻的芒城村马家林盘里还遗存着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马椅子。

       这是清朝光绪年间传承下来的马氏家族手工制作竹椅工艺,因做工扎实、风格粗犷、牢固耐用赢得“马椅子”的美称,2016年被列入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椅子的第四代传人马娇在积极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成立了都江堰市马椅子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希望将马椅子传统制作技艺无偿传授给需要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并体验非遗的魅力所在。然而受文化和市场的影响,传统竹制家居市场萎缩、利润微薄,"青城马椅子”陷人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个低矮、潮湿、缺乏舒适性的非遗工坊面临着搬迁的情况。

      刘卫兵得知情况后来到这里,将原来的“生活一劳作一出售”单一生产模式改成了“生活一劳作一体验一参观一休闲一消费”多元化的文创消费场景。建设了生活区、工坊区两个分区,将原来低矮、潮湿的制作环境转变成为集文旅、研学、竹艺体验非遗保护的文创消费场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观赏、体验。



       经刘卫兵改造后的马椅子工坊坐落在青城山脚下的古村落林盘中,由三座不同造型的竹建筑(料坊、工坊和茶坊)构成。刘卫兵说,“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实际上是有别于城市更新的乡土实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他更是提出了“林盘如何存在于当代”的问题。并决定全部建筑采用当地竹子进行翻新搭建,没有用一颗钉子,着力以非遗文化推动古村落的遗产保护和生活提升。项目由村里非物质遗产文化工匠全手工榫卯制作,很好地诠释了当代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不对称且倾斜的长长屋面,被以竹竿建构的三角形丰富了起来。表皮半透的聚酯片让光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并洒进大小不同却又通透的室内,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仿佛中国水墨画的竹林写意。



       当俯瞰整个更新后的工坊,状如芒城遗址出土的石斧,拙朴而有力。竹竿编织的屋架罩上透明聚酯片后仿佛蜀地金色的蚕茧,暗喻始祖蚕丛。竹叶状的屋顶下映照着金色抽象的竹丛图案,远看如同蚕茧里的金线,熠熠生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与周围林盘景致相融合。在距工坊10多米的林间空地,刘卫兵以竹子传统条屏为意向,采用了极简的方式将构筑的茶铺完美融入进林盘环境中。茶铺作为川西林盘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场所,是人们在劳作之余喝茶解渴、摆龙门阵的好去处。山中流出的清气在青城马椅子工坊的无障碍穿行,光影在整个室内的缓缓拂过,充分体现了川西林盘中“天人合一”的蜀地生活态度。



        更新的工坊与自然共生,实现了乡村振兴、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价值,充分响应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终此项目获得2021年度“SCAH-SA·全球人居环境规划没计奖”。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带队赴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就非遗工作开展调研时也特别指出,川西林盘非遗(马椅子)工坊充分体现出古蜀先民“竹骨泥墙”的建筑智慧与当代人文建筑设计观念的融合,营造出舒适的微气侯和多样空间,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活力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



       为了更好地守护川西林盘,刘卫兵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和吴维忠、邓良等民建会员一起积极推动民建成都市委创新项目“蓉城星力主题工程”《同心林盘·非遗赋能》上马。”川西林盘是成都特有的’近自然’田园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和生态碳汇系统,通过对其碳汇效应的科学合理利用,把川西林盘资源转变为生产力,将助力成都公园城市低碳发展,增加林盘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是百年来仍然在承续的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青城马椅子,还是有着4500-4300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芒城逮址,二者都是珍贵的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积淀。我们要通过芒城遗址和马椅子工坊的融合,给游客带来亲身体验,并感受百年传统非遗、千年川西林盘聚落和数千年古蜀文明的魅力。比三星堆还早 600年的都江堰芒城遗址,终将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刘卫兵信心满满地描绘着长江上游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一一芒城古城的发展愿景。

       驱车穿过山田,驶入绿野,村庄于熹微薄雾中若隐若现。山坡上,土房青瓦的建筑聚落藏匿于一片翠茵中,愈发熠熠生辉。“幸福岭”安静地坐落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这是继“马椅子工坊”后刘卫兵的又一大手笔。


横看成岭侧成峰——幸福岭(实景照片)


       幸福古村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盆地边缘,北纬30°的海拔800米山坡上。村子始建于明代,千年茶马古道穿村而过,这里有千年银杏夫妻树、清代石拱桥、大寨梯田、古城牛角寨等,是中国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2019 年,这座悠久而厚重的“质朴原乡”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名村”,人们纷至沓来,但是村里没有足够的旅游服务设施去满足游客体验“枕清风而望古道”的山居生活。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对这个古村进行创新性打造,盘活古村历史传统资源,为当地居民带来福音,于是找到了刘卫兵。

       “设计不是仿造古村,也不是刻意创新出奇,而是以不‘惊扰’安静祥和的古村落和山林为原则在传统营造中提取合乎当下的逻辑和创新因子。”刘卫兵如是表示。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增强古村和城市间的纽带联系,运用各种乡土元素,延续古村的乡土性和文化性,刘卫兵带领团队进驻该村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深入调研。他们不仅充分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古村乡风民俗和气候地理;查阅当地清代及民国时期县志,深入了解当地传统营造技艺,熟悉本土建筑材料特性。“我在古村住下来,在十几本丹棱县志里面慢慢研究,发现这个地方从清代开始就有一种桃花鱼,现在很少见了。通过询问当地人关于这种鱼的形态,慢慢想象着桃花源的感觉。而且,联合国曾在当地开过一个古村落会议,循着这一个线索,又慢慢挖掘它受到国际关注的特点。经过这些消化的过程,创作灵感就有了。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在‘古、静、拙’古村意象之中注入当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刘卫兵聊到。



       “每个地方都有传统的人居聚落,比如福建土楼、云南吊脚楼和川西林盘一样,它们都极具吸引力且难以复制,都值得研究和保护。而‘道法自然’是乡土建筑这一话语的最佳表达方式。”刘卫兵一直这样认为。为保留幸福古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刘卫兵放弃时下流行的改造和更新老屋的做法,选择了在古村旁的山岭上构建项目。用一个连续的大空间,立足“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吸取当地传统“风水学”智慧,形成了建筑的平面,这些领域有公共功能的接待厅、观影区、水吧、餐厅、茶室,也有供客人居住的客房,以及民宿户外的自然空间。客厅和院坝均选择了东南向,争取最好的日照和通风,通过山墙和植物抵御寒冷的西北风。充分利用幸福溪上的悬崖峭壁,营造出韵律感极强、暗含中国山水画意向的茶餐厅。


从幸福古村望幸福岭(实景照片)


       顺着山岭展开的民宿小聚落,呈现出与山地肌理生长的趋势,依山取势,临溪而居,分合布局,错落有序。不同的建筑高度,都可透过宽敞的玻璃窗感受不同的风景。在空间上,让游客感受到中国艺术中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审美意趣,为百年岁月的古村风的注入了当代艺术精神的丰富表现力。同时采用安全舒适的川西“当代乡土生土聚落——推架结构+双层土砖墙”的适应性结构提升策略。既满足了抗震安全设防要求,又利用当地传统生土砖的造价低廉、冬暧夏凉、节省能源的特点,采用双层中空(里层为空心粘土砖,外墙为传统生土砖)、传统亮瓦,进一步优化了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并赋予新建的山居空间开敞明亮的幸福感。采用环境友好的“生物膜再生水——人工湿地”生态景观系统,对幸福古村已成熟运用的分散污水生物处理器进一步优化和再生水利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幸福岭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体系,维持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刘卫兵表示,当时给此项目取名“幸福岭”,灵感来自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诗句。一是项目遵循原有区域的山地肌理;二是项目突出“产村相融”,延续古村的乡土性和文化性,给当地百姓带来长久的幸福。“通过项目的打造,‘幸福岭’不单纯是一座民宿聚落,她更像是一个隐于古村中,久别重逢的治愈之家。这份简约和古朴在茶马古道的映衬下更加耐人寻味。在幸福岭,大家可以享受安静闲暇的时光,体会古村落的民俗人情,或是遇到更多的朋友,围炉夜话把酒言欢。



       幸福岭,不仅是一处生态民宿聚落,更为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然村落理想生活方式的新可能。"如今,这种自然村落的理想生活方式正慢慢变成现实。2022年11月5日,一场中西融合的音乐盛会在这个幸福古村上演。秋夜的古村,浪漫惬意,宁静致远,璀璨的灯光与音乐交织着乡野别趣式浪漫,乡村人文与城市艺术相交相融,为观众呈现出一幅曲中有画,乐中有情的“诗与远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古村与世界的对话,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加上了一层绚烂底色。



        “守望不是复古,而是以当代写意语汇和可持续理念唤醒传统在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正因为此,幸福岭屡获大奖。2022年11月22日第19届精瑞人居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幸福岭·中国丹楼县幸福古村生态民宿聚落在众多设计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9届精瑞人居奖。2022年12月5日,“2022亚洲都市景观奖”获奖名单在联合国人居署官网正式对外公布。幸福岭·中国丹棱县幸福古村生态民宿聚落项目在亚洲各国选送的典型案例中脱颖而出。

        幸福岭带给丹棱的不只是生态民宿聚落,而是激活幸福古村的传统文化发展生命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据丹棱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人1.2亿元,带动就业 20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约0.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10万元。


第19届精瑞人居奖奖牌


       2022年金秋十月,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一部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四川的成功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大型自然生态纪录片——《生态秘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第五集《天府之国》透过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通过慢镜头和意象化的呈现方式,展现了巴蜀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川西竹海与蜿蜒的河流、古老的院落、肥沃的农田共同构成独特的林盘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纪录片中,刘卫兵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纪录片中阐述了天府之国独特的千年乡土聚落——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作为蜀地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以川西特有景观生态为依托,成为川西地区特有的乡村盛景。近年来,川西林盘凭借其优越的生态文化价值已成为乡村振兴主战场。



       多年来刘卫兵一直倾力于守护川西林盘,他的工作正好切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多年学习,我对川西林盘的设计不断创新,认识也不断更新,我慢慢意识到,林盘不仅是房子,它应该和人居环境、农业生产融为一体。建筑用于居住,也是维系历史与现实的情感纽带,更是乡村旅游、城乡交融的场所。”在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的实践中,刘卫兵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环境和建筑的重构更新,更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现代文明元素和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的川西林盘聚落更新之路。

       守护、回归、创新、保护,刘卫兵对林盘的认识不断提升,他用一个个作品讲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关系。还恰当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成立了四川智慧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院,让科学、人文与艺术在建筑维度上找到了美妙的平衡。在担任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终审评委工作中,他惊喜地发现参赛作品的建筑设计不是“技术+工业生产”的简单结合,而是综合考虑了农业生产、农旅、社会价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一些作品甚至先对老龄化、农民就诊等问题做了数据化统计,再将设计与现实结合,这是过去很多乡村建筑设计没有考虑到的,这让他对乡土建筑更新赋能乡村振兴更加充满了信心。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在保证建筑原有风味的同时,拥有更多符合时代性的乡村生活场景,激活相关产业,让乡村居民可以过上更体面、更有品质的生活。”在他的牵头下,民建四川成都市第十五届委员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成立。刘卫兵表示,未来他将与会员们一道,在破解乡村振兴的难题上,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事上,加强谋划,精耕细作,打造亮点,不断拓宽工作的广度,全面推进工作的深度,持续保持工作的热度,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蓝图。刘卫兵表示,“自2018年以来,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作为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之一,统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整治的民心工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川西林盘保护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后,我将继续科学处理和解决好‘产业兴旺’与‘绿色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居住环境更新’,‘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环境治理’的关系,实现川西林盘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乡村发展的‘高品质’,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川西新田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对刘卫兵而言,川西林盘就是蜀人精神原乡,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依恋。无论是被聘为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创意设计中心副理事长还是应邀出席2022年世界城市日等各类活动;无论是平日工作,还是公开场合中,他都一直在呼吁“中国乡村振兴亟需原乡精神”。

       “我将继续为川西林盘奔走发声,讲好林盘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刘卫兵掷地有声。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1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