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51个典型案例,为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51个典型案例亮点在哪里?文化在线开辟专题,邀请公共文化领域专家对案例进行解读。本期带来四川两个入选案例,并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原四川省文化厅一级巡视员、副厅长李兆泉进行解读。 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作为全国唯一承担文体领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的区县,围绕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战略,率先利用标准化积极探索“‘清单+体系’夯基础、‘政府+社会’鼓底气、‘联盟+数字’提质量、‘品牌+融合’促发展”的“4个+”建设模式,破解了文体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服务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群众需求难表达、难满足”等难题,逐步健全和推广文体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中的作用,支撑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一张清单”+“一个体系”夯实“服务基础” 优化“事项清单”,织密公共文化服务清单网。结合成都市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新都区创新建立区域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和标准实施监测预警制度,优化形成文化阵地建设及免费开放、文体活动2类服务项目;共计281条服务事项清单,确保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新都区桂湖街道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圈 构建“标准体系”,制定全链条管理服务标准。围绕事项清单落地实施,构建涵盖通用基础、运行管理、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和评估考核5大子体系的标准体系,新制定标准112项,推动标准成为资源配置、服务提供和管理保障的“指挥棒”和“基准线”。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发“服务活力”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经费人员投入力度。2021年,新都区投入9409.56万元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58%,远高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水平。研制《文化专干管理规范》标准,按标配齐服务人员,选派180余名专业人才赶赴基层,率先实现了“两员”(区级下派至镇级文化专干、村级文化辅导员)队伍全覆盖,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 鼓励“社会参与”,构建多元高效供给格局。在政府主导基础上,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路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镇(街道)政府在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标准的指引下,选择第三方社会组织作为文化站运营机构,提供宣传教育、书报阅读、戏曲表演等13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新都区图书馆青荣分馆 ||“数字赋能”+“区域联盟”提升“服务品质” 依托“数字赋能”,实现服务“随时在线”。依据《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在全国率先利用信息与标准的深度融合,开发“香城文体通”微信小程序,开设服务地图、文化活动、非遗展示等15个功能模块,汇聚区内区外、线上线下海量文化资源,通过“一机在手,云游新都”。 组建“六城联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要求,先后与重庆市九龙坡区、德阳市旌阳区和广汉市、成都市青白江区等地交流合作,建立了六城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精品文艺演出节目、书画展览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共享、共荣。 “香城文体通”微信小程序 ||“品牌引领”+“融合发展”延伸“服务链条” 坚持“品牌引领”,促进传统底蕴深入人心、普惠于民。用标准固化“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和“运动新都·活力香城”两大民生服务品牌,衍生出“书润香城”“全民艺术周”等10余个子品牌,聚合发展成为集演出、培训、宣传推广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民生工程。 坚持“融合发展”,探索文体旅教协同共进、共强新路。以标准打破文体旅教边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发展。坚持文体融合,开展冰雪运动讲座、体验课,以标准护航尖锋旱雪运动公园发展,吸引了谷爱凌、苏翊鸣等200余名国家和省级冰雪运动员来此训练,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来信特别感谢尖锋旱雪场为奥运健儿提供的良好训练条件。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文体服务领域)标准化 专项试点项目有序推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全国第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项目,新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文化自信,以《国家公共服务(文体领域)标准化专项试点实施意见》为行动纲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全区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城市全面发展。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将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谱写四川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篇章。 长期以来,金牛区坚持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融合、共建共享”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促进文旅行业发展等50多项专项政策,构建“1+1+N”政策支撑体系,深入开展特色文化彰显等6大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业态、文态加快蝶变。 天府艺术公园 文化+公园 金牛区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与公园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有机植入人文艺术场景,努力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其中,瞄准国际一流、实施文化规划升级,打造彰显蜀风雅韵的天府艺术公园, 形成公园城市建设新样板、全国高端文化艺术聚落生态集群。让渡于民,呈现全新布局的亚洲最长慢行街心公园新金牛公园,联合国家工匠与非遗传人,布局6大胶囊博物馆,充分展现川西林盘的天府文化元素,弘扬巴蜀文化精粹。 文化+更新 金牛区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打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脉,按照“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提炼文化元素、传承历史肌理,打造可感知、可体验、可追忆的天府文化公共服务空间,让千年文脉焕发时代生命力。 其中,微改造西南街,推动“稀烂街”变身幸福示范“西南街”,成为成都最具市井烟火气的“老西门”。在曹家巷引入知名品牌“地瓜社区”,形成以“匠人文化”为主题的“小而精、特而美”特色文化空间。 抚琴西南街 在金琴南路打造集红色党建教育、传统京剧艺术、沉浸式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基层文化普及新场所,开发实践教育活动品牌“剧本杀”《微光》,构筑新型高品质思政教育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市场 金牛区坚持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在突出政府主导规划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通过共建共享共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在新桥社区,以摄影为主题,布局府河摄影公园、当代影像馆和摄影艺术主题街区,重新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摄影)”的金字招牌。在人民北路打造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和时尚服饰设计师工作室集聚区,举办AFC亚洲时尚品牌盛典、国际时装周等大型时尚活动,成为时尚商圈文化新空间。 新桥社区当代影像馆 根植传统,在西安路推出“丝韵锦市”文化品牌,打造“枣子巷国医汇、青羊小区市井卷、永陵蜀乐章、王家巷创意集、西安路美食记”5大文化主题消费场景,构建集游、娱、购、康养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空间群落。 截至目前,金牛区累计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200余个,包括基层综合类100余个,公共阅读类30余个,商圈跨界类80余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突破8000万人次,4个城市“美空间”获评全国及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未来,金牛区将坚持文化惠民、机制创新、社会参与、多元融合,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四川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成都市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努力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金牛力量。 西安路枣子巷 专家观点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四川的两个入选案例体现了四川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进行的努力探索。立足新阶段,确立新理念,开创新格局,以创新发展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四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动能。在我看来,本次入选案例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党政引领抓创新。方向引领行动,行动成就目标。坚持党政主导,全力推进以标准化建设及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成为新都、金牛文化强区的重要支撑。新都区将新阶段标准化作为“十四五”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金牛区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纳入了党代会“1520”战略目标,先后出台了50多项政策,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主导意识、建设意识以及刚性政策支撑体系。 把向清晰促创新。民呼我应,以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作为文化工作导向。新都区的标准化建设,按照文旅部出台的新标准,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清单281条,确立新标准112项,对人民群众实行无差别、优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标准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面提档升级。金牛区以文美城,文化润城,激活城市文化发展基因,塑造城市可读地标,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结合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既有文化重点工程大手笔的高雅壮观,也有旧城改造微手术的“万巷更新”,全方位构建起点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 部门联动谋创新。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成为党政部门共同职责和使命任务,形成了通力合作、运转有效、协调联动的新机制,使文化建设由部门行为上升为联动系统工程,呈现出一系列独具时代特色的创新突破点和着力点。 重心下移推创新。围绕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形成了动员“城市合伙人”参与建设公共文化的新机制,激发了人民群众共创、共建、共享的文化建设活力。心手相牵建文化,同心同向促创新,造就了社会投入、多业兴文、文化建设异彩纷呈的新局面,使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获得了更多实惠,同时也强化了党和人民群众深厚的文化情感纽带。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