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成都风采——叶莹

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成都风采——叶莹

四川文化网 2023-2-19 10:03 14638人围观 艺术名家

▲作品集封面▲叶莹的论文作品 节选作品内容简介 《从“文化解读”到“价值认同”——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与评论》研究,是叶莹以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项课题,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四川籍艺术 ...

1.png 

▲ 作品集封面 




2.png 

▲ 叶莹的论文作品 节选

 

作品内容简介

 

       《从“文化解读”到“价值认同”——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与评论》研究,是叶莹以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项课题,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四川籍艺术家的作品。

 

       从澳大利亚中国艺术品收藏在汉学背景下的“文化解读”模式,到对其多元文化下的“价值认同”分析,再到其收藏模式的探索与转化方式,除了对澳大利亚中国艺术收藏的藏品分布、研究,收藏历史、制度,以及藏品展览、解析等的论述外,也侧重于对澳大利亚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特点及社会原因进行探讨,以此揭示出其收藏行为和艺术批评背后蕴含的价值取向问题。

 

       该研究对于“中国艺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在海外被如何理解和欣赏”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


颁奖词


       该作品立足文化解读、观念认同的话题,通过对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相关要素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其中的价值取向,为中国艺术品如何在海外市场得到理解和欣赏,提供了相当的借鉴。

 

作者简介

 

3.png

 

叶莹


       画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曾入选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公派美国,为纽约三角艺术协会驻留策展人;入选中国美协“中青年海外研修计划”,公派澳大利亚,驻留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曾赴法国巴黎、摩洛哥拉巴特举办展览及讲学。


       课题《入蜀方知画意浓——20世纪美术史中的‘入川’现象与中国画现代转型》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课题《遗迹·现场》获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筑梦”计划;曾两次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资助;两次获四川省文联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

 

4.png 

叶莹与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人曹音女士



5.png 

叶莹与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韩静(中)和华人艺术家祖天丽女士(右一)



6.png 

叶莹与澳华历史博物馆策展人Ethel Villafranca

 

       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美术》《中国书法》《美术观察》《荣宝斋》《美术馆》《西泠艺丛》《中国文化报》《美术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论文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全国美术高峰论坛”、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策展在中国”论坛、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论坛”  “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中国书协“邓石如奖”全国书法论坛等。



1.png

中国美协中青年海外研修优秀等级函


2.png

入选2021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论坛录用函

 

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展:


    《传薪者》入选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新风绿语》获中国美协“古蜀文脉 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一眼千年》获中国美协“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伉俪情深 升庵与黄娥》入选中国美协“升庵诗话”全国中国画大展;《古城印象》入选中国美协“汉风唐韵 水墨长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青花赋》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奖;《新风绿语》入选四川省文旅厅第二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优秀作品展;《丝路传薪》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天府城轨》入选“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宽窄印象》获四川省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创作感言


       我国业界现在对于欧美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及评论关注较多,对于澳大利亚则关注和研究较少,此项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些空白。

 

       当然,对于澳大利亚的研究只是一个缩影,它提示出中国艺术品在全球化语境中被怎样看待和关注等问题,并就中国艺术的国内国际发展和如何“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反馈与指导性建议。

 

       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理解中国的一个必要载体,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沿着时间的单向线索向前发展,而是不断地被捆绑和整合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关于当代中国的论述之中。

 

       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被关注之深、影响之大, 都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