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顾鸿乔 | 光耀金牛 泽被后人:浅说叶伯和纪念馆修建之意义

四川文化网 2023-4-21 15:33 2322人围观 文化资讯

  成都,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数千年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雍家渡,府河上游一个宽50米的古老渡口,曾称雍渡,始建清朝中期。渡口右岸的叶氏家族,从清康熙年间入川居于此,到现在也 ...
  成都,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数千年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雍家渡,府河上游一个宽50米的古老渡口,曾称雍渡,始建清朝中期。渡口右岸的叶氏家族,从清康熙年间入川居于此,到现在也是三百来年的历史了。


  “我的祖父虽然要算成都的大地主,却还守着半耕半读的家风,隔城二十里许,是我们的田庄,有一院中国式金漆细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个大森林,前面绕着一道小河,堤上栽着许多柏树、柳树,两岸都是些稻田,我在这里看他们栽秧子,秋天收谷子,是经过了十多年的。”这是叶伯和在《诗歌集》自序里对家乡雍家渡的描述。


  1901年,12岁的叶伯和离开雍家渡到城里上学,“并且那时久离了我清洁的乡村,陷入这繁华的城市,以我活泼的性情,过这种机械的生活,真是不愉快到极点了!”田野的风光、清新的空气,乡间自由自在的一切都让少年伯和留恋不已。
  耕读传家的叶氏族人,从来倡导文明进步。清末时期,叶伯和的祖父在城内创办了“叶氏崇实学堂”,民国时期约1923年左右,又创办了榴荫小学及之后的奉思小学。抗战开始,榴荫小学迁至雍家渡。从此,该校坚持办学从未间断校名保留至今,现为金牛区西华街道著名小学校。2011年起,学校更名为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创办于民初的榴荫小学校,叶伯和曾亲为其撰写校歌,沿用至今。
  抗战期间,为避日军轰炸,伯和先生将雍家渡的家园提供给成都县立女中使用,叶家祠堂成为数百名中学生潜心学习的场所,她们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难忘的青春时光。 成都县立女中旧址即大家看到的叶氏故居处。


  雍家渡一带曾经矗立着数个叶氏祠堂。今天,我们在《金牛区行政区划图》上也能清楚地看到大片范围的土地标注为“叶家院子”“叶家碾子"。
  1889年6月27日,叶伯和出生于成都县金泉场雍家渡,1945年逝世后也安葬于此,叶伯和墓虽已不存,但位置尚可确认。多年来,每到清明节时,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叶氏族人在此虔诚祭拜先祖。该址属于今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辖区,叶伯和及其家族与此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
  仅存于此的这栋老屋及房顶上珍稀可见的老屋脊,最后即将见证完近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后,也将随着地方政府的建设规划全部拆除,老屋的片瓦寸地和古遗迹——仅存的清代建筑屋顶都将随之消失殆尽……
  4月16日,受伯和公第四代、曾孙叶中亮先生邀请,我来到雍家渡金牛区府河新居社区活动中心,参加由叶中亮先生主持、伯和公后人发起“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的叶伯和先生纪念及故居告别仪式活动。在金牛区作协副秘书长周庆先生的临时动议下将此活动扩展为纪念与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研讨活动。现场除金牛区作家冯俊龙、滕滕二位作家和四川文化网主编孙尚举参与外,还有原金牛区方志办主任贾迎霜,地方文化研究学者朱晓剑先生、西华街道府河新居社区党委书记陈庆捷,社区“叶伯和合唱团”成员及团长郭明贤等等不少热心人士。
  二十多位叶氏后人陆续到达并带来了精彩的音乐表演:毕业于川音指挥系的伯和曾外孙女王玥的钢琴独奏,川音著名二胡演奏家、原民乐系主任伯和外孙、耄耋老人闵祯教授及夫人,率领二胡演奏小团队表演了多首二胡名曲齐奏,府河新居邻里文化生活馆叶秀军作曲并演唱《青杠染》。


  府河新居邻里文化生活馆负责人余华芬女士在会场忙里忙外,热情接待着到会的每一位客人,并向大家介绍“青杠染”的传承和“叶家染坊”的前世今生……
  座谈会上,人们一致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伯和先生的纪念方式尽快落实到位,在故地改造重建之际,保留一片土地建一座叶伯和纪念馆,这是大家的期待。据说已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看来,成都历史名人叶伯和,在近年来省市官方媒体和各方有识之士的大力宣传下,受到了政府和更广泛的民意重视与肯定。
  据悉,艺术类考研题目中有一考题为:我国第一部《中国音乐史》的作者是谁。其作者即是叶伯和。
  一个城市的名人纪念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
  为纪念四川新文化先驱者叶伯和,在他的故土、成都市城西古老的雍家渡,建立一座纪念馆,是文化传承之需,也是扩大名人效应的必要之举,终必光耀金牛,泽被后人。它将与城南狮子山下“菱窠”、城北新都“艾芜故居”交相辉映,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万千游人,彰显西蜀文化名人风采。
2023.4.19

原作者: 顾鸿乔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