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5
时间时长:2023年7月8日下午2点50分--4点48分 主持人:冷柏青(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冷柏青:这次展览,没有开幕式,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在一起座谈一下,朱雷刚先生他是临沂人,临沂画院的专职书画家,我们两个是老朋友了,他今天委托我来做主持,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出席研讨会的嘉宾: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陈荣仲;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著名美术史家、成都画院顾问魏学峰;四川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龚仁军;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姚叶红;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炯;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徐晓洪;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河北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阳静;四川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饶建华;书法创作博士,考古学博士后,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杨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彭再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汤文俊;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雁;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何晓巍;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周天;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罗婧文;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部(权益部)主任刘勇;成都画院院长助理刘海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乐青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馆专家办主任严昭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华德;眉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萧继业,后面还有很多艺术家,嘉宾,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是高朋满座,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 魏学峰:刚刚看了这个展览,也是第一次看到朱雷刚先生在成都给我们呈现的五十多幅作品,首先是眼界打开,我们看到的是这位作者在艺术上大胆的探索的精神,他的作品从远古的陶文的刻画,到历代草书,还有日本少字数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非常具有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首先表现对线、线质的一种开拓,这种线条、线质有些是基于传统的,有些是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冲击力。给我们以全新的空间结构以及崭新的审美意识。作品反映出作者多元化的艺术尝试,他的作品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把主观与客观,符号与形象,表达与交流等融合在一起,而且能做到有机的统一。我的感受就是,宣纸虽然是空白的,怎么赋予它生命的意识,这个是创作最终的东西,不管是传统也好现代也好,这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东西,在雷刚的作品里面,我们感到最可贵的就是对生命的投注,一个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先做出自己的选择,一个艺术家做出了属于这个时代文化视角的正确选择和大胆的探索,所以我感觉这个展览到了我们四川,一定会给我们四川书法界同人提供一个更多研讨学习的空间。 陈荣仲:首先,朱老师的作品非常注重线条和笔墨的运用,它的线条流畅自然,又能将这种线条创作出特殊复杂的图案,给人一种视觉张力的美感。其次,朱老师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点,作品融入了传统的文化符号以及意象的创作思维,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美感,又传达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这种创新和传统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更有时代感和艺术价值。其次,他的作品展示出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追求,他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线条和色彩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 姚叶红:今天看到了展览的原作,作为画家可能更关注画,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很关注自己的主观性,画面有一种童趣、天趣。我相信作者的写实能力应该没有问题,但他不强调对象的写实性他更强调主观性。书法方面我们也在向书法家学习,我觉得他展览的书法很强调符号,有的作品甚至更像外星人留下的符号,这就看出作者跟这个时代有些接轨。看他的绘画不管怎样变化,总之是中国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也是代表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对朱先生的展览表示祝贺。 龚仁军:今天第一次见到雷刚老师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当然我们搞绘画的可能更关注绘画一些。下面我有几点粗浅的感受:第一是朱先生作品的画面很饱满很整体,解决了当前绘画一个散乱化的问题,他在这个方面处理的非常好,他的画面色彩浓烈与明度处理的非常好。第二是他的作品画面质朴纯真,画面中一些小动物的处理非常具有童趣性,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很多人在搞创作的时候往往被物象本身束缚住,他很注重夸张变形呈现出另一种美感,所以这一点我很欣赏。第三是他的作品风格多元,在创作上有创新开拓的精神。他的作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还包括静物以及写生等等,所以他的画路是非常宽的。比如作品集第42页《城里城外》画了17只鹅,画面的夸张变形是非常有趣的,他用书法的线条主观的表达出来,给我们一个美的享受,而且他的画路宽好多形象信手拈来,主要是书法的线条质量很高,因为国画是一个线条艺术,线条质感的高低决定了绘画的水准。 舒炯:朱雷刚我不怎么熟悉,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很有活力,有很好的水准,展览的名字叫“两个字”,“两个字"很有意思,有新意,在旧的当中找突破,找出新的表现,在笨与巧之间,真正的巧是“大巧若拙”,在这种"笨拙"的"巧”当中,线条是很涩的。艺术是一种冲突,表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活”是最重要的,线条有方直,圆转,曲折,流动,笨拙,迟涩。生动活泼并不板滞,流畅和笨拙之间找到一种共性,作者对生命意识的一种追求,路可以说越来越宽,也可以说越来越窄。在这个有限当中,进行无限的探索。整体作品很有活力。把"满"的理念"活力”的表现出来,“满”是有活力的满,而不是密不透风,这种意识,在四川的书法当中可以借用,要多交流,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四川的艺术才会丰富,要敢于创造,新与旧,天真与成熟之间找出突破,要有不同模式,展览很好,给了我很多启示! 徐晓洪:看到朱老师的作品,我觉得很现代,我们四川艺术偏向于传统,至少我接触的圈子都是这样。我个人觉得,越是现在的越是传统的,我坚信这句话是对的,现在一些作品追求怪,但是没有传统根基。通过朱老师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越是现代越是传统,他的书法线条质量高,在传统基础上的各种变化都是有出处的,绘画也可以看出对东西方绘画的比较,给人感觉审美视觉宽广。如果线条质量不高,不论是书法创作还是延伸到绘画创作都是不成立的,尤其是中国画。朱老师的线条质量高,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也可以看出艺术家思想是非常活跃的,比如梵高的星空用笔就是书法式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生命状态。所以朱老师的作品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表达体现了一种生命的状态,他的基本功好,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创作。 冷柏青:朱雷刚老家是山东临沂革命老区,他又是一个80后,为什么他的作品会带给我们一个很新的视觉效果?与他的取法多视角宽有关,他的作品表现力强想象力丰富。成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我们当下强调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统,最后还是要到创新,这就是新与旧的关系。 陈阳静: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对他的作品并不陌生,刚才前面老师都讲的很好,我有三点感受,第一是他自由化的笔墨语言非常统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是他的作品有陌生感,这也是不容易的。第三是他作品的线质是建立在以篆籀为基础上的,我感觉很有收获。 冷柏青:陈院长说的对,作品的陌生感就是在表现一种新意,好像在哪里见过?又好像在哪里没见过?这种似曾相识,就是有传统的基础在。 饶建华:各位老师好,我和雷刚认识很多年了。从他做大草图系列展览到现在,我们对他都很了解,所以去年他到成都来玩,我就建议他做一个探索性的展览,因为成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他的作品一是书画同源,二是传统与现代,他的作品表现出的感性与理性,无论是书法与绘画表现出来的奔放与细腻,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我是学哲学,美学的,我记得英国一位学者在评论塞尚的作品时说:它的线条与色彩的组合,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情感,我们把这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所以我觉得雷刚作品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我看到他展览的主题是两个字,看到他序言的最后两个字是热爱,我觉得也是一种执着,他的技法是传统的,他的观念和表达方式是现代的,使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兼具了古韵和形式感以及时代感,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这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随着雷刚艺术不断的积淀,我在想他的艺术的路子会越来越宽,而且也会不断的丰硕。 杨帆:各位老师下午好,朱老师久仰大名,近距离的接触应该有半个小时多了。各位老师都从多个方面特别是技法,高度的赞扬了朱老师书法与绘画,对我个人来讲呢,如果仅仅从技法上再来深入分析,就觉得对不起,前面的老师讲的非常深入和妥帖。我认真的看了这本书的序,还看了目录,我觉得你是个自由的人,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你写的序两个字我找了半天就是这两个字。而且他的序既有散文的形式又有诗的元素,就是乱七八糟搞一起,然后,他这个自由体现在哪里呢?我不是从你的作品看你的字,也是你的序,一篇序没写完就睡觉了,然后第二天接着写,所以正因为这种思维逻辑和性情的自由,才能构成你作品的自由。于是我带着序言的内容翻看后面的作品,比如第85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个日和圆,一般人不敢想的造型就来了,所以认识你这个人就认识你的风格了。还有你的目录当中起的作品的名字,很有意思,我觉得我的自由和散漫和你比还差的远,所以有些画的名字,我想请教一下,比如第29页让中国文字横排的落款,画的内容是个女人体,你当时是咋想的?还有第72页绘画的性格就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想请教一下朱老师,呵呵。 彭再生:2009年,我在中国书法院进修一年,那个时候雷刚老师是我们的助教老师,中国书法院请了很多名家讲课,那种开放的氛围在雷刚老师身上有明显的体现。在看这个展览之前的公众号时,我的脑海中想出现两个字:另类。尤其是书法。通过前面老师讲还有序言感觉他这个人很自由。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非常经典的文学理论,文学之所以是文学,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语言,这个语言不是日常语言,他是超越日常话语,所以,我觉得另类是陌生化的延展,它首先是陌生,然后陌生到一定程度,就变成另类了,这个另类怎么来,就是对美术整体的一种意识包括观众的经验。雷刚的作品有些时候不需要自己解释,是要靠批评家去解释,这是考验批评家的学术水平,所以艺术是很难被某个时间段接受,包括艺术家本人。当代人处在传统和创新的沼泽中很难做出抉择,但雷刚他却恰恰选择了这个夹缝,而且他能跟着感觉走,这是非常难得的。雷刚的书法还是有些时人的影子,包括他的绘画,还有一些西方立体主义的元素,如果他能做到真正的原创,这是我所期待的,当然这很难,但会更有意义。 汤文俊: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雷刚兄的作品,刚刚进入展厅的第一印象,我与其他老师的感觉可能相反,我觉得是冷峻,一种很冷的调子。第二种感觉就是其他老师说的自由,在当下这种创作环境当中非常难得,这个展览我之所以要来,就是因为雷刚老弟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与四川乃至全国很多书法创作者有一定的区别,我突然想到了我的个展,如果把我的个人展换成雷刚兄的这种风格,我是否能面对自己,如果用这种面貌展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我也希望四川的更多的作者应该主动的打开自己的创作观念,主动延伸自己的研究,多看一看像雷刚老弟这样的作品,对我们有很大的冲击力,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观念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每次有国展要参加,我就在想是否还需要用过去的手法再继续创作,我的内心就十分矛盾,通过今天这个展览,我的感受就是我们要勇敢的否定过去的一些东西,包括自己,下一步怎么走,外部视角,下一步的风格怎样,我更不知晓,但是我愿意主动打开我的思维方式延伸我的研究,所以今天这个展览非常值得,非常有收获。 张雁:刚才听彭教授说道,其实当前从事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两难,就在于传统和创新。如何能在这两难的泥潭里面从容和大胆迈进,因人而异。真正的守正就是对古人的继承,他必然是持续的,守正并不容易。那么创新也很难,一是需要你的勇气和才气,二是积累的传统的功力。所以说难才可贵。 何晓巍:朱雷刚先生的作品结字奇特,线条精炼,他能够将传统的笔法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结合,既具有传统的凝练和深邃,又有时代的活力和个性。从绘画看,朱雷刚先生擅长以书法的线条表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他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法,将自然界的景色和物象化为墨与纸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朱雷刚先生的作品展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使其作品更具现代性和时代感。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当代艺术的创新和拓展。 罗婧文:我最大的感受是通过朱老师的作品看到他的创作是没有束缚的,没有负担的,这对于我们青年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事情,因为可能前面的前辈老师们再说守正创新想象力这些,其实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孩子对创新和想象力的认识可能相对来说,从小接触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更多,所以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奇思妙想,但是呢?可能在科班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反而慢慢画画的时候变得束手束脚,不敢去表达自己了,急于用自己的作品去得到别人的认可,看到朱老师的作品,我感觉他没有这样类似的负担,没有被这个世界里所谓的认可和承认所束缚,同时也可以看出,朱老师对传统有着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变到现在这样一个艺术状态,也能通过作品和文字看到朱老师是很自信的,这种自信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对艺术创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周天:雷刚的作品一进展厅就给人一种自由,鲜活,富有朝气,我觉得现在好难得有这种感受,在四川,大家作品几乎都比较熟悉,新的东西进来之后,我觉得很新鲜,最近在外面学习,接触了不少表现性的画家,他们的那种思考,刚开始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抵触,后来才觉得那种思考是值得反省和考虑一下,怎么让自己的作品才能更指向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迎合外界对自己作品的一些评价,这种新的气息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探讨的。 乐青铭:他年龄很小,但是出道很早,我早在2009年就买过他的一本作品集,五体写的都很好,小楷写的很精到。今天看到他的展览最大的感受是自由散漫,他能把锤炼的线条运用到绘画当中,还有书法的探索是很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杨华德:今天的研讨会到这个程度对这个展览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个展览的前言我看两遍,他是很有思想的艺术家,两个字有足够的想象力,线条传统时尚,新鲜浪漫,有序,无序,自由,这都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元素,朱雷刚先生的作品,无论书法还是绘画信息量都很大,这里我没有刻意要吹捧他,他知道从哪来,也知道往哪去,这点很了不起。 刘勇: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成都的艺术界也是如此。最近成都文联也在推送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链接,里面提到我们对于当代艺术没有去研究,也没有去更多的团结和引领,今天这个展览也是我们成都文艺界走出来的一步,非常感谢今天这么多艺术家对这个展览的评价,也感谢成都画院举办这么一个展览,虚虚实实是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我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艺术规律是一样的,字如其人朱雷刚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奔放,又有活力,艺术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有学习的份。 肖继业:他是我在中国书法院进修时的班主任,他对传统草书的认知我是很了解的,十几年前,不论是我们学员还是藏家都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但他却放弃了对传统的熟练把握,转而到一个大家很难接受的探索领域,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下这个决心的,因为这样既没有市场也没有学生,完全将自己抛在了一个孤独的艺术探索世界。这种精神我是佩服的,当然我也是理解他的,这是一个艺术家真正该做的事情。 严昭裕:感谢冷院长将这样富有活力的展览引进到四川来,这是给书法爱好者做了一件好事。希望以后将这些大胆探索的有思想的展览多引进到四川来,我过去看一些书法展和一些书法活动,总是觉得都是一个面貌,今天看这个展览,第一视觉力冲击力很强,打破了我们过去那种一进展厅熟悉的面孔,第二是很现代很单纯,实际上是在用线条来分割空间,如何把空间处理的更夸张,这是给我们的启示。他的用笔并不复杂,而是保持了单纯,无论是绘画和书法。第三是他富有超前的想象力,想了就去干,而我们是想了不敢干或不去干,所以他就很有成果,也很独特。 赵夜白:这个展览无论是从展览题目还是作品的集的序言,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真,尤其是序言没有任何的造作或者八股的习气,他把每一种状态都当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在绘画中他把色彩运用的既传统又很现代,真不知道他最早是先写字还是先画画。 刘海涛:我应该是先画画的,后来又练的书法。我的绘画尽可能表现出时代的痕迹,前面大家都提到的自由或者是忘我状态,其实是所有生命体都渴望表现的,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创新?其实是对我们过去已有惰性的一种抵抗和反叛,传承的实质其实是创新。真正实现自由了应该是解放自我是我们创作的第一步,这种自由应该首先为自己服务,这件作品这张纸表达的应该是自我天性和理想追求,这第一步很多人就迈不出去了。 朱雷刚:感谢冷院长和饶教授促成了这次展览,更感谢大家对今天研讨会的支持,让我受益良多,谢谢诸位,谢谢。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