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5
刘卫兵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第23届意大利米兰三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代表作品: 中国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中国成都,2012 成都老院落更新--布后,中国成都,2015 林盘综合体更新--南溪遥,中国成都,2019 林盘非遗保护--青城马椅子工坊,中国成都,2020 林盘综合体更新--幸福岭·幸福古村生态民宿聚落,中国丹棱,2022 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Asia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Design Awards)(以下简称“AEEDA奖”)是中外友联建筑文化交流中心发起,由多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共同支持下设立。该奖评选活动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面向亚洲地区征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及高等教育校园建筑作品进行评选,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专业性、权威性、卓越影响力于一身的国际教育建筑专项大奖。 评审团特别授予深耕教育环境设计多年的四川大卫设计主持建筑师刘卫兵先生“AEEDA杰出设计师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长泽悟先生亲自为其颁授证书,并邀请刘卫兵作了题为“OUT OF THE BUILDING"的大会演讲。 ▲荣誉证书 "公共建设最需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不需要贴标签" --刘卫兵 庙小乾坤大: 刘卫兵的建筑哲学 因师承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先生,刘卫兵对民国建筑如数家珍。由此,我们从一些当代建筑的崇洋媚洋,聊到了国家性的礼制建筑。为此,刘卫兵特别提到吕彦直先生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这是中国近现代融合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其设计风格被评为“简朴坚雅,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 记者:您在《观照过往和环境的建筑思想》中,谦逊地提出中国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处理时间与空间。过往是时间,环境是空间。这也是儒家所言的乾与坤,道家的有与无,佛家的空与色。您很多作品的确做到了“乾不异坤”,或者说“色空不二”“天人合一”。您个人体会最深的作品有哪些? 刘卫兵:前不久,央视邀请我和朱迅对话了45分钟。她问我为什么要在欧洲留学,我说我在欧洲、美国游历那么多年,我欣赏的建筑师实际上都是思想家,都有对文化教育的思考。有位德国建筑师问我,作为建筑师怎么阐释天人合一?我说就像中国传统建筑,举例言,我一直在做古建筑修复和改造,包括书院的改造,以前只关心建筑造型,后来我发现必须跳开建筑看建筑,要看它与整个环境和宇宙的关系。比如川西林盘就像阴阳图,黑色的部分为阴,这是过往的逝去的时光,祖先的坟也都在林子里;白色的部分为阳,这是当下空间。具体到建筑实践,南溪遥项目的几个形状,这不是刻意去追求这种曲线和大屋顶,传统大屋顶很多古典建筑都有,实际上仔细看,这就是我说的是要引导自然,是与自然和解的一种方式。通过软件计算,风从哪里吹进来,呆在屋里的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这就是科学的风水。酷暑天如果到南溪遥去,当西晒的地方也只有20多度,这房子不用空调,这就是科学和自然的关系。这形状不是我个性的表达,是用科学的手段,把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融入进来,因地制宜,让空气自由流动,旁边的溪水把清凉的空气带进来,让上面的风流动得更快。这是通过软件计算得到的数据,因此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 记者:物质的空间是有限的,精神的空间无限。不仅建筑,中国文化都在处理时空。“孝悌”,孝是时间层面,悌是空间层面。“慎终追远”,“慎终”是时间,“追远”是空间。君君臣臣,是空间上的协作;父父子子,是时间上的延续。建筑是展现时代新气象的主要方式,您认为公共建筑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刘卫兵:城市公共建筑它不只是功能性的空间,它更多的是给人传达一种城市精神,是当地历史文脉的传承,这是当下比较缺乏的。现在很多设计师几乎不考虑,考虑的只是个性表达,甚而是个人观念和情绪表达。这是当代建筑的普遍现象。以林盘为例,一位海归建筑师设计的,整座林盘像蛇一样地盘着,黢黑的颜色,回字型盘旋,最后翘一个头起来。成都传统民居在清代以前从没有这样的异型建筑,蜀地潮湿,这不利于空气流畅;其次建造成本也更高。这样理解太生硬,他也许认为这就是艺术。“盘”字从皿,果盘、菜盘等。这对中国文化有很大误解,对古蜀文化没有沉下心理解,我做古村落是要研究县志,看前人对这个村落的认知,现在很多人做古村落是追逐时髦,炒作概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连当地的水文地理都不了解,把建筑师自我的标签随处贴,我觉得这就是公共建筑最需要提升的,包括校园建筑,说到校园建筑,都是西式的必须有一个钟楼。要不就是学民国,民国已经是历史。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北京冬奥开幕式我觉得做得很好的,不需要向别人传达自己,不需要符号化。 公共建设最需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不需要贴标签,或者非要穿中式衣服,包括对空间的利用,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文献中心就是我自己的主张。该作品因此荣获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建筑设计金拱奖”。传统建筑对于空间的理解,因为建筑它是一个教化的工具,是教化而不是教条。 (节选自:时代教育·新教育家 2022年/第48期)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