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丹 来源:中国艺术报 恰同学少年(中国画) 2022年 赵志田 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已是耄耋之年的中国画画家赵志田精神矍铄,娓娓讲述每幅画作背后的一段创作故事、一段民族记忆。“脊梁”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赵志田耕耘一生的精神之地——8月4日至1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北京画院主办的“脊梁——赵志田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60余件作品塑造了历史洪流中的革命领袖形象,展现了祖国建设浪潮中的英雄劳模和现实生活中的寻常百姓。“通过我的美术作品来反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脊梁。”赵志田说。 缘起于民族大爱 1962年,赵志田尚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与同学在河北涉县“深入生活”的45天,成了根植于他创作血脉里的旗帜。河北涉县是当年八路军129师的驻地,当时学生要学习八路军作风,帮着老百姓下地干农活、挑水、扫院子,玉米面和谷糠混合做成的饭团就是勉强填饱肚子的一顿饭。说起这段经历,赵志田几度哽咽,让他动容的并非是生活条件多么恶劣,而是追忆起革命岁月的真情流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早已在我们心里扎根,表现现实题材,反映国家、民族的发展,反映党的领导,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用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是赵志田进入中央美院选择蒋兆和工作室的原因——诚然,从赵志田毕业创作《狼牙山五壮士》至今,这条主线未曾中断。 赵志田与革命老区结下“半生情缘”,他的作品不乏“太行”题材,从《情系太行——老房东》《巍巍太行千里映朝晖》等作品能够读出他不泯的初心。展厅中,大型组画《烽火太行》屹然于眼前——《鱼水情深》 《铜墙铁壁》《共谋抗战》《得道多助》《正义之歌》《普天同庆》 6幅五六米长的巨幅作品贯通展厅,描绘了八路军进驻太行山的烽火岁月。深受河北涉县八路军129师驻地经历的感染和教育,联想到幼年所见日本侵略军横行场面,赵志田表达抗战题材的创作欲望愈发强烈。2005年的初创,用他的话来讲,“表现得不够深刻,不够到位”,于是2015年至2019年他又重新执笔,从构图、思想、内容上巧妙构思、精耕细作,完成之际,赵志田正好80岁。宏大的叙事结构将作者的思绪串起,构图中并不以再现一个场景为特点,而是以多个场景进行空间组合,画面中虚实、冷暖、疏密结合,全画260多个人物的刻画都经过一番探讨。赵志田说:“除内容之外,还有形象处理、笔墨处理,关键是如何画得生动,这才是艺术表达。” 笔墨当随时代 胸怀“国之大者”,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题中之义,于赵志田而言,是身体力行。 早在2016年,赵志田就曾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遵义会议为题作画,2022年的新作《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又是一次重新突破构图局限、融合深度理解的再创作,也是他笔耕不辍、砥砺深耕的艺术追求。画面中,20个历史人物形在凝、色在飞,主题呼之欲出,大到画面构图、人物关系、场景布局,小到道具摆放、面部表情、衣褶细节,都十分考究。为创作此画,他实地考察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地,结合史实材料反复推敲。有人提出,这幅画色彩比较灰暗,应该多用红色体现,让视觉效果明亮起来。在赵志田看来,作品要从内容出发,所表现的精神面貌更为重要,并不是表面上画一块红就能代表红色精神:“笔墨传递着作者的思想,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话语间,他轻声哼唱:“‘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把这样一种慷慨激昂的感情、波澜壮阔的旋律,融入自己的笔墨和构图,传递出精神气概,就是脊梁的写照。” 创作于1973年的《大庆工人无冬天》是一件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经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72年,赵志田曾在大庆体验生活,与油田工人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四个月,之后为感受不同季节以求创作的真实性又去了五六次。工地上没有座位的小火车、钻井旁忙碌的身影、暴风雪中四肢冻到麻木……如今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还是有道不尽的感慨。画面近景,“铁人”王进喜带领他的战友们冒严寒、斗风雪,坚守在钻井台上忘我工作;远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标语如灯塔挺立,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极具感染力的写实手法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结成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缩影,笔墨服从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形象服从于主题表达,成为“笔墨当随时代”这一永恒美学命题的生动注解。 美在耕耘 纵观展览,除大型主题创作外,写生途中的园林小景、民族风情、历史典故,都是赵志田的创作源泉。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样的题材,思想上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这些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本身比较严肃,必须认真对待,其中穿插一些风物闲美、生活感悟,如同佐料,也让年轻人看来更加轻松愉快。“绘画背后体现的是美的享受,但是对于这个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我最终要把我认为的美和我画的人,以及观众认为的美相统一。”赵志田又用他喜欢的京剧比喻:“京剧有四大流派,我倾向梅派,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接受,让老百姓都看得懂。” “外行人看了能看懂,内行人看了不外行”,这是赵志田最基本的创作标准;注重写实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不是刻板的素描,更多是通过勾线,尤其是外轮廓线以中锋用笔来强调力度感,使人物的造型获得一种转化,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以传递人民的情感、讴歌人民的奋斗、展现人民的风采为其艺术探索的深层精神底蕴,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文化自觉。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