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6
2019年3月20日午时,好友李厚明打电话给我,说马井的李显清老师走了。闻此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李老那么硬朗、矍铄,咋说走就走了呢?然而确实如此,李老走了。22日一早,我和好友卿立强、市博物馆官员小杨驱车来到李老家里,慰问李老的家人,祭拜他的在天之灵。听李老的次子李先运摆起,李老走得安详,没有遗憾,没有挂牵。像所有年老体衰者一样,去世前这两年,他身体一直不好,频繁地住院。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医院,儿子儿媳总是悉心照顾陪伴。因此,他是带着满足与喜悦走完自己91个春秋的。他本来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做完自己的盖世雄文,就离开尘世,回到天上去了。 一生创作不止 回到家里,当晚,我便在十几个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沉痛悼念什邡马井农民文学创作组骨干成员、川西乡土文学代表性人物,德阳著名民间文艺作家,农民作家,被誉为“马井传奇”的李显清同志。李显清,1928年生于什邡马井镇,躬耕一生。高小文化,1950年走上曲艺创作道路,后在沙丁、艾芜等著名作家指导下尝试短篇小说创作,作品《路会》、《表弟的婚事》等发表于《人民文学》、《四川文学》等杂志。八十年代后,主要从事唱词、清音、四川方言、方言小品剧等民间文艺创作。晚年广泛搜集农村生活格言和流散于民间的"世说新语”,反映农民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风貌。系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著有《李显清作品集》。李显清于2019年3月20日7时10分不幸因病去世,享年91岁。李显清同志永垂不朽! 消息一经发出,悼念缅怀的文字滚滚而来。市民协主席喻晓钢以诗悼之:“惊闻噩耗心底悲,耄耋老人已西行。马井乡土文艺家,扎根沃野有个性。岂惧身卑不唯上,躬耕一生是明星。先生驾鹤奔灵山,英容笑貌永记心。”说实话,我手头正在完成的《什邡市第二届马井乡土文学座谈会实施方案》,也与李老有直接关系。肯定地说,没有李老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乡土文学的呵护与守望,就没有马井乡土文学现象的存在。原打算在座谈会上,要请李老好好给我们上一课的,让我们从他几十年的坚持与守望里汲取一些精神营养,然而,他却过早驾鹤西游,于新时代川西乡土文学、民间文艺事业,于广大的同仁、后生,怎一个“悲” 、“苦”了得?! 即便年老也坚持劳作 3月25日下午3时许,带着缅怀与崇敬之情,我再次来到李老家中,与先运兄摆起条来,记录李老一生献身文艺的点点足迹。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李显清出生于广汉县一个穷苦家庭。读了3年私塾,小小年纪便去给地主富农帮工。好学的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长知识的机会。给地主吴世禄守碾子,报酬是可以换取一点大米。大米用升子量。然而他总是,只要遇到有点文化的先生,便叫人家少量点米,教他学文化。1951年,全国农村第一次设立村民委员会,李显清因为小有文化,任广汉县三星乡新安村(后划拨给什邡县,现为什邡市马井镇光华村)第一任村长、村委委员,时年23岁。 李显清当村长后,整理村里的文化材料,从此喜爱上了文字,爱上了文学创作。1952年,他的处女作花鼓词《扶贫组长》发表于当时的《川西农民报》。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接下来,他写了不少新闻报道,但由于一是一、二是二爱说真话,以及刚直不阿的性格,得罪了不少领导。1956年,李显清干脆辞去村长职务,也不写新闻报道了,专心尝试文艺创作。 李显清家里由于子女多,生活过得很拮据。为了保证一家人的吃喝,他白天得拼命干活挣工分,甚至还去参加修铁路的劳动,参加大炼钢铁的劳动。劳累了一天,浑身酸疼,但他依然利用晚上的时间点着煤油灯写文章。耕耘便有收获,1962年,他创作的曲艺专集《扳不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新故事《路会》发表于《人民文学》后,又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工农兵故事选》。唱词《爷爷的腰杆》发表于《四川文学》,并入选《四川省三十年优秀作品》。民间故事《断头土地》获《故事家》“全国曹禺杯”三等奖。 写作成绩的取得也给李显清带来了不小的名气,还惊动了远在省上的沙丁老师。1962年金秋10月的一天,沙老专程从省上来到李显清家。那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拜访。由于此前下了大雨,李家房屋前后全是积水,而房屋仿佛成了汪洋中的一个“小岛”。沙老踩着水中的独木桥才进了屋。然而,李显清并没有在家。七岁的先运说爸爸在地里干活,并领着沙老去了李显清劳作的地方。李显清正在地里挖姜。沙老看着这个农民作家,一阵感慨,走到李显清跟前,紧紧握住他满是泥土的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沙老跟李显清交流了很多,鼓励他坚持创作,还让他赶快把七岁的先运送进学校读书。就这样,先运才告别在家“放牛”的日子,读书去了。 县(市)文化馆老师与李显清座谈。 李老对子女管教甚严,他们早晨都要早起劳动,大姐上灶做饭,大哥烧火,先运砍猪草。先运晚上做作业太晚睡了懒觉,第二天起床晚了,李先清仍然要他砍完猪草再去学校。采访时,笔者看到先运兄食指少了一块肉,一问才知,那便是小时候砍猪草伤到的。李显清不光在自己的作品传播真善美的价值观,对子女亦是如此。总是教导他们品行要端正,还要勤快,自力更生……严厉的家教以及他的示范,使得七个子女,后来都成了周围村民当中,孝顺有礼,勤劳踏实,积极致富的典型。 文革初期,李显清被大队上的造反派当成“臭知识分子”(绰号“烂秀才”)揪斗。还把家里的《三国演义》、《水浒》、《林海雪原》、《黑风》等大量古典现代书籍付之一炬。文革结束后,李老被抽调到县文化馆工作长达15年之久。1970年代还被公社安排到各个水利工程施工点,当政工宣传员,修改广播稿,处理指挥部的文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在长达20年时间里,李老义务帮县(市)上、乡镇编撰县(市)志、乡(镇)志百余万字。 晚年的李显清生活清苦,妻子又先他去世。好多人都认为,他作为曾为当地捧回了巨大荣誉的、被地方志都记载过的农民作家,理应受到政府的照顾。可李显清却以他惯有的自尊自爱以及刚正的秉性,不声不响地过着他清苦的日子,从不吭一声。2018年九九重阳节期间,马井镇党委汪韬书记和镇民政干部胡斌来家里看望他,主动表示给他赠送一台轮椅,都被李老婉言谢绝了。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吃点苦,保持自己的一点名节,不找哪个!” 先运哥还告诉我,李老解放初期担任过村干部的事,子女们个个都不晓得,还是在李老去世前的一天晚上,他才告诉儿子的。 1996年正月十五,创作组在一起聚会,镇领导在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对李显清来说,91个春秋的人生旅程,他便用了近70个年头来守望自己的文学梦想,长期躬耕在川西农村,用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创作出那么能够反映农村不同时期政治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的文艺作品,是多么的不易。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他还坚持熬夜整理自己耗费30多年心血、收集的400余个笑话(暂定名《笑一笑》)。这是他留给川西民间文学的一份厚礼。 一生的成绩与荣誉 2019年5月10日,在李显清离开我们50天的时候,“相约春天”2019什邡市第二届马井乡土文学座谈会在什邡市马井镇双石桥村翰林书院召开,来自德阳市各县市区的40余名文艺家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围绕马井乡土文学、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及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并肯定了李显清为川西乡土文学、民间文艺事业付出的艰辛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李显清,乡土文学的守望者,将作为一面不朽的旗帜,在川西坝子的大垭口猎猎飘扬。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