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四川文化网成都(通讯员 秦芹 冯玙祺 岳育竹) 8月20日电 为了解近年来乡村发展管理情况,为当今条件下的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东篱队”成员于2023年8月20日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进行调研活动,对农科村书记张磊(兼任运营管理公司法人代表)和农科村治安值班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采访,了解实际情况。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居委会合影 旧方难治新症,农科村发展遇瓶颈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的农科村是“中国盆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也是“农家乐”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农科村的农户就利用当地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创办“农家乐”。通过吸引市民到当地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等形式,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扩展,从而实现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有“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之美誉。 而如今,当调研人员问及近几年农科村的发展情况时,农科村治安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近几年农科村的发展情况与从前相差太远。从工作人员的讲述中了解到,农科村是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从2002年、2003年领导到当地视察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从前因为黄龙溪等工程的修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农科村发展迅速。但农科村地处其他两个发展村子之间,自身占地面积较小,无法扩大开发。农科村占地位置的不可抗因素,使其发展受限。同时,农科村起步较早,当地的基础设施现如今都较为老旧,已经无法跟上当地的发展。近年来,社区、村委会的操作引导不够完善,也是农科村发展后继无力的一大原因。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上门采访 在了解农科村发展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调研人员对农科村的支柱产业—农家乐,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进一步发掘农科村在现如今的发展问题。据值班室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政府采取“树标杆”的形式来扩大当地农家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例如,徐家大院,虽不是第一家农家乐,但是因为政府的大力宣传远近闻名。而当地的一些小型农家乐因为没有名气,也没有很好的推广形式,导致其很难生存。与此同时,开办农家乐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办要求,形成了“家家都能开”、“村户觉得家里条件可以就能接待人”的局面,再加上三圣花乡的发展使得农科村的客流量大大减少,给当地创办农家乐的村户雪上加霜。 改良管理模式,启动发展新“引擎”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农科村无法如同从前一般快速发展。在新的环境下,当地决定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当地发展。农科村书记张磊表示,农科村属于社区主导的管理模式,村民们进行自我管理,农家乐的经营者各自独立发展。现在正在组建经营者间互助性的联合组织,将村民的各项资源以股份作股的方式投入到利益发展、联盟发展中去。现如今,村党委致力于构建一个供需良性循环、公平公正的发展的一个平台和窗口,让农户利用现有的资源,围绕农家乐的提档升级、如何去盘活利用、合理对接社会资本、如何去规避和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去培育新的消费场景和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去做出相应的引导。即促进农家乐更好地对接市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采访村民 面对如今的发展窘境,农科村并没有选择“等靠要”,张书记作为农科村运营管理公司的法人代表,希望该公司能成为一个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的平台,把社会上的投资变成农科村资源的一部分。张书记认为,靠政府扶持和支持的时代已经过了,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的革新和找寻的能力。目前,政府对于乡村的政策的倾斜更多的是倾向于能实现再生的能力,培养村民的自我生产能力。对待客观存在的乡村旅游竞争,农科村选择发展自身特色,走出一条自己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道路。 在访谈的最后,张书记表明,成就和辉煌属于过去,未来更多的是想如何去构建一个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村民集体、社会资本、实体投资人之间形成一个好的发展格局。不参与过往,不纠结于未来是农科村的宗旨。 本次实践活动,“东篱队”实践团聚焦于一个村,一个产业,深入探索乡村发展的新问题,直击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新痛点”。探寻农科村的发展方式,为更多有相似问题的地区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川农学子当躬耕实践,深入探索,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