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人格启蒙与人生觉醒”杜阳林畅销小说《惊蛰》主题分享会亮相天府书展阿来书房分会场

八禾 2023-10-16 15:04 3863人围观 文化资讯

四川文化网讯 2023年10月14日下午,杜阳林长篇畅销小说《惊蛰》“人格启蒙与人生觉醒”主题分享会在阿来书坊举办,作家杜阳林、梁平、罗伟章、卢一萍,评论家白浩出席活动,畅聊了一个少年如何在20世纪70年代至8 ...


  四川文化网讯   2023年10月14日下午,杜阳林长篇畅销小说《惊蛰》“人格启蒙与人生觉醒”主题分享会在阿来书坊举办,作家杜阳林、梁平、罗伟章、卢一萍,评论家白浩出席活动,畅聊了一个少年如何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在父亲离世,留下兄妹五人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4岁的凌云青不得不过早地直面生活的残酷,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乡邻旁亲的刁难与欺辱。但凌云青遇到了许多帮助他和家人度过这一段痛苦生活的好心人,包括周爷、韩老师、细妹子。正是这些细微但坚定的支持,让这个沉稳的少年能够在苦难的生活中对未来抱有希望和追求。周爷教会了他“不坠青云之志”,他始终有读书求学的渴望和对远方的向往。在这样的生活中实现了人格的启蒙,在经历十年苦难的磨练,凌云青终于从乡村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在内心也得到了改变命运的内在力量,让年少的他有了人生的觉醒。同时也回顾了《惊蛰》这部作品对时代精神的重要传承。





  杜阳林说:“每个人的人格启蒙和人生觉醒的每个阶段不一样,就如我们在18岁和38岁的认知觉醒是不一样的。“《惊蛰》就是展现了这样一位少年,如何从本能的懵懂走向理性清明; 一块土地怎样突破保守桎梏走向开放,乃至一种文化怎么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生活中的磨炼对外在的刺激,走向内在的沉思与觉醒;从小说主人翁凌云青成长之路点点呈现。让每一位读者跟随主人翁凌云青个体“真实”生活的成长,完成对自我追问;或启蒙……或觉醒……
  在白浩看来,“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还原了四川北部阆南县观龙村那个时代的生活,这种真实的力量、真诚的态度,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真诚真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而《惊蛰》就能让人在这个故事中看见自己生活的经历一样,“读起来就觉得这个人就是我家人一样,真实。”所以,他认为:”写作在于故事中情感的本身、生活的本身更重要,而非技巧。这种回归情感生活本身,更能让读者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共鸣。“




  分享会上,卢一萍也聊到,他有次搭杜阳林的便车回家,“一路上就听见阳林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后来,卢一萍发现,杜阳林讲述的成长故事,有不少情节和《惊蛰》主人公的经历相似。同时,也有读者问到小说内容是否是作者的真实生活?谈及这点,杜阳林认为,“文学创作一定是高于生活的,小说的内容很多是为思想的表达展现的众多人物,但却有真实生活素材作底。就像母亲徐秀英的有五个孩子,我母亲有7个孩子;而我父亲也是离世很早,所以,凌云青的原型,也有我过往的一些影子;却也不是全部。每个人的一生都该是一部小说。”这该是《惊蛰》能走进读者内心的真实与真诚吧。现场读者表示,想成为杜阳林的小说里的人物之一。






  罗伟章也认同,这部小说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为什么杜阳林要写这部小说,大概是因为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不写小说,他生命的一部分经历就沉默了。”从某个程度来看,小说是他对自己的一个完成。而小说本身或有着不同层次的“完成”。比如,杜阳林写的这段历史,是对社会和时代的一个完成。“没有一种生活是天生如此,而是应该如此。我们走过了一段路,这是我们生命的历程。我们通过个体历程书写,折射到一段历史,这也是一个完成。虽然小说题材沉重,但却不乏浪漫色彩。如书中写到“父亲死了,是不是变成一粒种子诸如此类的细节打动人心。“《惊蛰》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完成,而所有完成都是未完成,阳林完成了一个好的作品,但我们期待下一个他未完成的更好的作品。”





  梁平也认为,一个作家怎么去写一个题材,内容会比形式更能赢得读者的喜爱。《惊蛰》的创作,无论是语言、故事设计,或是叙事方式、策略,在传统中。链接着人与人的关系、村庄和社会的关系上,这种饱满关系的塑造,会让读者在朴实中触及自我的内心。”他甚至在心里生出一种没有在农村生长的遗憾。他提到,《惊蛰》中凌云青的自我觉醒、自我修正的精神轨迹主要是发生在农村,“我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但是我和凌云青经历的东西是有相通的地方。”他举例,自己成长的时间背景和《惊蛰》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相似,这也使得他在读《惊蛰》的时候,常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杜阳林也提到,在写作中,他一直在思考这部作品用什么方式来呈现;是故乡给了自己深深地启蒙与眷念……作为四川人,就让四川的方言来讲好这个关于”人格启蒙与人生觉醒”的故事吧,让读者从一个“真实”又真诚的个体故事,能看到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在时代进程中的变迁。”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