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讯 10月14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天府新区分场活动非遗创新发展大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政府代表、行业专家、省、市非遗传承人、手艺人,文商旅企业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探索非遗创新发展路径。会上启动了“文旅新场景(城市走廊)助力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计划”,并宣布“城市走廊四川运营中心”成立,同时还进行了首批非遗扶持项目的战略签约仪式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整合文商旅资源,挖掘与激活新场景、新渠道、新媒体、实现新消费。通过四新融合,助力非遗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适逢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20周年,本次非遗创新发展大会也因此更显意义非凡。 文旅融合激活非遗魅力 提振文化自信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走深走实,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过程中,非遗的创新传承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可能。特邀嘉宾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在致辞中指出,今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意味着文旅行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业界需要顺应新时代、构建新格局、呼唤新文旅。他表示:“文旅行业需要新的产业形态与新的商业模式。中国非遗源远流长,旅游与非遗的融合释放了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为非遗融出了新生机,合成了新活力。非遗活起来,旅游火出圈。”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致辞) 中国国际商会综合业务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张丽娟在会上致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根’、守住‘魂’、固住‘本’,同时体现出创新活力,本次非遗创新发展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让古老的文化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我们作为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将发挥品牌的聚集和引领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和筹备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商旅大会等一系列项目不断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助力为非遗产业构建更具生机的文化市场、产业新生态作出不懈的努力,推动优秀中华文化出寨、出村、出省,甚至走向国际大舞台。” (中国国际商会综合业务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张丽娟致辞) 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佩娟作为活动协办方感谢与会嘉宾的莅临,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场景、新渠道、新媒体、新消费的创新融合发展。她表示:“此次非遗创新发展大会集思广益,将有助于我们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佩娟致感谢词) “城市走廊助力计划”启动,助力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在本次非遗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国际商会文化和旅游产业委员会、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旅游出版社有限公司、四川省锦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广州携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易生活控股有限公司等支持、发起、见证单位共同启动了“文旅新场景(城市走廊)助力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计划”(以下简称“城市走廊助力计划”)。 (“城市走廊助力计划”正式启动) 众所周知,大部分非遗技艺和产品,传播推广的资源和场景相较成熟品牌少,在营销渠道和可持续传播不足的情况下,传承人和手艺人较难获得稳定的收入。 “城市走廊助力计划”从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民族品牌影响力、增强产业增值收入、场景数字化四个维度出发,将通过行业的资源深度整合和对接,充分激活酒店、主题公园、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演艺剧院、文博场馆、图书馆等各类文旅新场景,同时通过标准化场景渠道,将风景、场景、文化、消费相结合,运用特色展示和营销数智技术,通过场景化新媒体形成海量入口,最终建立起民族品牌创新的营销渠道与精准的传播窗口,促使非遗产品、老字号与地标产品高效触达具有一定消费力的商旅人群。通过大力推广和宣传在地文化,提振民族品牌的品牌力、传播力、影响力。并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各主体共同发力,助力非遗传承人与手艺人的就业增收,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联袂文商旅生态多方力量,源源不断地进行“造血式”赋能,能更好地传播在地文化,真正提振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与输出的宏愿。为此,“城市走廊助力计划”将同步设立“城市走廊助力计划办公室”,在平台的引领,企业的牵头,基金的支持和市场的参与下,将持续协调文商旅生态内的多方力量与优势资源注入,推动“城市走廊助力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与落地;同时吸引更多的非遗、老字号、地标品牌和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向品牌化、平台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迈进,实现高质量与创新性发展,持续焕发新时代活力。 文商旅各界共探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新思路 “城市走廊助力计划”的启动,无疑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会上来自文商旅各界嘉宾也踊跃分享其优势资源,从数字化、场景化、产业化等多个维度,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案例和思路。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广明在大会上发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助推非遗保护传承》主题演讲时表示:“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的参与和实施单位,我们将积极通过数字化服务来践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将持续搭建非遗数据库,实现保护、管理和再利用的目的;为非遗的保护、展示、交流和交易,搭建线上线下的平台;促进非遗文创的产品化。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广明主题演讲) 文商旅全场景生态运营商携旅集团董事长唐健铭在其主题演讲《文旅新场景(城市走廊)如何助力非遗保护》中表示:“携旅在过去的7年,形成了能触达线下商旅人群的酒旅场景,并完成了酒旅场景数智化的新基建。以此为基础,携旅将继续为各地构建完整的文商旅产业链,打通产品供应链,推动非遗的创新实践走上商业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平台化的道路,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 为此,携旅集团落地了“12366”践行战略,分别为:以“场景拦截和消费触达”为核心,建设 1 个文商旅创新业态;形成线上服务平台+城市 IP 孵化平台“2 轮驱动”;重塑商户、客户、用户“3 者关系”;提供“品牌、渠道、用户、流量、工具、资本”6大营销服务相结合的品牌赋能体系;部署“产业发展基金、产业集群服务中心、产业博览交易中心、产业垂直渠道、产业峰会、产业学院”6大落地战略。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推动非遗保护,不要让非遗真的变成遗产。要通过数字化的形态,新的场景、新的渠道、新的媒体带来新的消费,帮助整个的非遗技艺、中华老字号以及地方产品这一系列的产业进入到这“四新”的融合。 (携旅集团董事长唐健铭主题演讲) 四川锦弘兴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王绍华女士在主题演讲《新消费平台如何助力非遗产业发展》中分享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配链的融合发展来助力非遗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思路。她表示:“我们将着力打造产业孵化中心,提供渠道品牌服务、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产地仓的建设。” (四川锦弘兴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王绍华女士主题演讲) 双非遗(牛肉水煮和鸣堂技艺)传承人熊基有在分享中说到:“作为非遗传承人,要做到守艺不守旧,既要保护和发扬非遗技艺,也要实现革新。” (双非遗传承人熊基有主题演讲) 四川运营中心落地,孵化计划签约,助力在地文化“出圈” 四川作为巴蜀文化发源地,孕育了很多千古传承、魅力无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四川本地文商旅各行业协会代表、新场景企业代表、非遗、老字号、地标产品供应链代表、公益基金代表、文旅专家、本地运营中心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城市走廊”四川运营中心宣布正式成立,并同场向四川10家酒店颁授了“新场景助力非遗传承合作示范单位”牌匾。作为区域的落地方与实施方,运营中心未来将联合更多的文旅新场景和新文化空间建设城市走廊实体,助力四川文化“出圈”,带动本土品牌与文商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品牌升级。 (“城市走廊四川运营中心”揭牌成立) (“文旅新场景助力非遗传承示范合作单位”授牌仪式) 为了切实支持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的创新创业,易生活控股有限公司与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大会上举行了首批非遗扶持项目的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助力高质量非遗产品进入精准触达商旅人群的文旅新场景,获得更广阔、更精准、更高效的“品-体-效”三位一体的资源。 (第一批非遗扶持项目战略签约仪式) 在“城市走廊”线下场景与线上平台,四川非遗隆昌土陶的作品备受关注。隆昌土陶传承人邓双表示“城市走廊”让隆昌土陶有了更多元的展示场景和传播营销方式,“期待通过‘城市走廊’的赋能,未来隆昌土陶与更多的非遗产品一起打破地域限制,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文旅新场景,助力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共享履约实践,深化文明互鉴。第八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节非遗创新发展大会从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落地实践等维度,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视角、新理念、新路径,拓宽了非遗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的通道,助力中国非遗和乡村文旅品牌长期、稳定、繁荣发展。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