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作者:蒋立 梁博彩 彭磊(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本文章是大学生创新项目《重构家园:西藏中尼边境达曼人的文化与生活》阶段性成果。 吉隆镇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座边境小镇,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在这环境优美的地方有着这样一个村庄,村民都是一群高鼻深蓝目的“白种人”,他们就是有着“东方吉普赛人”之称的达曼人。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相传,1791年,清朝政府军进藏讨伐入侵的廓尔喀军。战后,数百名失踪的廓尔喀骑兵滞留边境地区,一直没能回到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中尼边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据说,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已在当地繁衍100多年。过去的达曼人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和住房,住在以石头堆砌,茅草和木板为屋顶的简陋屋子,以打铁、做木匠、当背夫和打杂为生,社会地位低下。因为缺少生活用水等原因,他们的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堪忧。 直到2003经国务院批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接纳他们为中国公民,他们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因为入籍前后的达曼人与藏族相处了很长时间,受藏族文化影响,所以加入中国国籍后他们族籍成为藏族。而达曼村是中国政府正式接纳达曼人为中国公民后由政府支持修建完成的,同时政府还为每家每户分配了耕地和牲畜,购置卡垫、藏式木柜等生活用品并安上自来水。截至2021年,达曼村共有59户、194人,其中低保户32户、105人。 在加入中国国籍后,当地政府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为全体村民建造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考虑到达曼人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一直以来的用水困难情况,政府积极推动,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达曼村的自来水入户工程。在2011年吉隆发生了大地震,震后达曼村房屋受到严重损伤,政府出资拨款实现了达曼村的重建,后来还为每家每户修建了围墙,更换了房门和屋顶等设施。通过政府一系列的帮助扶持,达曼人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变。 过去达曼人不仅社会地位低下(藏族社会中铁匠这一职业被认为不纯净),微薄的收入也难以支持生活。在加入中国国籍后,他们享受的国家的多项补助,如每个村干部每年补助3500元;每户男性隔年当选一次护林员,每年为其发放5000元补助;边境补助每人每年1000元;低保每人每年1400多元,还有草原生态补助、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在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政策下,达曼人又获得了边民补贴等多项补助金。达曼人也有了更多外出务工的机会,收入因此进一步增加。 针对达曼人掌握的技艺,2018年,吉隆县投资300万元建设达曼村民族手工艺展示和培训基地,成立了手工艺加工的合作社,提高达曼人铁器制作、编织等技艺。这一举措减少了一些人对达曼人身份的偏见,同时也提升了达曼人的文化自信力。在存在差异的文化环境中,达曼人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手艺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认可,技艺也得以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达曼村开始发展乡村农家乐经济,随着吉隆港口的互通开放,达曼人将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当地政府也积极的为达曼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截止到2018年底,达曼村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升学率达到100%。现在,达曼村已经出现了多名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达曼青少年也接受了国家认同教育。通过教育,达曼人获得了稳固牢靠的国家认同意识,建构了与其他成员共为一体的身份特征与情感联系,形成了个人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的价值观念。 过去,大多数达曼人虽然与藏族人居住在同一村落,但他们之间的交往却很少。现在,达曼人与藏族群众和汉族群众以及其他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多。达曼村里的部分女性还与当地务工的汉族青年相爱通婚。在达曼村及周边,族际间的交往交流方式在增多,交往交流更趋于和谐,呈现出一幅和谐边疆的景象。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