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6
自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迄今已致双方超8830人死亡,其中包括2360名巴勒斯坦儿童和30多名以色列儿童。冲突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加剧,在加沙地带的战火中,众多无辜平民特别是儿童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加沙城市满目疮痍,难民人数急剧增加,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这次冲突,表面看是巴勒斯坦民族抵抗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袭而引起的,实际上是1948年以来的历史恩怨的延续。从面上看,由来已久的巴以冲突成因复杂,涉及历史、国土、宗教、政治、经济和外部干预等原因。然而,翻开历史,从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信仰,犹太民族的历史遭遇、生存环境及以色列建国后的情况,不难看出巴以冲突的根源是宗教信仰之争而带来的文化冲突。 巴以冲突说到底是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冲突,其起因与犹太民族的历史有关。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发源于大约4000多年前西亚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多年以后迁居到巴勒斯坦地区,与阿位伯人成为同缘。自上古时代起,犹太人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希腊、罗马帝国等外族人压迫和统治。在大约2700年和2600多年前,古以色列国和犹大国先后被亚述和巴比伦王国攻灭。公元70年前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发动起义被罗马镇压、屠杀、驱逐,又开始了长达近2000年的大流散,以欧洲居多,成为一个古老而又命运悲催的流浪民族。远道而来且对犹太教十分虔诚的犹太人,他们和普遍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冲突,同时他们对内很团结,对外给人以自私、狡诈而排他的印象,尤其擅长经商,曾长期放高利贷追求高额利润,大有控制欧洲国家经济命脉的趋势,引起整个欧洲人的反感、警惕和愤怒。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其讽刺性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就把犹太人当成了贪婪的代表,其中的人物夏洛克便是这样。于是,二战时期,欧洲也开始屠杀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更欲对其斩尽杀绝,约有600万人惨遭杀害。至此,自被罗马帝国镇压以来,犹太人分别在公元67到70年、14世纪、19世纪和二战时期,有4次遭遇屠杀而使人口锐减。20世纪初,犹太人逐步失去了欧洲这个赖以生存的根基,他们一部分逃往美国、英国、南美、东非和中国上海等地避难,相当一部分犹太人则以买地等手段陆续返回他们认为是祖先的巴勒斯坦。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将犹太人安置在巴勒斯坦地区,也有少部分犹太人后来选择返回德国。1947年联大作出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2/3强的阿拉伯人只有43%的贫瘠土地,而人口仅占1/3的犹太人却得到57%的沿海肥沃土地。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阿拉伯人坚决反对和拒绝联合国决议,决心要把以色列这个异族国家连根拔掉,自此先后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和无数次武装冲突,巴以双方仇恨越来越深。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国才宣布独立,2012年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每次战争和冲突之后,以色列不断蚕食、占领了巴勒斯坦越来越多的土地。据相关资料,目前巴勒斯坦人口1300多万人 ,实控国土面积却从77年前的3.1万平方公里缩小到0.3万平方公里 ,仅为1946年的1/10;而以色列人口965.6万人(犹太人口710.6万,占比73.6%),实控国土面积则从77年前的500平方公里扩大到2.8万平方公里,为1946年的50倍。这让人感受到一种“欺人太甚”的悲凉和“渴望和平”的无奈。 时至今日,新一轮巴以冲突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目前战斗还集中在加沙地带,以军地面部队已发起进攻。前几日,以色列曾空袭叙利亚,中东地区部分国家或武装组织宣称先后对以色列或美军基地发动袭击,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将在中东汇合,局势大有愈演愈烈、波及面扩大、局面失控之势。虽然10月27日,联大紧急特别会议投票通过巴以相关决议草案,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但距离真正停火和彻底解决冲突问题还有漫长的路程。 回顾历次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的历史,几乎都是以以色列压倒性胜利而告一段落。以色列建国以来积累的强大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一直碾压实力极弱的巴勒斯坦,加之以色列全民皆兵、内部团结,外部一直得到受犹太精英群体影响的美国政府的无条件强力支援。反观本就弱小的巴勒斯坦,各武装组织之间互不买账,内耗严重,一盘散沙,法塔赫、哈马斯、吉哈德等势力,不仅没有拧成一股绳,拥有安全部队的法塔赫在对外抵抗中也不作为,其他派别更是无动于衷,导致巴勒斯坦很难形成统一战线,给了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机会。外部,巴勒斯坦各派别得到不同阿拉伯国家或势力的支持,导致内部的派系斗争更加复杂,致使巴勒斯坦在多年的冲突、战乱中失去了大片土地,被以色列压缩在一个积贫积弱、难民成堆的狭小空间。 为何犹太人在历史上总摆脱不了被屠杀和追赶的命运,为何在历次的巴以冲突和在与美国、以色列相关的国际事务中犹太人总是咄咄逼人?在10月24日安理会举行的巴以问题公开辩论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呼吁立即实现人道主义停火,并切实落实“两国方案”,当古特雷斯在发言中说到“哈马斯的袭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巴勒斯坦人民已经遭受了56年令人窒息的占领”,以色列代表当即勃然大怒,公开要求古特雷斯辞职,除非他立即道歉。 历史上,两河文明曾经创造了多个世界文化之最,闻名于世的古巴比伦文化就是两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弱小的犹太民族从两河文明中学到了神学,创立犹太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源宗教,同时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都有《圣经.旧约》这一共同经典,按理说可以和平共处。但犹太人散落欧洲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很难接纳犹太人,加之犹太人在其宗教思想左右下的所作所为更让欧洲人所不容。犹太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当走投无路的犹太人从欧洲等地回到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对这片土地和精神家园有着神圣的主权要求之时,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就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早已视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为他们的故土和心中的圣地,岂容异族侵犯。当今,耶路撒冷依然是三大宗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城。因此,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及思想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生存权利的冲突。 经历过长期颠沛流离,遭遇过多次屠杀,近乎亡族的犹太民族,能够顽强生存、壮大,虽然人口不多,却在中东地区建立起全球唯一一个以犹太民族为主、现已成为一个地区强国的独立主权国家以色列,600多万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也已早已成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人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坚韧,智商最高、最聪明的民族。的确,在人类历史上,人口较少的犹太民族,却涌现出了闪耀历史的天才和众多顶级优秀的名人,他们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齐名。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如黑格尔、奥尔布赖特、毕加索、格林斯潘、基辛格、戈迪默、巴菲特......为数众多的科学家和遍布世界的巨富大亨,无不显示着犹太人的坚韧与精明。据统计: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占全球人口不到0.25%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2%的诺贝尔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全球的高科技公司有1/3左右属于犹太人。历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富豪榜,犹太族富豪占比都遥遥领先,如2021年500名富豪中犹太人就占了142人,而且前20名中有9名是犹太人,前10名中有5名是犹太人。目前,全球的犹太人绝大多数居住在以色列和美国两个国家。在美国,犹太人的聪明能干使得他们成为美国社会各阶层的精英,据说3%的犹太人控制着美国70的财富,他们时刻影响甚至主导着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教育、传媒等方面的战略和政策。美国之所以一直无条件强力支持以色列,就是其内部犹太精英影响或主导的结果,加之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石油资源、经济社会现状和地缘政治,促使美国多次干涉中东局势,贪婪地谋求更大利益。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犹太民族或许受《圣经》思想的影响较深,其文化精髓体现在长期流浪生涯和宗教信仰支撑下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性,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犹太人那种坚韧、聪明、勤奋和团结的本质,那种崇尚学习、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品质令人赞叹;犹太民族中那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更值得敬佩。然而犹太民族宗教思想的排他性和对财富的无限追逐,却给人一种自私贪婪、精于算计,为富不仁的感觉。或许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行为是犹太民族遭受长达一千多年迫害和多次被屠杀的原因之一,他们在欧洲的所为和遭遇就是明证。同时,这一历史文化的积淀,让犹太民族也积累了深重的民族悲情,致使以色列对身边阿拉伯民族的敌意历来刚性过度,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平衡的智慧,过分强调自身生存的安全却忽视了巴勒斯坦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导致矛盾久拖不决。 巴以冲突的过往再一次启示我们;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世人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盛极一时后消失于沙漠中,古埃及、古印度文明也早已荡然无存,而今唯有中华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原因在于:源于对大自然的感悟,发端于农耕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文明历史进化的积淀,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包容性,世代相传,与时偕行。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祖先依据“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创造了多种哲学思想相互包容、完美结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战胜无数次灾害、磨难、欺凌而能够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个人对故土、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莫过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对文明根脉的眷念。探究“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大挠定时序”等中华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增进文化认同,从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中彰显文化自信,着眼时代变迁,坚持守正创新,必将为民族复兴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