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升庵《临江仙.说秦汉.滚滚长江东逝水》 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长篇小说在先,明中期嘉靖年间杨升庵写这首经典代表作《临江仙》词在后。广为传诵的《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却是“前人的小说,引用了后人的诗词”,好像一场神奇的跨时空穿越。《三国演义》并未署名《临江仙》作者杨升庵。坊间许多读者曾误以为这首《临江仙》词是著名作家罗贯中所作。 其实,大文豪杨慎(字用修,号升庵;1488~1559以后或1567年)这篇传世名作《临江仙.廿一史弹词?说秦汉》(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是被明末清初著名编辑家毛宗岗(1632~1709年以后)在元末明初章回体小说开山鼻祖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所著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三国演义》评点润色校正新版开篇引用,别开生面,先声夺人。杨升庵诗词与罗贯中小说,天作之合,双峰并峙,相得益彰,广为流播,妇孺皆知。 五百年来一升庵!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故郡“进士之乡”,出身“一门七进士、父子几翰林”的名门望族东阁宰辅官宦世家,降生于北京孝顺胡同的四川成都新都人,位列三百年间“明代三大才子”(另两位为徐渭、解缙)之首的当朝状元杨升庵,自“唐宋八大家”之后再度“文起八代之衰”,是继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之后,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中华(巴蜀)文化巨人。 因杨氏父子两代共同遭遇皇权暴政极端压制与“皇统议礼党争之祸”,于嘉靖皇帝对内飞扬跋扈、腐败专横,对外闭关锁国、战事纷起,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学富五车、刚正不阿的杨升庵,屡遭贬谪、陷害、酷刑、追杀,充军流放云南边陲南丝路大理古城通往瑞丽畹町中缅口岸中途哀牢山下博南道上永昌古城(今保山)戍边至少36年余,寄情山水,潜心著述,培育后学,勿忘家国,终老残生。 杨升庵被贬谪充军滇南,正是明中期人妖颠倒的嘉靖年间,朝纲混乱,是非不分,奸相专权,苛政如虎,贪腐横行,闭关锁国,战事纷起,东南沿海和北方边塞民不聊生,是大明王朝最黑暗的时代。明世宗嘉靖皇帝残忍暴虐、昏庸无道,同时代奸相张璁、严嵩粉墨登场、无恶不作,清官海瑞、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忠臣良将屡遭打击排斥。 升庵距今五百多年。杨升庵一生著述四百余种,其中诗词歌赋3132篇(首),杂著、小说、戏剧作品等269本(件),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医学、兵法、宗教、民俗、书画、歌舞、山水风光、旅行游吟等各个领域,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在贬谪云南边陲行役戍边生涯中写成,堪称奇迹与神话。其诗词作品极富唐风宋韵,虽然赞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却能超越同时代“前后七子”的泥古不化,植根于唐宋而开一代新风。甚而中国古典小说四大长篇经典名著之志怪奇书《西游记》的真正作者,极大可能是大文豪杨升庵!《明史?杨慎传》高度评价:“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因其充分发掘云南民族民俗历史文化宝藏,向云南边地广泛传播汉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明与巴蜀文化-长江文明,大量培养以“杨门七子”领军的云南民族文化精英人才,桃李满天下,功勋卓著,而与观音菩萨、诸葛亮,并列成为云南众多寺庙虔诚供奉的三尊神明。 永远充军烟瘴边,往返川云十四回!大文豪杨升庵于祸从天降、悲欢离合之际,续弦迎娶出身书香门第门当户对的朝廷工部尚书千金大才女黄娥,夫妻唱和,相濡以沫,聚少离多,情事喜忧,更是传为坊间佳话。甚有同时代徐渭、李贽等诸多巨匠名家自叹弗如,无不赞羡:谁说女子不如男?“巴蜀四大才女”之一、美称“曲中李易安(李清照)”的散曲家黄娥,诗才与情怀,直追文化巨人杨升庵。 这正是: 国家不幸诗家幸,东方不亮西方亮。 仗义执言闯大祸,忠君爱国负重伤。 千古奇冤沉地狱,九死一生上天堂。 文豪巨著传万代,谪仙美名天下扬。 ——刘斌夫新著 中华文化巨人书系 第一部《状元文豪杨升庵》楔子 大文豪杨慎(升庵)祖籍江西吉安,出生于北京吉祥胡同。杨升庵祖上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到新都。其父杨廷和,出生于四川成都新都马家场,官至宰相。杨升庵初中在新都县“官学”(国立官办中学)就读(当时其父“丁忧”回故乡守孝暂休)。金榜题名金科状元,青年罹祸,从翰林院编修,流放充军云南36年(其中潜回四川泸州隐居数年)。 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刚进大门内侧,两棵五百多年树龄(藤龄)的巨硕紫藤,枝藤连理,遮天蔽日,是新都籍明朝金科状元、明代第一大文豪、百科全书式的中华文化巨人杨慎(升庵)手植。 杨升庵携手出生于川中遂宁安居的第二任夫人、被誉为“明朝李易安(清照)”的著名女词家黄娥,小住桂湖度假,栽植了这两棵紫藤,而今绿荫参天,紫色花开正浓。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