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4
少年的我便参加了工作,工作的厂就在湔江河畔牛心山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登天池。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我自幼便与常人迥异,厌倦中规中矩的生活,对于所有的条条框框特别反感。 班是不肯好好上的,年少轻狂桀骜不驯,也不喜欢社会青年那一套,就醉酒,心仪着美丽的女子,写诗。 写诗需要环境,静谧的优美的环境,于是经常走野径独自登临天池寺。 彼时的天池寺也就破庙一座,驻留着个把和尚,居士甚少。 墙面上、楹联里……倒是文化底蕴横流。 可惜那时的我满脑袋装的都是窈窕倩影,哪里顾得过来? 现在思及于此,若有所失。 就喜欢在天池边上,找一不知年月的石件姑且坐着,以膝为桌,开始无病呻吟。 望一眼池水,笔下跃动几句,便觉灵感泉涌。 天池泉涌,是禅境,是佛缘; 我那泉涌,全是悲催的单相思的哀嚎。 佛度有缘人,我并不知道,就在那时,许是有一双佛目,悲天悯人地端详着这浑然不觉的懵懂少年,这未来能参与重建天池寺的义工…… 传说天池 从古至今,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诸教汇聚四川彭州,相辅共存,故彭州尊享“五教汇聚之所”。 最能代表彭州宗教发展历程、彰显彭州宗教兴衰变迁、影响至深至远的当属佛教。 至今1600年间,高僧大德纷至沓来,先后有数十名高僧在彭州驻锡,或为住持。 其中最为有名者为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和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国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七位高僧,彭州俨然“七佛圣地”。 志公禅师又称宝志禅师,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高僧。 志公禅师在禅学上最为有名的作品当属他为后人留下的许多偈颂,如《十二时颂》、《十四科颂》、《大乘赞》等。 佛教界公认志公禅师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相传志公禅师于公元466年至471年间传法游历南朝名山大川,一日来到龙门山脚,伫立天彭门下,远看九陇相衔,牡丹遍山,心旷神怡,顿生感应。 禅师劈荆而上牛心山,至山顶俯瞰丹景簇簇、回首九峰亘古。 只见北边河谷流水蜿蜒,远山云蒸霞蔚;南面便是竹木林盘、阡陌镶嵌的川西坝,风光无限……真乃物华天宝之地。 继而禅师在牛心山凿洞而居清修参禅(至今还保留有“志公禅洞”遗址),为后来志公禅师的开悟“十四科颂”“梁皇宝忏”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传志公禅师在修建寺庙时山顶缺水,禅师便命龙王供水。 龙王遂用龙头拐杖在山顶一戰,就形成了直通海眼的天池。 此天池便在牛心山山顶。 虽仅有水井大小,但据说其池水深无底,上达山顶,下通海眼,天旱不枯,地涝不荣。 大概是因为有暗河相通的缘故,湔江河水的清浊变化,从天池中就可以一目了然。 志公禅师在修建寺庙时,因山高路陡,无法将山下的木材运上山顶,遂使神通用天池运木,结果木材皆从池中冒出。 寺庙因此建成,堪称神奇。寺庙因了天池奇功而得以建成,故名“天池寺”。 一休感慨: 一梦一千五百年,志公禅意恒流传。 功名利禄意难平,居高无争天池水。 |
2025-02-11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