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当代科学家》专题报道刘卫兵|深究中华传统人居智慧 唤醒乡土建筑当代价值

八禾 2023-12-9 13:01 6345人围观 文化资讯

作为中国建设贸促会城市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刘卫兵表示,“自2018年以来,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作为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之一,统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整治的民心工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多年来一直致力 ...


      《当代科学家》期刊杂志创刊于200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指导的综合性国家核心期刊,一直以来坚持忠实报道对当下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为宗旨。
       近日,《当代科学家》杂志2023年第三季刊以“深究中华传统人居智慧,唤醒乡土建筑当代价值”为专题,刊载报道了两度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精瑞科学技术奖的建筑师刘卫兵从传统建筑文化中汲取人居智慧,以当代先进的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策略,推动中国西南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同时阐述了他对中国乡土建筑发展的思考。

专栏人物

刘卫兵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组成员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守望不是复古,而是在传统营造中提取合乎当下的逻辑和创新因子,以当代写意语汇和可持续理念唤醒传统在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
——刘卫兵
(文节选自 / 当代科学家 2023年 第3季刊)

中央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生态秘境》
刘卫兵讲述乡土建筑当代价值

       刘卫兵,1988年开始建筑创作,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英国雷丁大学可持续建筑硕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筑学院在读博士。
       三十年沉心于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和实践,被誉为“守护川西林盘第一人”。
       两度摘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精瑞人居奖,获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美国建筑师协会Unbuilt Architecture大奖等多项荣誉。曾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GFHS柏林城市高层对话等发表演讲,阐述中国传统人居文化的当代性,获盛誉,是建筑界地域文化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
       2022年7月15日,第23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Triennale Di Milano) 于米兰艺术宫揭幕。中国建筑师刘卫兵的装置作品《无形》,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参展。

刘卫兵装置作品《无形》在米兰三年展展出

        组委会对《无形》给出了高度评价:“以自然与建构碰撞的无限可能性是对未知世界隐匿的肯定和面对,体现出中华文化对混沌宇宙所特有的‘大象无形’的包容气派,并以‘道法自然’态度对宇宙无穷变幻所持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解的‘天人合一’的智慧”。据刘卫兵介绍,《无形》源自于自己多年来对成都平原千年本土林盘聚落的研究、实践和思考。

01
找魂乡土   守望川西林盘聚落

        2021年3月,成都平原地下的三星堆遗址发掘,再次让神秘的古蜀文明震惊世界。宏伟的青铜立人,精巧的青铜神树……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个灿烂的古蜀文明。

九十年代的川西林盘(毛笔速写 刘卫兵)

       而地上广袤的田野上,星罗棋布的农家聚落,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古蜀文明——川西林盘聚落。这种散布于水系密布的田野中绿岛般的古蜀人居聚落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其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特征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本土生存哲学思想,同时,林盘里蕴含的乡绅文化和乡贤文化是成都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实际上是有别于城市更新的乡土实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他更是抛出了“林盘如何存在于当代”的问题,并决定全部建筑采用当地竹子进行翻新搭建,由乡村非物质遗产文化工匠全手工榫卯制作的工坊,实现了乡村振兴、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价值,充分响应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刘卫兵设计的“青城马椅子非遗工坊”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最终此项目获得2021年度“SCAHSA?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该项目体现了古蜀先民“竹骨泥墙”的建筑智慧与当代人文建筑设计观念的融合,营造出了舒适的微气候和多样空间,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活力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

青城马椅子非遗工坊实景图

       “川西林盘是成都特有的‘近自然’田园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和生态碳汇系统,通过对其碳汇效应的科学合理利用,把川西林盘资源转变为生产力,将助力成都公园城市低碳发展,增加林盘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通过芒城遗址和马椅子工坊的融合,给游客带来亲身体验,并感受百年传统非遗、千年川西林盘聚落和4300年古蜀文明的魅力。比三星堆还早600年的都江堰芒城遗址,终将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刘卫兵信心满满地描绘着长江上游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芒城古城的发展愿景。


02
远赴重洋  寻觅林盘绿色密码

       “为什么会是这般营造?”
       长年的乡建实践使得刘卫兵对川西林盘有了更多的思考,激发了他远赴重洋,到英国雷丁大学可持续建筑专业的硕士深造,去深究川西林盘聚落的内在本质。

留学期间的刘卫兵漫步泰晤士河畔

       跨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让刘卫兵看到与建筑有关和看似无关的领域,也让他思考和质疑已有的经验。
       他特别注意到西比尔·莫瑞-纳吉(Sibyl  Moholy-Nagy)反复提到的被当代建筑师所忽略的东西:场址和气候的特殊 性、在地传统文化、传统营造和对乡土材料的验经验等。
       “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实际上是有别于城市更新的乡土实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刘卫兵在感到对林盘里的水、田、院、林、山构成的微气候,以及传统营造的环境友好性还需要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这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在泰国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2018GFHS 年会上
刘卫兵作题为“历史文脉与城市更新”的主题发言

       对于著名英国建筑师Kenneth Frampton教授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刘卫兵认同作为建筑师,应该反抗现代主义大潮的武断,更谦逊地去思考当地文脉、地域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具有代际连续性。

       他说:“那时,我感到林盘是从田野生长出的有机体,需要在敬畏自然、保护文脉的基础上,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它,方能吃透先人择居的策略和宜居的智慧,正所谓蜀地绿色密码”。

       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之一分子,刘卫兵在接受中西文化熏染后,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及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这一代中国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大潮开始反思,他们更注重以传统乡土材料和工艺来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延展历史,从而构建自己的建筑语境。

都江堰七里诗乡林盘里的大卫乡村营造工作室

       学成归来后,刘卫兵在乡间设立了大卫乡村营造工作室,去触摸大地、聆听乡音,并邀乡民参与,共同找回源于生活的林盘复兴。
       他积极倡导建筑中的尺度、风格、语汇都要与既有的环境肌理协调,以保持一种可识别的风貌特征;它赞同结合地形、地貌以及文化,有力地表达材料和结构的“简单明了”的建筑;不仅强调视觉,更强调着与人密切相关的触觉。
       “守望不是复古,而是在传统营造中提取合乎当下的逻辑和创新因子,以当代写意语汇和可持续理念唤醒传统在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

人民日报对幸福岭的报道

       他设计的“幸福岭”(中国眉山市丹棱幸福古村生态民宿聚落)在联合国人居署官网正式对外公布的“2022亚洲都市景观奖”获奖名单中,名列获奖名单首位!

“幸福岭”实景图

       幸福岭带给丹棱的不只是生态民宿聚落,而是激活了古村的传统文化发展生命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据丹棱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约0.5 万元, 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10万元。

03
绿建创新  点亮川西林盘聚落

       尽可能保留传统林盘的自然格局、生态环境及地方文化,注重以传统乡土材料和工艺来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构成了刘卫兵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南溪遥林盘更新设计中,他运用生物气候建筑设计策略,使用IES生态建筑分析软件,首创“林盘+科技+人文”模式,以科技与艺术、当代与传统融合的创新魅力,做出了一个堪称当代乡土建筑更新创作的精品,从而荣获了第 十七届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他本人亦由此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南溪遥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第十七届精瑞科学技术奖


       刘卫兵保留了原建筑场址和典型凹形结构的单层农家院坝布局,利用IES 生态建筑分析软件解析南溪遥在不同围护结构和场景下的年能耗比照,解析当地主导风向和日照对院落的影响及室内空气指标变化,建立起不同围护材料的建筑数字模拟场景,以对能源消耗、环境指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探寻院落和建筑空间的变化、建筑材料的差别与风、水、土以及植被对环境质量影响变化的微妙关系。
       通过模型数据比对,择优进行建筑空间的改造设计,让阳光穿透林盘,让春风回到林盘,完美地演绎了“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理想。

南溪遥IES日轨分析图

       在设计中,刘卫兵运用传统被动节能策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通过局部挑高,增设屋面露台木构通廊,营造出宜居的微气候,使整个院落在不依赖高耗能空调设备的情况下,以通透的屋面通廊及檐廊的外围护结构,去疏解盆地气候的潮湿闷热。


南溪遥实景图

       南溪遥项目揉和了传统的择居策略、生存智慧、地域审美与当代建筑设计的认知,以最大化地的适应性与以成本的最小化,保护传统肌理,改善居住舒适度,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目前成都川西林盘聚落的重大乡建战略中的人文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典范。

04
情系故土  呼唤川西林盘重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百年来仍然是人们的念想。
       刘卫兵希望他的建筑作品像能留住时光的盒子,人们可以去追念过往的记忆,感受历史的余温,体味当下的鲜活而成为一个活着的系统。

建筑师刘卫兵(右一)向村民们请教传统竹编工艺

       “我一直竭力呼吁将川西林盘当做生态系统来整体考虑,以原真和历史叙述川西民居建筑的本质,以精神力量动人!”刘卫兵深情地说道。
       在他的川西林盘更新作品里,总蕴涵历史的信息,却又力图与当代对话。
       金秋十月,正值二十大召开之际,一部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四川的成功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大型自然生态纪录片——《生态秘境》在中央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透过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发掘人文内涵,通过慢镜头和意象化的呈现方式,而刘卫兵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纪录片中阐述了天府之国独特的千年乡土聚落——川西林盘。
守护、回归、创新、保护,刘卫兵对林盘的认识不断提升,他用一个个作品讲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关系。还恰当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成立了四川智慧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院,让科学、人文与艺术在建筑维度上找到了美妙的平衡,身体力行推进乡村振兴。

川西林盘(钢笔淡彩 刘卫兵)

       作为中国建设贸促会城市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刘卫兵表示,“自2018年以来,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作为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之一,统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整治的民心工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川西林盘保护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后,我将继续科学处理和解决好“产业兴旺”与“绿色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居住环境更新”,“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环境治理”的关系,实现川西林盘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乡村发展的“高品质”,从而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川西新田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原作者: 大卫设计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