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党晴梵《明儒学案表补》及其关于泰州学派的论述

魏冬:党晴梵《明儒学案表补》及其关于泰州学派的论述

新文人画院 2023-12-26 08:57 48848人围观 学术评论

魏冬文:党晴梵《明儒学案表补》及其关于泰州学派的论述

党晴梵先生(1885—1966)


文/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   魏冬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陕西学人党晴梵所著《明儒学案表补》是一部本之黄宗羲《明儒学案》,以表为主要形态展现明代学术源流的重要著作。其中不仅扼要确立了泰州学派为“阳明别派”的学派属性和特征,肯定了泰州学派在明代学术中的进步地位,而且提要性的概括了泰州学派的学术要义,扼要展现了泰州学派的源流,因其是研究明代儒学特别是泰州学派的一份早出文献,值得学界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党晴梵   《明儒学案表补》  泰州学派

       本次承蒙泰州厚爱,有幸人生第一次到泰州参加学术会议,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对泰州学派未有研究,故只能抱着惶恐不安的学习态度,来聆听诸位贤达高见。然亦有幸在近年整理关中近代文献时,发现民国时期陕西学人党晴梵所著《明儒学案表补》一书,去年受到办会方邀请之后,我即将此书手稿本、清稿本电子版各一份,及其中关于泰州学派论述文字整理稿一份,作为会议贺礼提交,以资泰州学派文化精神探讨之助,并见关中与泰州学术互鉴之证。因此因缘,我亦想借此机会,以对党晴梵先生及其《明儒学案表补》的介绍为先导,略述其对关于泰州学派之论述,给各位贤达作一简要汇报。
一、党晴梵先生概略
       党晴梵(1885—1966),名澐,字晴梵,亦作晴帆,号待庐主人、邻泉村人、西河山人等,以字行于世,陕西合阳人灵泉村人。民国时期陕西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诗人、金石学家。
       (一)生平履历
       先生出身儒商没落家庭,早年考中秀才,后因家庭变故,于1906年赴上海,入于右任主持的中国公学读书,深得于赏识,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毕业回陕,任同州府中学堂国文教员。1911年10月,继武昌首义后,西安起义亦告成功,先生投身革命,任秦陇复汉军东路大都督府参谋。民国成立后,脱离政界,先后在西北大学、陕西省立第二师范任教。1912年、1913年先后在西安创办《昆仑日报》《国民新闻》,是为陕西大型日报之始。1916年创办陕西第一所县立中学——合阳中学,并任校长。陕西靖国军时期(1916-1921),投身革命,先后任靖国军总部秘书、靖国军第一路秘书长、参谋长等职。陕西靖国军解体后,避难山西,后任陕西督军公署秘书长,旋因不满时局,退隐西安。1926年,刘镇华围西安,先生在反围城斗争中协助守城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策划守城事宜。次年正月,又避难于山西运城。1929年7月,完成《明儒学案表补》初稿。10月,受杨虎城之约,赴河南南阳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十七路军秘书长。1930年杨虎城主持陕政后,任省政府参议,专心从事学术和艺术研究。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安行营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第十战区后援会委员,陕西省立商专教授、陕西省参议会参议、合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1944年,先生抨击时政、揭露官场贪污腐败,遭受当局迫害,其母坟茔亦遭特务挖掘破坏。1945年,经杜斌丞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冬,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民盟组织的帮助、护送下到达延安。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与民盟西北总支部负责人杨明轩、李敷仁等筹备召开民盟西北解放区第一次盟员大会,当选为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兼教育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民盟西北总支部临时工作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政协陕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受残酷迫害,1966年9月4日在西安逝世。
       (二)主要著作
       先生一生矢志革命,关注民生。在戎马倥偬的革命和教育生涯中,又致力于学术研究,在书画、金石、史学、诗词、文字学等方面都深有造诣,勤于治学,著述等身。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先生一生主要著作共有六类29种之多:
       (1)诗词集:《晴梵诗稿》《待庐变风集》《灵泉诗稿》《待庐存稿》4种;
       (2)思想史著作:《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大纲》《先秦思想史论略》《宋明儒学案补编》《明儒学案表补》《关学学案》《冯翊耆旧传略》7种;
       (3)史地著作:《关于中国初期封建社会之生产关系》《靖国军战纪本末》(两卷)、《靖国军西路战记》《靖国军死事人物小史》(一卷)、《合阳县田赋史》5种;
       (4)文字学著作:《古文字学》《中国文字变迁史》《中国文字学概论》《每周识字》《金文史料》《说文部首附隶并释》6种;
       (5)社会考察著作:《陕西之经济和文化》1种;
       (6)杂论集:《华云杂记》(上下卷)、《弓衣漫记》(两卷)、《陇畔拾遗》(三卷)、《待庐读书记》《待庐诗文集》5种;
       (7)书法理论著作:《论书》1种。
       除此之外,先生还整理笺注康乃心《太乙子》(《合阳中学丛书之一》),校注关中丛书本《合阳杂咏》,并有《陕西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明人之学术探讨》《陕西新闻纸的发展史》《爱国论》《我们怎样救国?》《远东风云预测》《对于东亚经济布洛克之认识》《西北边防与东西边患之倚伏》《要澈底救灾须厉行禁种鸦片!》《旅夜的伤心话》未结集之政论、时论、酬世文字多篇。
       (三)学术地位
       先生在诗文、书法、金石、史学等方面皆有很深造诣,民国时即已蜚声关陕。于右任先生曾于民国九年(1920)致其书,曰:“书生有数篇不朽之作,视俗人所营营者,真如粪土。望弟对旧文学万勿轻易弃却,吾乡有此资格者,不数人也。”寓陕学人曹冷泉曾在其1945年出版的《陕西近代人物小志》中,将先生列为近代能“以社会科学原理研究经史”之新史学派之代表,言:“晚近新史学派,喜以社会科学原理研究经史,合阳党晴梵先生闻其风而悦之,因著《中国意识大纲》一书,此又一派也。”蔡尚思先生于其《中国思想文化形成儒墨两大系统》(《中国哲学史》,1992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在为数甚多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一类著作中,党晴梵独知而指出:‘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当其最初形成系统理论时,即为两个系统。此两系统中,阴阳、名、法、儒及道德各家,皆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仅墨子一家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先秦思想史论略》)我也认为: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家钟明善认为:“党先生书史书论研究的学术成就,是继清代康有为以后的第一人,也是我省继明代赵崡论书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大书论家。他的书学成就与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无疑是近代中国书坛的两大高峰。”据此可知先生在学术上的地位。
       然由于多种缘故,党晴梵先生在当今学界并不为人所熟知。此或与先生大多数著作未尝出版有关。据我所知,先生的著作,除民国所出版《华云杂记》数种之外,其余多为藁本。解放后,其著作长期以来也仅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先秦思想史论略》一书。直到十余年前,陕西学者李克明、邓剑将党晴梵先生的《先秦思想史论略》《华云杂记》《晴梵诗稿》《论书》《待庐变风集》《待庐存稿》合编为《华云丛书——党晴梵先生诗文集》(第一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而后,又有王德荣、党文兴主编《党晴梵先生遗墨》,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近年,我收集党晴梵先生所著《冯翊耆旧传略》《陕西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明儒学案表补》《关学学案》四部有关理学与关学的论著,予以点校整理,收入业师刘学智先生和我主编的《二十世纪前期关学研究文献辑要》(关学与陕西历史文化卷),将于今年9月份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二、《明儒学案表补》概略
       《明儒学案》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著,为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著述。《明儒学案表补》则是党晴梵先生的重要遗著之一。该书既是党晴梵先生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国较早用现代学术范式研究《明儒学案》的重要成果,还是体现党晴梵先生重构关学的重要文献。但由于这一著作长期以来并未刊行于世,故世人见之不多,诚为中国学术史研究遗珠之憾。近年,笔者搜罗关学近代文献,有幸从党晴梵先生之子党晟教授处得见《明儒学案表补》写本两种,以及其《叙录》底本《明儒学术之探讨》稿本一种。与此相关,又在民国杂志《廿四月刊》上发现党晴梵先生《明人学术之探讨(续)》一文的铅印稿。为了引起学界对党晴梵先生及其著作、思想的关注,笔者曾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发表《党晴梵<明儒学案表补>版本考述》一文,对《明儒学学案表补》以上相关版本情况及其源流关系予以考述。现根据所见,对《明儒学学案表补》一书略作介绍。
       (一)《明儒学学案表补》各本的关系
       党晟教授所藏党晴梵先生《明儒学案表补》两种写本,一出自党晴梵先生手迹(以下简称为“《明儒学案表补》手稿本”),另一是别人代为誊清、并经党晴梵先生校订的本子(以下简称为“《明儒学案表补》清稿本”),两个本子均为已结集,但未正式刊印发行。除以上两个稿本的《明儒学案表补》外,党晟教授还收藏有党晴梵先生《明儒学术之探讨》稿本一种(以下简称为“《明儒学术之探讨》清稿本”)。笔者也在民国杂志《廿四月刊》发现党晴梵先生《明人学术之探讨(续)》一文的铅印稿(以下简称为“《明人学术之探讨》”铅印本)。
       根据以上四个写本,笔者经过考察认为,清稿本优于手稿本,但手稿本在整理中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内容和各版特点,可知《明儒学案表补》版本流变的基本情况是:(1)在1929年七八月间,党晴梵先生已经完成《明儒学案表补》初稿。党晟教授所藏的《明儒学案表补》手稿本,极有可能是党晴梵先生在1929年的手稿本。(2)1934年11月时,党晴梵先生对手稿本中的《序录》进行了修订,并经他人誊写和自己修订,形成了党晟教授所藏《明儒学术之探讨》清稿本。(3)1935年,党晴梵先生在对《明儒学术之探讨》清稿本做了进一步修订,更名为《明人学术之探讨》,并先后在《廿四月刊》第1期、第2期上发表。这是《明儒学案表补》作者手稿本中的铅印本《序录》的直接底稿。(4)而后,党晴梵先生将《廿四月刊》第1期、第2期上发表的《明人学术之探讨》收入《明儒学案表补》作者手稿本,将之再度更名为《序录》并加以修订,以取代原来的手稿本《序录》。(5)《明儒学案表补》手稿本中铅印的《序录》修订后,党晴梵先生请他人依据此手稿本做了誊清,自己做了修订,于是形成《明儒学案表补》清稿本,准备将之作为《待庐丛刊之二》出版。
       (二)《明儒学案表补》的内容与特点
       据上所考,可见《明儒学案表补》是党晴梵在1929-1935年期间所完成的一部以黄宗羲《明儒学案》为本,研究明代学术的专著。今考此书,略由三部分十七个标题构成:(1)标题一至五,分别是叙言、凡例、叙录、明儒系统表、明儒学术要义表,此大抵是言作书根由、凡例,对明代学术的认识,以及明儒学派、学术要义的总体简表;(2)标题六至十六,分为十一部分,以表的形式并结合文字的形式,展现明儒学派学人及其学术要义,依次为:崇仁学派表、白沙学派表、河东学派表、三原学派表、姚江学派表(中又分为浙中王门表、江右王门表、南中王门表、楚中王门表、北方王门表、粤闽王门表)、止修学派表、泰州学派表、甘泉学派表、诸儒(中又分为:明初诸儒表、中叶诸儒表、晚明诸儒表)、东林学派表、蕺山学派表,表凡20副;(3)标题十七,为后记。关于此书,作者在《叙言》中说:
       《明儒学案》一书,为吾国学术史中,重要著作。但其体例,颇似正史之例传,读者不免苦其头绪纷繁,所引各儒学说,亦汗漫而不集中。己巳之夏,避地河东。适儿子伯弧、仲弢自上海、日 本两地留学归省,随侍在侧。藉兹假期,与之讲述宋、元、明、清学术源流。郇瑕之地,卑湿炎热,亦消暑之一助也。因取黎洲书为蓝本,参之《明史》暨各儒语录,成《明儒学案表补》一卷。考《宋元学案》,梨洲原本有表,不足者,全谢山(祖望)补之。后来黄、全两家原表缺残,又由道州何仙槎(凌汉)、子贞(绍基)乔梓补之。兹作亦全、何之意也!庶几俾治明代学术史者,可以一目了然,不烦考索,而知各儒师承之所自,或亦有补于黄氏书也耶?

据此可见,是书乃作者有感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的体例“颇似正史之例传,读者不免苦其头绪纷繁,所引各儒学说,亦汗漫而不集中”,(《明儒学案表补·叙言》)所以参照黄宗羲、全祖望、何仙槎、何绍基为《宋元学案》作表之意而作。而其取材,虽以《明儒学案》为蓝本,然并取《明史》与诸儒语录等书,并非完全囿于《明儒学案》。曹冷泉在《陕西近代人物小志》中云:
       先生少富才华,慕稼轩、同甫之为人,关山戎马,历左军幕,盾鼻磨墨,气吐风云,可谓先生之诗歌时期也。既而悔之,深自抑敛,读尽宋明性理之书,著有《宋明儒学案补编》,以补梨洲之遗。

据此可知,早在1945年之前,曹冷泉即知党晴梵著有此书,不过其记忆或许有误,将其记为《宋明儒学案补编》也。查党晴梵并未有《宋明儒学案补编》,曹冷泉所言《宋明儒学案补编》,当为《明儒学案表补》。其《后记》又属曰:
       全谢山曰:“世有大儒,绝不别立宗旨,譬之大医国手,无科不精,无方不备,无药不用,岂有执一海上方,而沾沾与人曰,舍此更无科、无方,无药也。近之谈宗旨者,皆海上方也。”所谓今日之“学术综合”,亦即此意。民国十又八年八月二日,亭午大雨,炎威退舍,睡暮薄凉,晴梵记此”。

由此可见,《明儒学案表补》完成民国十八年(1929年,44岁)七、八月间,是党晴梵先生为其子伯弧、仲弢讲授《明儒学案》时的作品。其对《明儒学案》的研读,当比此时更早。其目的,并非别立宗旨,而是为了解决了黄宗羲《明儒学案》无表的缺憾,“俾治明代学术史者可以一目了然,不烦考索而知各儒师承之所自”。关于此书的编撰方式,党晴梵在其《凡例》中说:
       各表皆以黄氏原书为依据。惟河东学派,增入文清公弟子六十八人,据《文清公实行录》。三原学派,增入康僖门人十人,苑洛门人杨椒山,及其弟韩五泉,谿田弟子一人,据《关学编》。蕺山学派,增入念台门人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则据全谢山《鲒埼亭集》。……表中所画直线,明其渊源之所自。私淑其学而未及门者,则以虚线隶之。《宋元学案表》仅有姓名,兹表并注明爵里及主要学说,或加按语。

据此可知,本书的特点是(1)“以黄氏原书为依据”而做表二十,但也有所增益。其主要体现在:(a)据《文清公实行录》,为河东学派增入文清公弟子六十八人;(b)据《关学编》,为三原学派增入康僖门人十人,苑洛门人杨椒山,及其弟韩五泉,谿田弟子一人;(c)据全谢山《鲒埼亭集》,为蕺山学派增入念台门人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由此可见作者对此三学派的重视。(2)除此还需注意到,作者在《凡例》中提示:“表中所画直线,明其渊源之所自。私淑其学而未及门者,则以虚线隶之。”在《明儒系统表》中又言:“线左转者表示其进步;线右转者表示其保守。”可见作者是用实线、虚线、左转、右转的形式,体现了明代学人之间的师承、私淑关系和思想进步、退步的关系。(3)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叙录》,是该书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方法和基本观点的特出之处。此《叙录》分为“性理学与心学”、“明儒系统及其派别”、“文化来源(禅学与宋学)”、“经济背影”、“政治关系”、“地域,阶级,及其气象”、“语录,道统”、“学术价值”、“结论”九个部分,不仅提纲挈领的论述了性理学与心学称谓的起源、明代儒学发展流变的主要派别、思想要点、表现形式、人格气象、学术价值,而且从经济、政治、地域、阶级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明儒学术发展社会原因。是一篇用现代学术视野和方法研究明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原因的早期文献。根据笔者所查,在党晴梵之前,对明代儒学的研究,有此种视野和方法的论述并不多见;而对《明儒学案》做表,也未发现(此后到1945年方有国力编译官出版、正中书局印行,李心庄《重编明儒学案》上下册补入学表,但亦不及党晴梵详尽得当。)因此笔者认为,党晴梵的《明儒学案表补》著成时间较早,且基于《明儒学案》有增补、有见解,故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用现代学术范式研究《明儒学案》的重要成果,值得当今学界关注。
三、《明儒学案表补》中关于泰州学派的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党晴梵的《明儒学案表补》虽然本之黄宗羲《明儒学案》而作,然而他并没有完全囿于传统理学家对泰州学派多持批评的成见,而是对泰州学派予以高度的重视。此主要表现有三:一,较早对泰州学派予以进步的评价;二,扼要总结了泰州学派主要学人的学术要义;三,简明的以学表形式展现了泰州学派的源流。
       (一)给与泰州学派进步的评价
       在《明儒学案表补·叙言》中“明儒系统及其派别”一节,党晴梵对泰州学派做出不同前贤的评价。他说:
       泰州为阳明别派,心斋(王艮)盛传师说,从“不学不虑”之旨,转而标之曰“自然”,曰“乐学”。传之耿天台(定向)、徐波石(樾)、赵大洲(贞吉)、焦弱侯(竑),已近于事功;末流漫衍,非复为“名教”所能羁络,则颜山农(钧)、何心隐(初名梁汝元)一流人物。黄氏谓“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缚龙蛇”,殆亦不无微词矣!(见《泰州学案》)但东崖(王襞)讲席,诱导及于樵夫、田父、陶匠、佣僮,则不为吾国传统观念“士”字所能范围,得不谓其拓开一境界乎?(均见《泰州学案》)

此段之中,值得注意的有三点:(1)肯定泰州学派为“阳明别派”。吴震在《泰州学派研究》中论及前代学者对泰州学派的归属问题,他的观点是:“泰州学派属于阳明王门的一个流派,……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泰州学派’之名称是可以成立的,若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则可说改派人物思想各有特色,且对阳明心学都抱有一种认同意识,这一点同样不容置疑”。党晴梵将泰州学派界定为“阳明别派”,本质上也隐含泰州学派既与阳明学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与吴震所见有相通之处,而不同于侯外庐将泰州学派作为一个有别于阳明心学的独立学派的观点,吴震也认为,“在黄宗羲对学派的判断标准里面,有所谓‘正传’和‘别传’之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2)概括王艮思想的渊源要旨及泰州学派的基本流变。即认为王艮之学,传之耿定向、徐樾、赵贞吉、焦竑,已近于事功;而后又成为“非复为‘名教’所能羁络”的颜钧、何心隐一流人物“末流漫衍”。据此也可见他实际上也看到泰州学派思想的不一致性,而试图将王艮之学与此后的事功、末流区分的态度。这也与吴震在《泰州学派研究》中将此数人及李贽作为泰州学派的周边人物一致的。(3)对王襞打破“士”的范围,能诱导及于樵夫(朱恕)、田父(夏廷美)、陶匠(韩贞)、佣僮的做法,予以特别赞扬,是心斋(王艮)之子东崖(王襞)。在《明儒学案表补·叙言》中,他还说:
       河东、三原、姚江门下,多科目仕宦中人。康斋虽为处士,然其父溥,曾为国子司业,本身又被荐举征诏,世称聘君。惟泰州一派,其开山大师之王心斋,本作商贾;承受衣钵之王东崖,亦属处士。门下受业者,则有樵夫、陶匠、田父、佣僮,是已不为中国传统观念之“士”所能范围。蕺山门下赵甸,又属裁缝,亦各学派门下所无。

他认为东崖则以做法,冲破了我国传统教育仅限于“士”的观念,所以可谓“拓开一境界”,所以他认为这是泰州学派之一大进步。
       进而,在本书《明儒系统表第一》中,党晴梵标明“泰州王门”为“姚江学派”中的进步学派,与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闽粤之王门具有迥然不同的气象。其表见下:
明儒系统表第一

统观此表,可见党晴梵先生认为,在整个明代学术系统中,能表示进步的学派有四:最早出者为关中之三原学派,其次为阳明所开创的姚江学派,其三为源自姚江的泰州学派,其四、其五则为晚明的东林学派和蕺山学派。由此可见他对泰州学派的肯定。
       (二)扼要总结泰州学派主要学人的学术要义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他对泰州学派主要学人学术要义的概括。于《明儒学术要义表第二》中,他对泰州学派主要学人及其学术要义的简表如下:

而吴震将泰州学派的重点人物集中到对淮南三贤(王艮、王襞、罗汝芳)的做法,也与党晴梵在《泰州学术要义表》仅提及此三人的做法有相通之处。进而在《泰州学派表第十五》中,他又本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至三十六,概括本派的学术要旨是:
       阳明之学,有泰州、龙谿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谿而失其传,泰州、龙谿时时不满其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盖跻阳明于禅矣。然龙谿之后,力量无过龙谿者,又得江右为之纠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缚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
       心斋从“不学”“不虑”之旨,转而标之曰“自然”,曰“乐学”,曰“立本”。东崖继心斋而起,其学以“不犯手”为妙,鸟啼花落,山峙水流,饥食渴饮,夏葛冬裘,至道无余蕴矣。充拓得开,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充拓不知,则天地闭,贤人隐。今人才提“学”字,便起几层意思,将议论讲说之间,规矩戒慎之际,工专而心日劳,勤专而心日拙,思理希古而夸好善,持念藏秽而谓改过,心神荡动,血气靡宁,不知原无一物,原自见成,但不碍其流行之体,真乐自见,学者所以全其乐也。不乐,则非学矣。

党晴梵此所论第一段,全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中摘出,由此可见其对黄氏此说之认同。然第二段则与本卷中《处士王心斋先生艮》中以“格物”“安身”为王艮学术宗旨不同,而取其“自然”“乐学”“立本”。按心斋此说,得之于其见阳明之后所作《乐学歌》(1526,44岁),此正是心斋思想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东崖,则又本之黄氏《处士王东崖先生襞》中所论,以“不犯手”等说为本。党晴梵将王艮学说中心定位为“自然”“乐学”“立本”,正是将其与阳明、东崖学说联系起来,以说明其有特点、有渊源、有传承的关系。这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三)以学表形式展现泰州学派源流
       在《泰州学派表第十五》中,党晴梵又本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至三十六,用表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示了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源流,为清楚掌握泰州学派源流提供了“导图”。此副“导图”的特点,是以学人师承、私淑关系为线索,而展示其学派内部关系与源流。然于每一学人之下,“并注明爵里及主要学说,或加按语。”这是与《宋元学案表》仅有姓名的做法略有不同。但因其底本为繁体竖排,且于表中人名左方缀注人物字号、籍贯、事迹、主要观点等,阅读起来多有不便。故为方便之故,我们先将表中所列人物及其关系图列出,而将表中列人物姓名,爵里、学说及党晴梵先生按语则随置表后。兹先列其表,以见泰州学派学人源流如下:
泰州学派表第十五

再将原表中每一学人下,党晴梵所加简要案语摘录如下(每小节前学人姓名,为编者所加):
       王  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初为商,后从梦中一证,始觉心体洞澈,以古衣冠进谒,阳明出迎,始入。心斋据上座辩难,久之折服,乃侧座,称弟子焉。《明史·王畿传》附。
       王  襞,字宗顺,号东崖,心斋仲子。初师龙谿、绪山。心斋开讲淮南,又相之。心斋殁,遂继父主讲席。心斋虽不免拉杂,然标之曰“自然”,曰“乐学”,曰“立本”,实为其师“致良知”之贴切注脚。东崖继之曰“充拓开,则天地变化,充拓不去,则天地闭”,实较其父、师均进一筹。
       樵夫朱恕,字光信,泰州人。
       田夫夏廷美,繁昌人。
       陶匠韩贞,字以中,号乐吾,兴化人。
       徐  樾,号波石,贵溪人。嘉靖进士,官云南布政使,元江府土舍那鑑反,王师进剿,那鑑伪降,波石以督饷至军,慨往受降,遂遇害。初师阳明,卒业于心斋之门,心斋教以“尊身即所以尊道”,受降冒昧以死,于尊身之道有间矣。
       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蜀之内江人。嘉靖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常忤严嵩,李贽谓“大洲之学,出于波石”,故次于徐下,见《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邓豁渠,初名寉,号太湖,内江人。从《序言》补入。
       何  祥,号克斋,内江人,亦师南野。
       颜  钧,字山农,吉安人。尝师事刘师泉,无所得,乃从波石学。太洲赴贬所,山农偕往。波石死,寻遗骸葬之。
       何心隐,初名梁汝元,字夫山,为张居正所杀。
       颜、何均从《序言》补入。
       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江西南城人。嘉靖进士,尝闭关福田寺,久之心病火,过僧寺,见有榜医心火者,以为医也,访之,聚而讲学者。听之良久,喜曰:“此真能医吾心火也。”问之,为颜山农,遂从受业。
       杨起元,字贞复,号复所,广东归善人。万历进士。
       周汝登,字继元,号海门。浙江嵊县人。万历进士。许敬庵作九谛以难天泉证道“无善无恶”二语,海门作九解以伸之。
       陶望龄,号石篑,浙江会稽人。万历进士,官国子祭酒,谥文肃。妖书之事,犯手持正。
       刘  塙,号冲倩,会稽人。
       焦  竑,号弱候,又号澹园,南京旂手卫人。万历进士,谥文端。曾师耿天台,又师李卓吾。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王  栋,号一庵,泰州人。其学之二大端:一则禀师门格物之旨,一则不以意为心之所发。
       林  春,号东城,泰州人。为王氏佣僮,心斋见其慧,使之受学。
       耿定向,字在伦,号天台,楚之黄安人。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恭简。天台谓学有三关,一即心即道,一即事即心,一慎术。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潘  藻,号雪松,安徽婺源人,万历进士。
       祝世禄,字无功,江西鄱阳人,万历进士。
       耿定理,号楚倥,天台之弟,《明史》附其兄《耿定向传》中。
       方学渐,号本庵,安徽桐城人。其学在泰州一派,别出机柚。
       《序言》中又载有:
       方与时,字湛一,黄陂人。楚倥初出其门。龙谿、念庵皆目之为奇士,然好烟火之术,亦讲学中之外道也。
       程学颜,字二蒲,号后台,孝感人。
       钱同文,字怀苏,兴化人。
       管志道,字登之,号东溟,太仓人。著《孔子阐幽十事》。东溟受学于耿天台,著书数十万言,大抵鸠合儒、释,浩瀚而不可方物,其所言亦只三教肤廓之谈,平生又喜谈鬼神梦寐,其学不见道可知。泰州张皇见龙,东溟辟之,然决儒、释之波渊,终是其派下人也。

       :党晴梵于泰州学派表每学人下所作如上下注,以明其名字、籍贯、著作、师承、学旨等信息,然多本之《明儒学案》摘取而无所发明,惟置于表中扼要醒目也。然值得注意者,则在对王襞下一段论述。其曰心斋之说“实为其师‘致良知’之贴切注”,而东崖“实较其父、师均进一筹”,如此则可见其学术承传递进关系,亦可见泰州之学,精髓当在此也。
小 结
       严格而言之,本文并非一篇论文,而是一篇文献介绍之作。然如上所示,党晴梵所著《明儒学案表补》是一部本之黄宗羲《明儒学案》,以表为主要形态展现明代学术源流的重要著作。然因此书成书较早,其中一些观点虽本之《明儒学案》然亦有所突破,且能明确展示《明儒学案》之源流,因此不失为一本研读《明儒学案》的参考之作。除此之外,本书不仅肯定了泰州学派明代学术中的进步地位,而且提要性的概括了泰州学派的学术要义和源流,因此也是研究明代儒学特别是泰州学派的一份重要文献。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魏冬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