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纪实

四川文化网 2024-2-8 20:01 619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成都2月5日电(通讯员周七七)2024年寒假,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为实地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频拍摄、音频介绍、推文宣传、IP制 ...
  四川文化网成都2月5日电(通讯员周七七)2024年寒假,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为实地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频拍摄、音频介绍、推文宣传、IP制作等新媒体方式对家乡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播和创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核,做到从“了解”到“热爱”,从“保护”到“传承”,助力优秀非遗文化传播传承,为推动构建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溯源深厚根基,初识了解“非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独特表现力,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实践团成员为了有效地推动优秀非遗文化传承,深入各家乡非遗博物馆、探访非遗传承人,全面了解当地非遗文化、非遗技艺、非遗工艺品的背景故事。有风华绝代,集声腔、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展现了中华戏曲之巅峰的京剧艺术;有精美绝伦,以细腻的手法、丰富的色彩,绣制出璀璨的艺术珍品的蜀绣工艺;还有以柔克刚,体现中华武术的哲学智慧和养生之道的太极拳术……

(图为安岳石刻。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付婧摄)

  实地考察调研,保护传承“非遗”

  近年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出台了明确的法律条文,同时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效推进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团队成员的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国家虽然对非遗采取了很多保护,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不高,很多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不仅如此,非遗保护工作也在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城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容易受到保护和传承,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传承环境差等原因,非遗面临更多的挑战。

  实践团将非遗相关内容通过图片拍摄及视频剪辑的方式汇总制作成非遗文化小名片,并运用小红书、抖音等多种新兴媒体平台,瞄准年轻群体,实现线上传播。线下来到雅安市太平实验小学,进行剪纸和糖画相关讲解宣传,寓教于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培养在生活中发现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观念。小朋友们期待了解更多非遗知识,老师和家长也对非遗文化进课堂表示支持。

(图为竹编艺术。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闫炳旭摄)

  明晰青年责任,传播弘扬“非遗”

  近年来,非遗不断“破圈”,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另一方面,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业态创新和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溯源之路任重道远,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时代大数据背景、新媒体语境下将其有效传承并弘扬。实践团聚焦非遗文化,在实践过程中与文化艺术对话,助力拓展文化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培养团队成员交流沟通及创新表达能力,帮助成员在实践中找寻自我优势与社会价值。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身为新时代新青年,有应尽的责任义务将这些珍宝传承和发扬下去,为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事业踔厉奋发,赋能新时代。
原作者: 周七七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