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四川文化网电成都2024年2月20日(通讯员 李抒芮)青山抱城郭,绿水绕人家,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草木浮绿·青山可望实践团队来到了四川省绵阳市禹里镇,而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随队伍一起在当地进行了调研学习。 群山绵延,赋予了这座小镇坚韧的品格。走进村民们的牛棚、羊圈,阳光斜射,看着那一只只肥硕健壮的牛羊和那一棵棵种在小院一隅的黑麦草,我不由得感叹,地势崎岖又如何,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如何,禹里镇的居民用实际行动践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伟大奋斗精神,用自己的双手书写出脱贫致富的伟大华章。脱贫致富如此,日常生活中更应该这样,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才应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态度。 行走古道,触摸时间的留痕;探寻古迹,听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在5·12地震后广莲寺弟子晨钟暮鼓的慈悲情怀慰藉人心;禹里镇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并未忘记保护古代遗址。我想,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大抵就是如此吧,禹里镇政府携居民一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生动践行传承精神。我想,不光是禹里镇,更有数不清的小镇、村庄和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在全国各地无声无息地守护着古迹,传承着古韵。 革命文化也曾在此播下种子,从此,这片热土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走访过程中,每家每户,无论黄发还是垂髫,当提到革命历史时,眼中闪烁的泪光和那发自内心的赞叹与钦佩都让我由衷的感叹,禹里镇真正把红色基因做到了血脉相传,把红色精神做到了口口相颂。牢记革命精神,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进而塑造优秀品格是每一代中华儿女都应该做的。此次实践不仅增进了我对历史的认识,更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全域发力提质赋能,党和政府把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实实在在送进了家家户户。正是因为党和政府在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上肯下功夫,下苦功夫,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居民才得以生活在现如今如此舒适、如此惬意的环境中。只有深入了解乡村现状和问题,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支持,以后的我定将会更加自信、充满热情关注和参与乡村发展。 当“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的诗意栖息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时,总让人忍不住想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小镇做点什么。除了进行调研学习外,我们还结合专业知识向当地的养殖户科普宣传了青贮技术的相关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倾听他们的诉求。专业知识的学习若未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在我看来这项研究是毫无意义的,而此次实践的意义就在于将专业领域的东西传达给真正需要它的人,并帮助他们运用到养殖过程中。看着村民们渴望获取更多相关知识以更好赡养牛羊、迈向更幸福生活的眼神,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的信念。 此外,我们还去到了禹里乡中心小学向小朋友们开展了花草认识课程。课堂之上,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当我们问到如何对花进行分类时,有一些小朋友甚至提到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禹里镇的小朋友们虽身处深山,眼界却不拘泥于深山,努力汲取知识的养料,向命运抗争,去更远的地方,见更亮的光。 我想这次的调研学习和支教活动是一次双向的奔赴,当我们看到禹里镇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美丽乡村时,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的笑脸和收获知识的快乐时,对我们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改变乡村发展和乡村教育的任何现状,但我们从禹里镇的发展中学到经验,可以进行更广泛的社会分享,也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以后,我们会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实践愿景,深耕实践精神,让希望的火种播撒到更多的角落,为更多乡村点亮希望的光芒。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