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佛客 | 只好一句哎我去

四川文化网 2024-5-13 10:56 3196人围观 文学作品

这首打油诗,烟火十足,人性十足,所以突然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其所欲者,便是讨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文学作品的“大雅之堂”与“人间烟火”。 ... ... ...

图片来源:四川文化网


  本欲吟诗与君对,

  奈何本人文化低。

  绞尽脑汁想不出,

  只好一句哎我去。

  这首打油诗,烟火十足,人性十足,所以突然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其所欲者,便是讨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文学作品的“大雅之堂”与“人间烟火”。

  写这首“诗”的是一位相识多年的文学编辑,时下一篇小说正火,我想问问她的看法,却得到这样一番令人忍俊不禁的“妙对”。她说,编辑工作做久了,就会对文字抱有别样的亲切感。编辑别人的文章偏爱于“人间烟火”,自己写的文字,自然也是如此。我断断续续读过她的一些文字,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高屋建瓴,反是一些柔和细腻的烟火气,令人印象深刻。

  我也做了十余年文字编辑,对她的言论颇有同感。的确如此,在一大堆的文稿里,写日月星辰的,写高山大河的,写春夏秋冬的,写庙堂之高的,写江湖之远的,写仁人志士的,写魑魅魍魉的,写王侯将相的,写贩夫走卒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阅读,读着读着,不经意间就把选稿取向偏重于那些“烟火味和人性味”的稿件,味道越浓,越是喜爱。相反,对那些字句华丽文采飞扬高谈阔论的“大雅之堂”们,哪怕它是定国之计安邦之策,哪怕它能扭转乾坤再造世界,也不如“人间烟火”读起来亲切养眼、清爽通透。

  做文就是做人,文章的态度表达人的态度,细品起来,颇有道理,言为心声——这已经成为做文者的共同心声。

  仔细揣摩,我们偏爱于“人间烟火”,可能正是我们对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品质的无意识体现和潜移默化的追求。

  从字面上看,“大雅之堂”有高低,有上下,有大小,因而也就有贵贱和尊卑,所以在“大雅之堂”的语境里,便产生了“大师”“巨匠”,产生“鸿篇”与“拙作”。而“人间烟火”的语境里没有这些,“人间烟火”是自由的,是平等的,哪怕群山延绵起伏千里万里,我们也从不觉得东山的烟火高贵比西山的烟火低贱,不觉得山上的烟火是“鸿篇”山下的烟火是“拙作”,只要它是升腾的“烟火”,就让我们看见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延续。

  文学之于生命的功能,就是让生命体会到自由和平等,如果把文学分成三六九等,文学也就成了贵贱与势利之物,文学还有意义吗?一部文学作品摆在那里,我们凭什么说它高,又凭什么说它低?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最贴切的就是“喜欢”或“不喜欢”,就像各种文字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喜欢或不喜欢,这是我们的自由,也是文学的根本意义。

  或许是我阅读受限,中国文学从有文字可考开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很少有文学评奖的记载,那些流传至今的诗文,没有见到它们获过什么大奖的记载,完全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所致。这恐怕也能解释为什么当代各类文学评奖结果出来,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虽然有不同的声音,虽然很多获奖作品也不被大家喜欢,但评奖依然一轮又一轮进行,依然遍地开花,而且所有的评奖,又总是都会爆出各式各样的内幕和真相,这些内幕和真相,恰恰是当代人把文学功利化的有力证据。

  面对这种把文学彻底功利化的现象,那些甘为人梯,愿为他人作嫁衣裳、诚心实意为人类培育精神食粮、试图引导人类公平自由的编辑们,只能默默地叹息一声,于无奈中写下这首谦卑自嘲、风趣幽默的打油诗:

  本欲吟诗与君对,

  奈何本人文化低。

  绞尽脑汁想不出,

  只好一句哎我去。
原作者: 佛客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