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
儒学,起源于“儒”这个职业。最初的“儒”指的是从事丧葬礼仪的人,后来泛指那些通晓礼乐文化的士人。孔子年轻时曾从事丧葬吹鼓手的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儒”字的原始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儒”从一种狭义的职业演变为通晓文化礼仪的士人,进而催生了中国早期独立的知识群体。 孔子后来对五经进行了删订,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规模办学的先河,在齐鲁大地上奠定了华夏另一思想高峰——儒学。之后,亚圣孟子的出现,形成了系统的孔孟之道,对华夏民族的灵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学、道家思想以及隋唐时期的佛学,这三者如同三座并列的高峰,共同构成了中华国学的完整体系。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记忆整理而成的,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围绕“仁”延伸出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恕、勇直拙讷敏等多个维度。《论语》的意义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伟大的人伦体系,这个体系与教书育人紧密相连。因此,儒学改变了道家拜师单传的传统,开创了有教无类的规模办学新局面。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课本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一生致力于删订六经,并为《周易》写下了《十翼》。亚圣孟子是孔子门下子思的学生,他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思潮。 在历史长河中,儒学展现出了两大鲜明特征:一是人格高尚的君子风范。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是具备风骨气度的人格典范,他们以松梅竹菊为象征,就如同佛以莲花为象征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追求的人生方向;尊经、颂经、循经是君子的必修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则是君子灵魂的写照。二是文人治国的政治传统。文化治国实际上是以优质的思想来铸造民族的灵魂。因此,除了动荡的特殊时期外,社会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几千年来,儒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而道佛则隐于幕后,是因为儒学有着通俗易懂、广泛操作性和经世致用的特点。自汉代以来,除了晋代玄学风靡一时外,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涌现出了许多大儒,儒学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张。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隋唐时期佛学的兴起得益于中国道儒的兼收并蓄,因此中国许多庙宇都呈现出三教合一的特点。宋代理学将儒学推向了高峰,大儒朱熹删订十三经,构筑了儒学的宏伟框架;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是对儒学内涵的新贡献;清代训诂学继承了儒学的血脉;而民国时期的大儒则坚守“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原则。时至今日,海内外学者都在提倡并致敬新的儒学思想。 儒学的积极入世思想使得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了国家的脊梁。各大书院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乡间小巷里,《三字经》、《千字文》的读书声朗朗上口,善孝祠堂松柏森森,普通百姓也注重礼仪家风。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都流淌着儒家的血脉,每个人的行为都要用儒家思想来校对。对孩子的谆谆教导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高妙学问。 儒学的意义有九点:一是破天荒地建立了规范的人类人伦理论体系;二是对中华经典典籍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开创了有教无类的规模办学先河;四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礼仪之邦;五是深刻影响了广大劳动人民和统治者;六是塑造了中国人含蓄内敛、沉稳担当、谦柔斯文的品格;七是激发了国人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八是提醒后人在继承儒学时要进行慧眼甄别;九是促进了儒释道及一切人类优秀思想的深度融汇。 总的来说,儒学在塑造中华民族品格、维系社会秩序、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儒学的智慧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