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4
口述/张伯龄 整理/古鸣清 图片/雨田 鸣清 上世纪末,崇州一群老而不衰的奶奶们摘下身上的围腰帕,穿上楚楚迷人的旗袍,迈着一字步出现在农村、工厂、煤矿、学校礼堂、城市广场……她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享着社会进步的红利,从初步满足“温饱生活”,到逐步体现“老有所乐”,进而实现“老也潇洒”的人生价值。那些年,她们的创举给崇州群众文化活动带来一股清风,省市各级报刊杂志等20多家媒体争相予以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笔者时为《蜀州报》执行主编、记者,也曾多次进行追踪报道。时任市委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雷仕忠,拍下许多精彩的演出照。 7月26日,是这支崇州首个“老年时装队”诞生28周年的日子。虽然这支时装队早已结束了历史使命,但其在首开先河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些原始资料,仍值得记录保存。为了还原它诞生和成长的始末,笔者特择时再度采访了其创建者兼队长、已故余淑芳的爱人张伯龄老先生。 这支时装表演队隶属崇州市晚霞艺术团,而晚霞艺术团是老年协会退休职工之家的一个自娱自乐民间团体。当时,由曾任中共崇庆县县委常委、已退休的刘长安同志主持退休职工之家的事务,并兼任晚霞艺术团团长;由曾在崇阳镇人民政府负责老年工作的沈秀英同志和曾是文化馆副馆长的吴小春同志任副团长。 1994年夏,张伯龄先生在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超期供职一年后退休赋闲在家。住家近处,便是崇州市退休管理委员会开办和主管的崇州市老年大学和退休职工之家所在的大院。其时,张先生的老伴余淑芳是市老年协会的理事,任退休职业工之家舞蹈组组长。张先生被聘请去老年大学主讲“老年人生”课,故他和老伴余淑芳常在这个大院双进双出。 1996年夏,成都市举办第二届老干部乒乓球锦标赛,同时身为乒乓球队员的余淑芳和队友们前往参赛,获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成都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的颁奖晚会上,驻温江的攀枝花市干休所老年时装队的表演,引起了余淑芳的极大兴趣。作为身兼崇州市老年协会舞蹈组组长的她萌发了要为崇州市晚霞艺术团组建一支时装表演队的念头。颁奖会结束返崇后,她向晚霞艺术团领导提出组建时装表演队的建议,得到了团长及两位副团长的大力支持。余淑芳便回家说服撺掇老伴张伯龄与自己一起酝酿此事,积极同晚霞艺术团的一些骨干交换意见,并明确完全由各自出钱购置所需服装道具,自筹资金聘请教练等其他开销,经个别发动,不少姐妹都有较高的积极性。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决定以老年大学的学员为主体,从中挑选十位女同志组成时装队。按年龄大小为序,她们以姐妹相称:大姐何明清、二姐余淑芳、三姐张文琼、四姐张素群、五姐姜延华、六妹秦宇辉、七妹胡志宏、八妹冯亚萍、九妹高绍惠、十妹聂玉君。后来,为了使节目更加生动活泼形象丰满,先后增加了宋海河、黄忠维、王德忠三位男士为队员,又增补冯明英、邓启文两位女士为队员。 这些队员退休前曾是转业军人、党政干部、企业职工、摄影师、会计师、医务工作者、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等等。当时,最大年龄64岁,最小的53岁。为了让队员们的形体更优雅,表演更加专业,特意聘请崇州市著名舞蹈教师唐红、余静担任他们的教练。 1996年7月26日上午,时装队在崇州市机关幼儿园进行首次彩排汇报,刘长安、沈秀英、袁旦如等艺术团相关领导,以及老县长欧阳玉彬及其夫人王治清等出席观看并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大家对时装队的表演感到喜出望外,一致肯定其成绩显著。艺术团长刘长安、副团长沈秀英正式宣布任命余淑芳同志为崇州市晚霞艺术团时装表演队队长,之后不久又任命姜延华为副队长。 张伯龄作为队长余淑芳老的丈夫,自然被拉进去当了时装队的志愿者顾问,站在幕后为她们精心策划。当时张先生还细心地专门用一个笔记本作备忘录,封面题名《崇州市晚霞艺术团时装队记事》由他本人亲自执笔记事,这个记事本一直保存至今。 晚霞艺术团是一个民间团体,没有资金来源,更没有条件给时装表演提供多大的支持,时装队要开展活动遇到不少实际问题。为了能顺利排演节目,十个姐妹拧成一股绳,自掏腰包制作道具、缝制衣服。大姐何明清、十妹聂玉君擅长裁缝活,先后一针一线为大家缝制了30多件表演服;五姐姜延华几次找专车免费上成都,为大家购买衣料;三姐张文琼四处寻觅,设法找有墙镜的训练场地;七妹胡志宏和九妹高绍惠分别任现金保管和会计,管理每人每月交纳的10元活动基金;六妹秦宇辉和八妹冯亚萍内外协调联系,不辞辛苦当通信员;余淑芳作为一队之长,自然要统筹全局,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利用有利条件,四处张罗为时装队寻找演出的机会。 跃跃欲试登台亮相的准备期间,因经费来源短缺,队员们自备服装用塑料袋提着进进出出,甚显寒酸。为了支持老伴的工作,张伯龄毅然从四川人民出版社行将出版他新著《老年人生·爱情·长寿》的稿酬中预支了3000元,为全体队员添置了统一队服,还为每位队员配备了一具小皮箱,并请崇州市著名书法家王汝诚先生写了“老也潇洒”四个大字,用金色漆喷在皮箱上,向人们展示她们虽然老了也要活得潇潇洒洒的精神风貌。同时,队员姜延华也从崇州市电力局拉来了4000元的赞助。于是,这支队伍终于有了能登大雅之堂的形象包装,接下来更重要的就全靠内功出彩了。 20世纪90年代的时装走秀,对于平均年龄已达58.5岁的一群奶奶们来说,在当时无疑是颇为“前卫”的。十位奶奶级的姐妹们抛开世俗观念不畏人言,在教练唐红老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练习含胸收腹、提胯迈腿等基本功,还要学会面部表情矜持略呈“冷艳”之美。为了一个眼神,一个造型,她们各自回家后还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数十次甚至上百次,那份辛苦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冯亚萍和何明清练得体重减轻了七、八斤,张素琼中断了平日的游泳,胡志宏不再随老公进舞场跳交谊舞,高绍惠谢绝了某治安机构身份证验收员的聘用…… 这时的张伯龄先生也和老伴交换了家庭的角色,张先生成了余淑芳的“贤内助”,除了包揽大小家务事,还要为时装队鞍前马后服务。由于时装队是封闭式排练,开始的一段时间,队员们就在张先生和余奶奶家安装有大壁镜的客厅里活动,老先生每天为她们搬开沙发茶几、腾空场地、准备茶水,忙得乐在其中。当她们终于在教练的指导下排练出几个节目时,张先生又根据舞台场面分别给每个节目加上一个高雅的题目,如《春风杨柳万千条》《五彩缤纷晚霞飞》《最美不过夕阳红》等等,还给每个节目编写了蕴含人生哲理、能给人启迪、具有带入感的报幕串词。 1995年春,这支由十位老奶奶和三位老爷爷组成的时装表演队终于开始在崇州频繁登台亮相了。第一场演出是应崇州重点外贸生产企业蜀瑜皮鞋厂老总张世明、王卓妮之邀,前往参加全厂职工文艺晚会,友情表演时装走秀。开场第一个节目就是小合唱《晚霞时装队之歌》。这首歌由张伯龄老先生作词,请攀枝花市一位崇州籍的业余曲作者张耀荣先生作曲。曲作者将其处理为有说有唱、领唱合唱、灵活多变的表演唱,歌词实录如下: 晚霞时装队之歌 独白:有人问“你们已经人老珠黄,为何还要表演时装?” 众答:我们说“就是为了活得潇洒,就是为了留住春光!” 领唱:无限春光映晚霞, 合唱:老来容光焕发。 领: 身穿时装走在一字步下, 合: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领:踏着乐曲向前跨, 合:真是个开心潇洒! 领:春光不老, 合:人人乐哈哈! 领:身穿时装走在那一字步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合:踏着乐曲向前跨,真是个开心潇洒,春光不老,人人乐哈哈,人人乐哈哈! 独白者朗诵:人生有春就有秋,莫叹秋霜染了头。 只有秋果枝头挂,不对春花自含羞! 领唱:无限春光映晚霞,老来容光焕发。 合: 身穿时装走在那一字步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踏着乐曲向前跨,真是个开心潇洒。 领:春光不老,人人乐哈哈! 众白:哈哈 合:人人乐哈哈呀! 这首小合唱曾打动了不少听众的心,欢快的气氛总是获得热烈的掌声。成都有个区的时装表演队到崇州来交流时还索要了歌单。大邑县唐场镇则先后在春分节、重阳敬老节,两次特邀前去表演,还赠予价值不菲的巨幅金丝绒舞台幕布,并题赠言以纪念,这幕布至今仍保存在老年协会。 在唐红、余静两位教练的精心培育下,这支表演队的技艺不断提高,节目形式也日趋丰富。形成了古典裙装、晚礼服装、职业装、休闲装、牛仔装等不同风格的系列节目。队员们不知疲倦地活跃在本市城镇、农村、厂矿、学校、部队的舞台上。他们先后赴济协乡、道明镇、隆兴镇、崇庆煤矿、九龙沟风景区、三郎镇梅花寨、文江建筑专科学校、王场部队等进行演出。还特别在一年一度的崇州市志愿军战友年会上、四川省税务学校“庆国庆、迎新生”开学典礼暨文艺晚会上,为保家卫国的功臣们,为求学上进的学子们献上专题演出。随之而来,这支老年时装队被誉为崇州“精神文明一枝花”,并被文化部门看中,政府组织的国庆节、重阳节、春节期间的送戏下乡活动,或拥军爱民活动到部队慰问军人等,都少不了他们登台献艺。 1997年6月26日,崇阳镇在镇政府大厅举行“庆七一、迎回归”文艺演出晚会,时装队表演了新排节目《春风杨柳中国风》和舞蹈《枣儿红》。 同年6月28日,崇州市“庆七一、迎回归”金五牛杯文艺晚会在四川省税务学校礼堂举行,时装队表演了时装节目《春风杨柳中国风》和舞蹈《回到拉萨》,并和少儿舞蹈班的小朋友合演了《回归》。 这支初出茅庐的时装队由自娱自乐到频频亮相于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乃至政府举办的重大节日舞台,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文化局特奖励一台录音机。 同年7月中旬,四川电视台来崇州作专题采访,以《老年文艺队伍的一支奇葩》为题先后在新闻综合频道、文化旅游频道作了报道。继而《晚霞报》《成都晚报》《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均先后报道。崇州本土官方媒体《今日崇州》报纸和电视台更是跟综报道。 时间长了,一字步走得多了,时装队的队员们艺术欣赏水平和形体服饰美学修养也不断地提高,踏着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自信心更是不断增强。而舞台创作也由单一的舞蹈性向文学艺术性扩展。张伯龄先生专门创作了两首朗诵诗,根据感情色彩的要求,由一女一男分别朗诵。从保存原始历史资料的角度出发,特将原诗录存于下: (一)留住青春的脚步/单人朗诵词 朗诵者:姜延华 披着满身朝霞, 伴着金秋年华, 踏着《梁祝》乐曲款款走来, 舞台啊,今天格外潇洒! 旗袍楚楚, 留住青春的脚步; 一字步下, 合着时代的步伐。 像风一样轻盈, 像云一样淡雅, 像一首抒情诗, 像一幅山水画。 把美的追求向人间传送, 把爱的奉献用美来表达。 这是一束晚开的鲜花, 装点着一代老人的天下。 哪管它岁月无情, 忘却人生的悲欢离合; 哪管它满头银丝, 忘却生活的酸甜苦辣。 踏着欢乐往前走呀, 一个个丰姿绰约, 容光焕发! 要留住青春的脚步, 要合着时代的步伐! 这是一群特别的画家, 用时装巧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一字步里—— 走出一个新的自我; 一字步里—— 走出四季风光变化。 你看: 春晨的和风吹绿了千条柳丝; 你听: 初夏的细雨滋润着万顷庄稼; 你再看: 秋夜的皓月高挂出一轮明镜; 你再听: 严冬的阳光正在把冰雪融化。 走呀,走呀,走呀,走, 走到来年又一春, 百花园中到处都在发新芽。 留住了青春的脚步, 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二)老马识途/方言对口词 朗诵者:宋海河 老!老! 老呀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生自古谁不老? 切莫为老常吁叹, 切莫把老当镣铐! 老是生命的结晶, 老是成熟的写照, 老是深刻的标志, 老是智慧的代表。 老有老的脾气, 老有老的情操。 当老实人, 说老实话, 做老实事, 是我们的传家之宝; 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是我们的养生之道。 老有老的哲学, 老有老的诀窍。 老牛破车——我们永远不要! 老气横秋——更要抛入九霄! 老态龙钟——嫌它为时过早! 老调重弹——别人听得烦躁! 老羞成怒——不是长者风貌! 老着脸皮——难道不知害臊! 老奸巨猾——坚决彻底打倒! 老谋深算——不必过多计较! 老骥伏枥——自信不是夸耀! 老当益壮——敢于说到做到! 老马识途—— 这才是我们的宣言和口号! 马儿虽然已经老了, 但牠决不会晕头转向, 永远能认准前进的目标。 在人生的长途中, 我们就是识途的老马, 不需要别人扬鞭, 也会自强不息, 永远奋蹄奔跑, ——奋蹄奔跑! 此诗本是对口词的写作方式,两个人表演效果更佳,但一直没有适合的搭当,所以一直由宋海河一人以崇州话朗诵,而土里土气的方言口语,更使观众听来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亲切感。 岁月不饶人,时装表演队的队员们在一场又一场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平添了一把又一把的白发,到后来,不是这位生病就是那位要带孙娃,还有的不慎摔倒了、体衰了,虽想作识途的老马,但感到很难再奋蹄奔跑,渐渐不再上舞台了。 2004年春,为了留下这一非同寻常的纪念,张伯龄先生特意写了一首小诗,嘱我书写成条幅,我又请画家陈棣配画,复制了十几份,精心装裱好后送给每一位队员珍藏。诗曰: 无限风光映晚霞, 霜染青丝也潇洒, 一字步下歌声扬, 曾为蜀州绽奇葩。 星移斗转,这支时装表演队的成员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队员们已然先后进入暮年的尽头,队长余淑芳也因病于2022年10月30日永决生命的舞台,时年87岁。今天,我作为一名自始至终的亲历见证者,以及当时为之喝彩的宣传报道者,在这里回忆余淑芳苦心经营时装队的种种情形,回忆张伯龄劳心为老伴幕后策划的点滴故事,讲述队员们齐心用一字步在晚霞余晖中行走的姿势,旨在记下这支首开先河的老年时装队在崇州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鸿爪留痕,录下那个年代里一群热爱生活老有所乐、端庄优雅乐于奉献、不惧衰老与时俱进的老人风彩。 张伯龄先生作为一位大半辈子躬耕志坛的地方志工作者,在当代中国志坛上和志友们携手共进40载,如今虽已90高龄逾耄耋,然而职业习惯使然: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当新一轮方志续修工作全面启动时,续修的《崇州市志》“文化篇”中“群众文艺活动”一章,或许会有关于这支晚霞时装表演队的记载。那么,这些琐碎回忆亦或能为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吧!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