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信”火寻访:高举科学家精神火炬,奋进科技强国新征程

四川文化网 2024-7-31 13:37 304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黄萱梅)2024年7月4日至7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相传寻访分队立足国家新发展阶段,聚焦“科普赋能基层,科技振兴乡村”实践主题,分赴四川、河北、广西等18个省 ...
  四川文化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黄萱梅)2024年7月4日至7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相传寻访分队立足国家新发展阶段,聚焦“科普赋能基层,科技振兴乡村”实践主题,分赴四川、河北、广西等18个省、30个市、50余座科技馆,以“探访+体验”的形式,深入挖掘并传承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爱国情深: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之路

  在四川科技馆庄严肃穆的历史长廊内,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缓缓展开,引领着参观的团队成员穿越时空,深刻领略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的光辉足迹。“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显示屏正播放着共和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科研纪录片,铿锵誓言回荡在整个展厅中,如鼓点般振奋了在场所有参观者的心;“怕家国难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于人!”十五个红色大字镌刻在墙上,记录着科学家刘永坦一生专注于国之重器的满腔报国热血;尽管照片静默无言,或失色,或模糊,但团队成员的目光却能穿透这些限制,深深聚焦于那些在大山深处默默耕耘的背影上。从中,他们不仅捕捉到了“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先生,那35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扎根于太行山脉,以无私之心为民造福的坚韧身影;更在另一幅画面中,见证了“糖丸爷爷”顾方舟前辈俯身温柔地为孩童问诊的瞬间,深刻感受到他倾尽一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防控研究的伟大事业,以及他为守护几代中国人健康成长所树立的不可磨灭的丰碑。这些照片,虽静却动人心魄,无声中传递着不朽的精神力量。

  长廊还展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以实物的形式沉淀着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底色。现场的许多参观者在展柜前驻足沉思,透过玻璃与文物对望,用心触摸七十多年前的历史余温。

图为科学家精神展区

  走到长廊尽头时,团队成员说道:“这道长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展示我国历代科学家矢志报国、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长卷。新时代的青年们,应当铭记这份厚重的历史责任,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身体力行。”

  创新引领:航天前沿的亲身体验

  寻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进了广西科技馆,亲身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载人航天互动展”。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中国载人飞船模型,它们如同巍峨的山峰屹立于展厅之中,俯瞰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随后,团队成员通过十余个互动项目,亲身经历了航天员从选拔、训练到发射、在轨生活的全过程。

图为中国载人飞船模型

  该展厅还向观众近距离展示了随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飞天战袍”——舱外航天服,让成员得以一窥其在外太空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的奥秘。航天服的左臂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右臂上,“飞天”两个字格外显眼。经工作人员介绍,成员得知航天服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就是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在距地球300多公里的茫茫太空惊艳亮相。那一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振奋了亿万中华儿女。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团队成员试穿了航天服模型,亲身体验这份来自太空的“重量”。“航天服重而不笨、行动灵活,穿上它,仿佛面对着整个茫茫宇宙,随着机械臂的摆动,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体验完的团队成员说道。

  此外,团队成员的足迹还遍布了重庆科技馆、中国科技馆以及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等多个科普展览场馆。在重庆科技馆的展厅中,成员目睹了太空生菜的生长过程,窥见了未来“太空家园”的无限可能;在中国科技馆的科普展中,成员漫步在开放的太空舱内,在微倾的角度中沉浸式体验“失重”的感觉;在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里,成员亲手触摸了包括在国家科研试飞中立下卓越功勋的飞机模型与实物。这里的每一架退役功勋飞机都有自己的荣誉勋章,见证了一代代航空人在困境中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光辉历程。

图为太空生物实验室种植的蔬菜

  在航空航天精神主题寻访报告中,团队成员表达自己关于航天精神传承及发展的深刻感受:仰望深邃星空,脚踏航天强国建设之路,需要不断激发内生驱动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用新的科技突破、新的“中国高度”,实现更加绚丽壮阔的航天梦、强国梦。

  奉献之光:深海探索的科研坚守

  “太平洋心六出征,震动乾坤数英雄。”在中国科技馆,团队成员看见了展出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模型。通过先进的模拟技术,该模型能够再现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让参与者借助压力装置直观感受到深海探索的艰辛与不易。

图为蛟龙号模型

  此外,展厅内还陈列着6.4米长的“奋斗者”号的0.6倍尺寸高仿真模型,以及保障其顺利上浮的固体浮力材料实物。这些实物与多媒体演示、图文版介绍相结合,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科研团队在深海探测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让人们了解了藏在幕后默默无闻的“载人深潜英雄”——叶聪。

  作为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叶聪编写、绘制大量设计报告、计算书、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并参与总布置以外的潜水器结构、推进等分系统的设计工作,创造了同类型潜水器深潜的世界纪录。置身于陈列着模型和材料的展厅,重温无言的“勋章”背后的故事,团队成员说:“科研路上犹如怒海行船,正是有像叶聪这样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静心笃志、心无旁骛,才闯过一片片惊涛骇浪。”

  为了进一步提升参观体验,展厅还特意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用影片将深邃无垠、壮观绚丽的海底世界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前来体验的参与者身临其境,纷纷赞叹“奋斗者”号引领他们见到的”人间仙境”。

图为奋斗者号高仿真模型

  除了实地走访,团队成员还通过线上参观的方式,共同回顾了老一辈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并创造重大科研成果的珍贵视频影像与历史陈列。

  在寻访结束后的线上分享会上,团队成员表示:“回想这些振奋民族精神的科技时刻,我们或许无法记清每一张或年轻或衰老的面孔,也无法说出每一个拼搏在实验室、躬耕在田野或远洋科学考察船上的科学家名字,但我们知道,正是他们甘坐冷板凳,淡泊名利,才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干出了更多‘惊天动地事’”。近年来,中国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技术成就斐然,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是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

  光荣属于昨天,奋斗还将继续。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发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束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们美好生活赋能,都需要年轻一代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信”火寻访负责人最后总结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未来,“信”火寻访将不断深入科学家博物馆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一步探索科学家精神谱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多维度展现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与丰富内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原作者: 黄萱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