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四川文化网8月6日讯(通讯员:约拉丹尼)。7月8日至7月22日,四川农业大学“银河少年队”在成都市郫都区东林艺术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了解东林艺术村的乡村风貌和乡村振兴的实际进展,感受乡村的变化,深入考察和学习当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体会东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之前,团队了解到东林村主要以德源大蒜、水稻为主导产业,是成都市最大的种蒜村落,也是成都最大的优质蒜薹原产地之一。于是在与东林稻蒜科创中心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后,团队很快确立了此次实践最主要的目的是深入东林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了解稻蒜双创项目,参观稻蒜实验田及产品展示中心、体验稻蒜文化,跟进项目进程并了解项目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收获和经验教训。通过社会调研,团队探究了稻蒜双创项目采用的稻蒜轮作模式的优势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成员在实地走访东林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的过程中得到了启示。 图为东林稻蒜科创中心外围的实验田。通讯员约拉丹尼提供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东林艺术村的全村风貌,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度假餐厅、音乐街区、大面积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委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东林村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和农旅融合,成功招引袁隆平杂交水稻规划馆等项目的入驻,东林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直以来对照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团队成员发现这里的村民幸福指数较高,一位村民谈到:“相比以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环境相比以前更干净美丽,做饭排污也很方便“。 图为团队成员在支部委员会了解东林片区的规划。通讯员约拉丹尼提供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东林稻蒜双创项目的实验田。东林片区常年保持着稻蒜轮作的传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大蒜,水稻种植期间,土壤得到了充分的湿润和养分积累,而大蒜种植期间,能够利用水稻残留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这种方式不仅很好的节约了资源,还实现了大蒜和水稻之间的优势互补。水稻解决粮食问题,大蒜解决增收问题,这种复合型稻蒜轮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出值、有利于生态种植、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实验田中还错落着不同的的蔬菜和水果,据团队成员了解,这些蔬菜水果都是村民自己栽种自己食用的。 图为东林村村民邀请团队成员采摘水果。通讯员约拉丹尼提供 在参观完实验田后,团队成员对东林稻蒜科创中心的负责人做了采访,详细了解了稻蒜双创项目,积极跟进了项目的进展。据了解,项目目前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田间管理,做好植保方案,比如防福寿螺、施肥打药等工作。由于成都平原的水稻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水稻来说,竞争力较小,负责人提到项目目前的重心围绕着德源大蒜展开,大蒜的种植有两季收入,一个是蒜薹,一个是大蒜头,德之源大蒜合作社实施“德源大蒜种源总部+下游独头蒜商品基地”战略,建或以种源和品牌引领得产业联动模式,扩大德源大蒜的商品蒜质量,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东林稻蒜中心负责人。通讯员约拉丹尼提供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稻蒜文化产品展示中心,观赏了展出的元生稻渔软米、元生稻渔粥、德源糖醋蒜等东林文创产品。据了解,这些产品属于东林稻蒜文化的文创产品,暂时不具备收益。团队成员后又运用专业知识向东林稻蒜文化中心的负责人提出了搭建网上电商平台的建议,以此来销售这些文创产品。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考察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次实践活动在宣传东林艺术村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银河少年队“将继续秉热血维系志愿信念,致力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