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9
编者按: 7月27日上午、8月3日晚和8月4日晚,省级官媒《方志四川》在“美丽四川”专栏先后率先编发和推送了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招生考试报》原主编杨明强先生的原创作品《作家镜头里的稻城亚丁》和《作家镜头里的高山草甸——孟获城》,在“文学动态”专栏推出饶友君、杨明强、刘先广的《川渝作家走进雅安石棉孟获城景区采风》之后,截至8月9日,腾讯网、搜狐网、百度APP、头条号、第一读者、今日头条、企鹅号、四川作家网、四川文化网、四川艺术网、四川文明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北纬网”、封面新闻、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亚太日报和西南商报等18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都作了重点转发和推送。其中,《方志四川》首发《作家镜头里的高山草甸——孟获城》后,关注1371人,留言59条。同时,编辑部也相继收到不少受众来信、来电和公众号留言,纷纷称赞稿件的摄影作品选题好、质量高,《方志四川》编得好、推得快。现将选发部分来稿,以回报和感谢广大读者对《方志四川》及其作者、编者的关怀与鼓励。 活在希望里的《父亲》 认识杨明强先生,是在省直作协。他是副主席,我是“白头兵”。我们虽同在四川新闻界耕耘多年,都跻身老总行列,可谋面机会不多。也许在某个会上擦肩而过,但似乎并未正式认识。终于成了一个小圈子里的“战友”,关注自然多了。 精力旺盛的杨明强先生在省直作协里像勤奋的工蜂领队,忽而奔驰到南端火红的攀枝花,忽而又飞去了圣洁的稻城亚丁;忽而走进某个大学校园,忽而又出现在某座古城。他神出鬼没,四方野战,甚至连家里的花园菜园都疏于打理。某日回家,成熟的南瓜已“呱呱坠地”,摔成八瓣儿了。 起初只聆听他笔底惊雷,爱读他锦绣文章。直到欣赏了他最近在稻城神山和孟获城拍摄的一幅幅摄影佳作,才恍然大悟,原来明强先生是《水浒传》中董平一类人物,神勇的“双枪将”!他不但笔头生花出彩,镜头更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景物、人物,都别出心裁,构图令人称奇。雪山的空灵圣洁,森林的幽深静谧,草原的旷达无垠,人像的岁月如歌,无不震撼读者的心尖,脑髓。让人如醍醐灌顶般舒爽,通透。 尤其是他此次在石棉县孟获城彝寨新村拍摄的《父亲》一图,更是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一种历史空间和时间的突破感油然而生。一位头缠黑丝帕,身着中山装的彝族大爷,满面沟壑,饱经风霜,张嘴欢笑,露出所剩无几的牙齿。他的笑仿佛从生命里溢出,从心窝里淌出,从皱纹里漫出,从眼窝里漾出。我想,这样真诚、真实、由衷,心无挂碍的笑容,一定发源于他对生活的满足,对前景的踏实,对未来的向往。我坚信,这是一位活在希望里的父亲。他的笑,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欣慰,给人以愉悦,给人以艳羡,给人以神往。写到这里,不能不让人想起罗中立的名画《父亲》。那幅震撼人心的油画透露出无助,苦难,沉重,歉疚,否定,读了让人心里如同压了一块巨石。这种批判无疑是当时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沉重让我们奋起改革开放,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父亲不再像他那样。而杨明强先生的摄影作品《父亲》,仿佛是罗中立《父亲》的续集,是从苦难父亲到幸福父亲的跨越,是时代飞速进步的浓缩,是从迷茫到清醒的写照,是新一代父亲的归宿。 作为艺术,我们需要揭露,需要反思,需要剖析;作为艺术,我们也需要歌颂,需要阳光,需要芬芳。杨明强先生镜头里的风景,无疑更多的是后者。 (作者奉友湘,高级编辑,曾任四川日报首席编辑、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川大文新学院硕导) 抓拍风光之神巧摄人物之魂 最近,在省级官微《四川方志》上,看到杨明强先生发表的稻城亚丁的风光摄影和雅安孟获城的风光与人物照,深感好的作品,来自艺术家敏锐的眼光、独道的发现和快捷的表现。 一是拍出文旅的引爆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是当下全国文旅经济最火的手法,也是风光摄影的精妙所在。稻城亚丁最出彩的是秘境风情,是雪山夕照。摄影家以艰辛的付出,拍下动人心魄的瞬间,成为线上线下点赞的风光名片。 二是抓拍人物的传神点。题为《父亲》的孟获城彝寨新村人物照,抓住了彝族大爷苍桑向命而又乐观豁达的乐天派父亲形象,过上了美好生活的新时代的父亲笑开了花而又坚韧地向着未来的笃定的典型形象。 三是创新作品的时代点。原创作品必须来自火热的生活,通过深入基层实地采风,发现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以深厚的文艺素养,以独创的探索精神,去创作直抵人心、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杨明强先生的这两组摄影作品堪称范例。 (作者饶富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喜悦的《父亲》 ——杨明强摄影佳作点评 油画与摄影, 艺术之精灵。 样式各不同, 丰涵可相生。 试看两位艺术家, 塑造同名出佳作。 分别流淌情韵味, 共存人性美善真。 当年罗中立, 惊世出名品: 巨幅油画开春秋, 厚重形象名《父亲》! 无声胜有声, 震憾世人心: 动容之间深感悟, 农民《父亲》尤艰辛。 而今杨明强, 镜头化清新: 孟获新村老彝人, 喜悦形象名《父亲》! 神态蕴新义, 点化国策情; 会意之处引共鸣, 华夏村寨传福音。 千年铁树开了花, 山乡无处不脱贫; 农家幸福结硕果, 人心思源溢真情: 黑色头帕中山服, 沟壑满面笑吟吟。 古铜脸色哈哈嘴, 享福无涯(牙)老《父亲》。 (作者季风,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艺评家、词作家) 独道的眼光熟练的技能 欧洲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人世间从来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摄影家用独特的观察力,利用相机镜头在沐浴着习近平新时代灿烂阳光的彝乡,捕捉到彝族老人在小康生活中惬意的瞬间:摄影家巧妙的运用侧逆光勾画出两位老人的光辉形象,选择较深的背景烘托父亲,又选取较明亮的背景表现母亲,用清晰的皱纹和那饱满的高原红色彩刻意表现出老人们饱经风霜而又愉悦的面孔。仔细阅读作品,在面部较暗眼部的眼脸上还能还能看到专为表现人像作品的伦伯朗光线。摄影家用独道的眼光,熟练的摄影技能抓拍到了两位老人幸逢盛世、祥和安康、幸福满满的惬意瞬间,不失为一幅讴歌新时代,值得点赞的人象摄影佳作。 我很佩服作者不知疲倦的耕耘精神和对摄影的不懈追求,衷心祝愿明强先生在文学和摄影艺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73岁影友陶文祥8月10日于重庆石柱黄水镇,作者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知名媒体人) 净化灵魂的摄影作品 百花提着裙摆在森林里聚集,小草侧着耳朵细听花语,蜜蜂扭动细小的腰身翩翩起舞,老树伸出长满绿叶的手摸着胡须频频点头微笑,阳光如音乐浸满大地,我像一尾游在镜头里的鱼潇潇洒洒、自由自在……这是我欣赏杨明强先生摄影作品《作家镜头里的高山生态草甸——孟获城》的第一感觉。在这炎热且喧嚣的尘世里,明强先生的摄影作品仿佛一股清流注入心房,让灵魂得以放松与净化。 (作者阿依卓,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 好作品带来视觉享受 杨明强先生拍摄的《作家镜头里的稻城亚丁》,构思好、格局大、定位新、眼界宽、用心细,以“抢”拍之势,抓住了稍纵即逝的云彩、阳光和雪峰,拍到了让读者惊讶的绝佳美片,每幅作品色彩鲜艳且和谐,每一幅作品展现了其独特魅力,使整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动感,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仿佛让人身临稻城亚丁的美丽风光之中,给人一种完美的视觉享受。 (作者银河) 用镜头擒捕自然人生 借物生情是文人逃不过的自然表达路径。他们将幽微的自然物象拟人化,关照形神,写意畅神,雕琢局部,发现细节,观景达意,借物生灵,抒发内在的性情,完善内外兼修,最终亮出自己的世界观。身为作家的摄影家杨明强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他的这次孟获城之行,可谓是人与自然久违的相约与融入。作家信奉拿作品说话,而摄影家的出走更懂得镜头说话的礼数。这双重的语境,在山川、河流、森林、红石、花海、人物等意趣的构成中,呈现出“大美孟获,隐逸自然”的静默与超脱思想。 作品《天空之镜》以看似简单的山脉、云朵、水面三体为景,通过静止的水面为镜,运用云朵的倒影为主体画面的载体,抽象的理念与真实的物象相关联,构造出诗意自然的道家观想之景。视角上,倒在水里的云,如奔跑的马群,不由让人联想冰是醒着的水,云朵与云彩你呼我应,姿态优雅,充满了透视人间的妙趣,展现出被大多数沉默者遗忘的生命之镜。 山水自然,问情云湖。一棵树,是心灵隐逸最可靠的陪伴,一朵花是与世无争最妙曼的密码。即使落入凡尘的云朵,也要有融入一滴水的豁达与洒脱。这些,正是杨明强在抵达孟获城的旅程中,用镜头擒捕的自然人生。 (作者凌仕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一山一水总关情 杨明强先生《作家镜头里的高山生态草甸——孟获城》系列摄影作品,他对大自然的洞察、思考和时间的拷问,饱含深情的描写,蕴含着生命的感悟和诸多人生的哲学。作者所展现的一山一水、一枝一叶、一人一物的豪迈之景,在静美中飞舞,在时光中闪烁,在眼晴中发出一道铜质而悦耳的回声。 作家镜头里的《父亲》,那溢满了父亲古铜色的脸庞,圆润了贫穷过几代人的梦想;父亲那一双清澈的眼睛充满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憧憬,让我们倍感暖意横生,犹如凤凰涅槃;他与罗中立当年画笔下的《父亲》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代言人。 历史的长河在流淌,彝族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发展的步伐不停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我们从杨明强的作品中,在宁静的画面感里读出了夏天的丰满和高远,在大自然的绿野中看到了富饶和辽阔,而比这高远和辽阔更富意义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宁、富裕和幸福的美好生活。 (作者冯国平,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作家、诗人) 作品极具感染力 认真欣赏了明强先生的摄影作品《父亲》,认定堪称佳作。 画面里,彝族大爷头缠黑丝帕、身着中山装,满面沟壑却笑容灿烂,那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作品构图巧妙,背景与人物融合,突出主体又营造出深远氛围;色彩运用精妙,真实生动;从神态捕捉到氛围营造,再到细节雕琢,都彰显出作者精湛技艺和敏锐感知力,极具摄影艺术的感染力。 (作者罗忠,四川省营山县招生办原主任) 好一场视觉盛宴 杨明强先生是我中学时代的高三语文老师,在那段青涩的学生生涯中,我有幸受到他的悉心教诲。 明强老师对自然、生活、摄影以及艺术的热爱,犹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炽热而绚烂。他对于自然的钟情,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骨髓。他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 杨老师的摄影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他的镜头下,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形象,而是一个个饱含故事与情感的灵魂。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姿态,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展现出人物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父亲》那幅作品,老人脸上岁月刻下的皱纹,眼中蕴含的沧桑与希望,仿佛在诉说着一生的风雨兼程。 而他的风光摄影,则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近期的《作家镜头里的稻城亚丁》系列摄影作品中领略了老师镜头里“圣洁甘孜,秘境稻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奇观。从巍峨壮观的高山到涓涓流淌的溪流,从繁茂葱郁的草木到广袤无垠的大地,无一不被他精心选择纳入镜头。 他用镜头语言细腻地讲述着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他不仅仅是在拍摄,更是在与自然对话,与生活交流。 (作者袁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设计师协会理事,知名专业策划设计师) 唯有热爱,方可抵挡岁月漫长 这个没有出行季的夏天,诗与远方,是杨明强大哥一组《稻城亚丁》的风景照带来的。雪山之巅,高耸澄澈湛蓝的天际,白云环绕,名曰“仙乃日”,很贴切的名字。青翠碧绿的草甸,从半山腰铺陈而下,直至满片的花海,不知名的小野花,或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兀自摇曳。在静静流淌的雪山圣水滋养下,芳草萋萋,青稞菻菻,满心满眼都是仙境的颜色与气息。 在杂乱的尘嚣中,总是感动于这些天地间的美好,涤荡灵魂,沉淀心境。已退休一年多的明强大哥,为何总是依然如此高效、高产?一篇接一篇的美文,一帧接一帧的美照,源源不断,不知疲倦,其创作激情,实属罕见。我想,唯有热爱,方可抵挡岁月漫长。 (作者杨华,省作协会员,国家心理咨询师,教育心理学硕士) 《父亲》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我是一个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曾经,因为年少轻狂,挣脱了父亲怀抱,飞向广阔的天地。当父亲到了天堂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和力量。如今30年过去了,一切都在行将淡忘。如今,看到作家、摄影家杨明强老师在孟获城拍到一幅打动人心的纪实摄影作品《父亲》,让我一下子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于是,我按图索骥,去彝寨新村寻找了这位父亲。 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的孟获城,有一位彝族老人,他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充满力量。他是一位心怀希望、对未来满是憧憬的父亲。曾经,这里条件艰苦,发展缓慢。但自从四川能投集团投资开发孟获城景区以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崎岖的山路变得平坦宽阔,络绎不绝的游客为这片青山绿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这位彝族父亲见证了这一巨变,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善。以往仅靠微薄的农耕收入维持生计,如今他可以通过参与景区的相关劳务工作增加家庭的经济来源。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深知,这一切的改变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 他常对孩子们说:“现在的日子好了,你们要继续努力,未来会更美好。”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那就是孟获城能够持续发展,让更多的彝族群众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他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为景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也鼓励身边的人一起为更美好明天而奋斗。 这位父亲,在新时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的笑容,他的努力,他的寄托,都成为孟获城发展中的一抹亮丽色彩,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位81岁彝族老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他的名字叫——罗伍来。 最后,再次感谢明强老师拍摄创作的《父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前行的力量。 (作者吴本源,四川能投石棉孟获城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