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周嗣铨 | 老祖宗也能抢吗?

四川文化网 2024-8-12 14:39 8237人围观 学术评论

他们利用名人招牌,甚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抢夺,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拉入这场纷争。西门庆、潘金莲,这些本只应存在于小说中的角色,如今也成了他们争抢的对象。远古的历史资料匮乏,这种抢夺往往伴随着是 ...
  文旅火爆的今天,抢祖宗、抢名人不像那些侵略者抢地盘一般赤裸裸,血淋淋。却同样让人心痛。

  作为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的创会成员,我对此深有体会。嫘祖,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的出生地和安息地本已明确,就在四川盐亭。那里有她的墓,有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祭祖的嫘祖陵,还有被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荣誉。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人试图抢夺她的归属,仿佛这样就能抢夺到一份历史的荣耀。这种对名人的抢夺,不仅仅是对嫘祖的亵渎,更是对历史的无视和践踏。

  他们利用名人招牌,甚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抢夺,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拉入这场纷争。西门庆、潘金莲,这些本只应存在于小说中的角色,如今也成了他们争抢的对象。远古的历史资料匮乏,这种抢夺往往伴随着是非不清的情况,让人啼笑皆非。这种对名人的无序抢夺,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极大破坏。它不仅扰乱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更在无形中消解了文化的厚重与深度。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甚至不顾一切地抢夺自己老祖宗的归属。近来就有人抢夺我舅公——四川清代唯一状元骆成骧的归属地。重庆酉阳声称他是酉阳土家族人,四川德阳则宣称他是德阳某村的人。这种抢夺还算好,至少没有跨出省界。但现在的问题是,云南会泽公然声称骆状元的父亲在云南做生意时抱养了李家的小孩,将骆状元编成了云南清朝唯一的状元,甚至改姓为李。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根据四川省文史资料、地方志以及骆氏族谱的记载,骆状元是四川资中人氏。这一点,无论是聂荣臻元帅、张大千等名人,还是北京文庙给骆状元立的碑文,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块碑至今仍在北京文庙矗立,见证着历史的真实。

  解放后出版的关于骆状元的书籍以及我父亲的讲述都证实了一个事实:资中修文庙时出钱最多的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并不富裕的骆状元祖上。因此,孔子保佑他考上了状元。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啊!骆状元的众多后人仍在世,他们的老祖宗却被抢夺了,姓都被改了。我小时候还见过骆状元的夫人,她那么优雅、那么端庄。骆成骧考上状元后给许多骆氏宗亲送了状元匾,还给浙江义乌的骆氏宗亲骆宾王的宗祠亲笔题写了状元匾。如果说他是李氏所生,那么血浓于水,讲孝道的话怎么不给生父送状元匾呢?

  会泽的抢夺行为是出于利益驱使,而四川有些稍有名气的人也不经考证就加入了这场“拐卖祖宗”的行列。他们真的对得起四川吗?对得起那些为四川付出过、奋斗过、牺牲过的先辈们吗?资中人能忍吗?骆状元的后人能忍吗?

  抢名人现象的背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和功利心态的泛滥。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的完整性,更在无形中侵蚀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抢名人的行为,守护好属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瑰宝。

  幸运的是,现在有资中的作家和状元后人发文澄清谬误、正本清源。他们用笔触记录着历史的真实,用文字守护着那份属于四川、属于资中、属于骆状元的荣耀。我转发给大家看,希望我们都能以正视听,共同守护这份属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周嗣铨

骆成骧籍贯正讹

令琪 鸣汉 建德

大中华文学

——微刊总第2471期

  【作家简介】


  曾令琪:四川资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宗圣公曾子第78世裔孙,文正公曾国藩第9世族侄孙。同族曾伯祖曾庆昌、叔祖曾国光叔侄,与骆成骧同为光绪19年(1893)癸巳科四川乡试同年举人。

  骆鸣汉:四川资中人。四川大学轻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骆成骧长子骆凤嶙第三子骆岐杰之子,骆成骧之曾孙。


  顾建德:四川资中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资中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清代翰林顾汝修第9世侄孙。


晚清状元四川资中骆成骧籍贯正讹

前言

  在我们老四川(包括现在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到处都流传着一个关于骆成骧的说法。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清朝的官员们扬言,‘你们四川人想中状元,除非是石头开花马生角’,可见对四川人厌恨之深。可是四川人还是争了一口气,有个叫骆成骧的四川人,考中了清朝最后一科状元。这个人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高等学堂,热心教育事业。四川人都觉得骆成骧给四川出了气、争了光,把他中状元的事情传为佳话,说什么‘骆’字拆开是‘马’字和‘各’字,‘角’字和‘各’在我们四川是谐音,也就说成是马真的生了角了。”(注1)

张大千名作《资中八胜图》之“三峰毓瑞”图

  世界文化名人、国画大师、资州人张大千,在其名作《资中八胜图》中,画了资中中坝南崖的三座山峰,题为“三峰毓瑞”,跋曰:“三峰在珠江南崖,青乌家言:‘当建三塔像笔架,必出状头。’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注2)现在,曾经建起三座塔的地方,资中人谓之“笔架山”,寓意资中文脉绵延,人才辈出。

  可以说,聂荣臻、张大千他们那一代人,都深深地受到资中骆成骧高中状元的影响。清末、民初之时,四川能和湖南一样,成为全国留学最多的省份,显然,和骆成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入民国以后,原资州所辖各县,特别是州府所在的资中县,文风鼎盛,甲于巴蜀。一代又一代的资中儿女,以资中先贤骆成骧为榜样,发奋苦读,学成报国。这种风气,延续至今。

  如果有一天,有人平白无故地要将大清将近300年间四川唯一的状元、四川资中人骆成骧篡改为云南会泽人骆成骧,骆成骧的后人能接受吗?资中人能接受吗?四川人能接受吗?没有事实根据地瞎说一通,学术界能接受吗?

  注释:

  注1:《聂荣臻回忆录》,聂荣臻著,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第3页。按:聂帅“最后一科”的说法有误。

  注2:《资中八胜图》(册页),1956年,张大千在巴黎举办画展,住在其表亲、中国派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组长、资中人郭有守家中,张大千精心绘制了《资中八胜图》册页。跋语中,张大千满含深情地写道:“丙申五月,来法京巴黎,住子杰中表家,每话故乡之胜,辄为唏嘘,为写资中八景,以慰羁情。”


  一、骆成骧生长四川资中——谁,能横刀夺爱

  骆成骧,字公骕,四川资中人。1865年(同治四年)夏历五月十二日,骆成骧出生于四川资州(现资中县)城北六公里舒家桥七里沟大坟包村(今资中县双龙镇状元村)桂花梁子山下的一个贫寒农家。父亲骆文廷(谱名腾焕,字文廷),母亲李氏。骆文廷晚年出仕,历任四川南充县教谕、陕西汧阳县(1964年改名千阳县)县令。

青年骆成骧(修复图,李育咸先生供图)

       骆文廷生三子:长子骆成驹(又名成骏),次子骆成骧,三子骆成骖。六女:早逝者三人,成年者三人:骆成骧四妹归古氏,五妹归周氏,六妹归张氏。光绪元年(1875)岁次乙亥,骆成骧10岁,随父亲骆文廷到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从其父学群经,从资州魏西棠学诗赋。光绪八年(1882)岁次壬午,骆成骧17岁,应资州州试,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骆成骧19岁,以岁试第一,选送成都尊经书院,从经学大师王闿运学经学。前后达10年。光绪十九年(1893)岁次癸巳,骆成骧28岁,参加恩科四川乡试,中第三名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岁次乙未,骆成骧30岁,礼部会试得中第190名,殿试被光绪帝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资中骆成骧家族手抄家谱(注1)

       骆成骧的家世、成长、成才、出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巴蜀(即老四川的四川和重庆)大地、资中故土可谓众口传颂、耳熟能详,但就是这样非常简单、非常明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近年来却出现了“问题”:重庆酉阳县,有人凭借一块牌匾,就“直言”骆成骧祖籍是酉阳,于是乎匾额先搁置于酉阳县文管所,继而将仿制的牌匾展示于桃花源景区。云南会泽县,有人根据民间道听途说的故事,就“认定”骆成骧是会泽人,是“被抱养”到四川资中的。听说,居然还要在某博物馆中堂而皇之地贴出“文史”资料。此时,我们只听得窗外池塘里传来几声响动:“扑通!扑通!”倾耳一听,原来是青蛙跳水的声音。再仔细一听,原来“不懂!不懂!”骆成骧的十三代祖先一直生活在四川资中,骆成骧从出生到死后,都生长在资中、埋葬在资中,无论是四川有关书籍的记载,还是资中地方志的记载,无论是别人眼中的骆状元,还是骆成骧自己所说、所写,从来都是“资中骆成骧”,骆成骧从来就是四川资中人。谁,能在从来不存在所谓“争议”的情况下、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横刀夺爱”?我们手捧吾乡资中先贤骆成骧状元的诗文,摇头晃脑,诵读一通,觉得实在有话要说,于是,也就在红尘喧嚣之中,到状元公的作品里,去寻觅一片清凉。

  注释:

  注1:《资中骆成骧家族手抄家谱》,一套,稿本,骆凤恒、李育咸先生提供、整理。


  二、跟贴名人,不懂历史——重庆酉阳说之谬

  21世纪初,忽然网络上冒出骆成骧祖籍酉阳一说,令四川人特别是资中人吃了一惊。

  在四川与重庆行政区划分家之前,酉阳属于四川,地处四川东南一隅,为四川非常偏远的地方之一。请看:《清代四川骆氏“状元及第”牌匾现身酉阳桃花源景区》(注1):

  日前,经修缮整理,由光绪皇帝御笔所书的“状元及第”牌匾,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武陵土家民俗博物馆”与游人见面。据“武陵土家民俗博物馆”馆长周永乐介绍,“状元及第”牌匾长约2.4米,宽约1米。是清光绪年间,原祖籍重庆酉阳、四川资中人骆成骧考中进士,由光绪皇帝钦定为“状元”后,为慰藉骆氏祖宗,彰显皇恩浩荡,光绪皇帝御笔亲书“状元及第”牌匾,并下旨派专人从京城送至骆成骧祖居地酉阳县钟多镇龙池村骆氏宗祠。由于“骆氏宗祠”在“文革”期间损毁,牌匾一直存放在酉阳县文化部门。据了解,骆成骧原籍酉阳,是清朝267年间四川唯一的“状元”。是一个颇富传奇的文化名人,四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选议长。而骆成骧留给酉阳人的最大悬念是,据钟多镇龙池村村民介绍,当地骆姓村民全是土著居民,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骆成骧祖代世居酉阳,其祖辈才移居四川,故骆成骧的民族成分应为土家族。如为村民所言,骆成骧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土家族状元”。

  这个报道有几个错误:其一,“状元匾”现身酉阳,就说明骆成骧祖籍是酉阳吗?其二,“为慰藉骆氏祖宗,彰显皇恩浩荡,光绪皇帝御笔亲书“状元及第”牌匾,并下旨派专人从京城送至骆成骧祖居地酉阳县钟多镇龙池村骆氏宗祠。”骆成骧考中状元之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刚刚被打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清内忧外患,光绪皇帝还能来关心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酉阳县钟多镇龙池村骆氏宗祠”,并专为那个宗祠写匾,还派专人从京城送来吗?其三,酉阳属于土家族聚居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属于土司管辖。清代“改土归流”之时,很多少数民族改为汉姓的时候,直接改为朝廷经办官员的姓氏。酉阳土家族的骆姓,就是这样来的。但不能由“果”推“因”,就说骆成骧不仅祖籍是酉阳,而且还是土家族,并且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土家族状元’”。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其四,状元匾上的题字确实是光绪皇帝的“御笔”,但匾额是骆成骧中状元后,复制送给酉阳的(后面我们还要稍微详述),并非光绪帝派人如何如何。

光绪皇帝御笔状元及第匾,骆成骧曾经复制多块,分送巴蜀各地骆氏宗祠。

  当年,骆成骧高中状元,巴蜀境内的人们奔走相告,视为四川自明代新都人杨慎(字升庵)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384之后,巴蜀地区的又一件极为重要的文化大事、喜事。为此,骆成骧将光绪皇帝御笔亲书的“状元及第”四个大字,制作成匾,悬挂于四川资中老家骆氏祠堂;同时,复制多块,赠送给四川(含现在的重庆)境内有骆氏宗祠的地方。重庆酉阳现存的一块,就是当初骆成骧赠送的一块。

左:骆成骧亲书、赠送浙江义乌骆氏族宗亲的状元及第匾,义乌骆氏供图;右:收藏家仿制匾。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后来,骆成骧畅游江浙,还在浙江亲笔写下“状元及第”四个字,赠送给浙江的骆氏宗亲。

  但客观地说,持此种说法的酉阳人,还不是“故意为之”,仅仅是缺乏历史的常识而已。而且,令人略感欣慰的是,酉阳最多说骆成骧一家的祖籍是酉阳,毕竟尊重了基本的史实,毕竟承认骆成骧是“四川资中人”。从这个角度说,酉阳人还是蛮可爱的。

  注释:注1:《清代四川骆氏“状元及第”牌匾现身酉阳桃花源景区》

  骆氏网,2019年10月17日。链接:https://luo1.zupu.cn/wenhua/328170.jhtml

  三、编造历史,拼抢状元——云南会泽说之谬

  相较骆成骧祖籍酉阳说,最令人气愤的是,云南会泽有人可谓特意编造历史。前几年,网络上忽然一股浊流,将骆成骧“定为”云南会泽人,姓李。而且,还是骆成骧的所谓“养父”骆腾焕到云南做生意,“买”下这个李姓之子,改名“骆成骧”,带回四川资中,后来如何如何参加科举考试。一夜之间,驰名巴蜀的四川资中人骆状元骆成骧,似乎就要“变籍”为云南会泽人了。但假的真不了,真的更是假不了。不过,骆状元籍贯“云南会泽说”虽然在四川、重庆没有一点儿“市场”,在神州大地也没有掀起丝毫的涟漪;但回顾其说的“前世今生”,研究该说出笼的前前后后,对所谓“文化搭台”、什么什么“唱戏”的文旅推广,还是有一点点价值的。毕竟,西来的观音可以有四川的“故里”,神话人物孙悟空也可以有江苏的“家乡”;在某些人看来,这个时代,什么又不可以编造呢?据李育咸先生研究、考证,“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的传说,其由来是:夏培信老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写成文字发表在《滇东风物》上,后来又编进会泽县志附录中。

  (注1)按照现当代史学大家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注释2)的高论,一个故事的流传,越往后资料越丰富。骆成骧籍贯“云南会泽说”形成完整的故事之前,肯定有民间的传说比这早很多。那么又是谁最先把故事讲出来的呢?李育咸先生爬梳史料,详查地方文史资料,还原了这个故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川什邡人冯誉骢出任东川知府一职,首创“翠屏诗社”,形成了西南边陲由知府引领、文人抱团结社的书院文人社团。当时,共有社员六十余人,其中就有胡嗣虞、胡丕昌这互相熟悉的“二胡”。胡丕昌跟胡嗣虞是熟人、是诗友,胡嗣虞在公堂上能直言参加公车上书的经过,也一定跟他及其他诗友讲过那届科考骆成骧得了状元等事情。在所谓骆成骧籍贯“云南会泽说”故事中,胡丕昌家在会泽县下城梗,所谓的骆成骧“生父”李家在锁水阁,相隔不到一公里。胡嗣虞生于晚清同治年间,光绪十七年(1891年)参加云南乡试中了举,《东川府续志》载:“举人:光绪十七年辛卯科,胡嗣虞、窦廷铨。”胡嗣虞中举后,1895年到北京,准备参加京城的会试,因参与康有为等的变法被朝廷追杀,逃回会泽县躲藏。时传朝廷拘捕参与变法者的政令已下达会泽,胡嗣虞星夜逃往巧家县亲戚家中躲藏。过了一年多,闻捕声渐平,胡嗣虞不得不离开披沙返回会泽。光绪末年,胡嗣虞被县城的仇视者告到府衙。当时的知府将此告状转到会泽县县令费希龄处,胡嗣虞旧案重提,被捕入狱,其罪为,参加戊戌变法,逃离追捕,没有悔过的表现。胡嗣虞锒铛入狱,身陷囹圄,严刑拷打之下,经受不了折磨,最后在狱中服毒身亡。在骆成骧籍贯“云南会泽说”故事中,胡丕昌将从胡嗣虞那里听来的一星半点有关骆成骧的事迹,随意发挥,编造故事。胡丕昌很聪明,他编了一个根本没有的虚拟官职(本来就是故事么),最后说为了报恩自己回会泽后给所谓的骆亲父迁坟等,表示自己“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

  (注3)


  1896年,四川内江武城曾氏重修族谱,骆成骧应邀作序(局部)虽然胡丕昌有编写小说的才能,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四川资中骆成骧家一直很穷,1894年岁次甲午,骆成骧上京赶考当年的恩科,落第后都没有回家的路费,只得滞留京城,代教八旗学馆;

  (注4)1895年岁次乙未,骆成骧在北京参加当年的正科考试,考中状元后,一因路途遥远,二因缺乏费用,也没有“荣归”四川资中老家;骆成骧考中状元后,更没有在北京或者四川资中老家修建所谓“状元府”;他一直拖到1896年,才请假回乡省亲。

  (注5)他从北京南下,旱路到襄阳,再水路经湖北、旱路绕道到贵州,拜望当年于己有奖掖、拔擢之恩、现已荣休在家的原资州知州高培谷。

  (注6)从贵阳回四川资中老家之时,骆成骧应1893年癸巳科四川乡试同年举人曾庆昌、曾国光叔侄之邀,在内江停留,欣然为《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作序。

  (注7)在骆成骧籍贯“云南会泽说”故事中,胡丕昌将从胡嗣虞那里听来的一星半点有关骆成骧的事迹,随意发挥,编造故事。在故事里说他自己当年也进京赶考啦(当时他是否是举人?他有资格参加京城的会试吗?);又说被骆成骧邀请去了骆状元府啦(抬高自己,他没去过北京,想当然地认为考上状元就一定盖了状元府。骆成骧哪来的状元府?);还说经骆成骧斡旋后朝廷授予他广西八大州知州啦(哪个朝代有这样的职官?简直荒唐!骆成骧一辈子从不为自己、为别人“跑官”!)。

  2014年3月11日云南《曲靖日报》刊登陈耀邦撰写的文章《四川状元会泽人》,在政府报刊上确认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光与电的传播远大于纸面传播的速度,一下铺展开来,跟风蹭流量发文的络绎不绝,有的《状元大典》也以此为证据编写。一度还改编了百度百科骆成骧词条,输入骆成骧、夏培信、雷念达就出现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输入胡丕昌就出现骆成骧不忘乡情,下帖子请他去状元府,又是送银子又是为他斡旋官职……

  (注8)语曰:“三人成虎。”政府报纸刊登,大家都认为骆成骧是云南曲靖会泽人,传说成了某些人编写史料的证据。民间传说,道听途说,打胡乱说,在某些人任性的笔下,都可以成为“史实”,这不仅是所谓“无知者无畏”的悲哀,更是当代学术断代的悲哀,更是蓄意造假、混淆历史的悲哀!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时代。当今虽为信息爆炸的时代,但靠无故爆炸以吸睛,决然是行不通的!因为,骆成骧虽逝,但其后人还在;骆家虽然开枝散叶,散处多方,但家谱还在;过去有一段时间被当做“四旧”的书籍虽然毁损严重,但故宫博物院、各大图书馆、文博单位和拥有建置历史近2300年的骆成骧故乡四川资中的历史档案、地方史志还历历在目;虽然“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9),但学术的火种并未熄灭,从事并擅长学术、研究的严谨的学者还在。王阳明曰:“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注10)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容不得弄虚作假,更容不得胡编乱造。一言以蔽之,靠编造历史、哗众取宠而制造所谓网络“轰动效应”者,可以休矣!注释:

  注1:《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传说由来考据》,李育咸撰,2024年,稿本。李育咸先生为北京人文大学师资处处长,副教授,骆成骧之曾孙女婿。

  注2:《古史辨》,顾颉刚著,全七册,2003年6月,海南出版社。

  注3:《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传说由来考据》,李育咸撰,2024年,稿本。

  注4:《述略》,骆成骧长子骆凤璘撰,见刊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出版之《清漪楼遗稿》。

  注5:《述略》,骆成骧长子骆凤璘撰,见刊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出版之《清漪楼遗稿》。

  注6:《毕生从事文化事业的状元骆成骧》,骆成骧外甥、五妹周骆氏之子周叔平撰,见刊于1995年资中县政协文史资料专辑《末代状元骆成骧》。

  注7:《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曾训骐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注8:《骆成骧是云南会泽人传说由来考据》,李育咸撰,2024年,稿本。

  注9:《焚书坑》(唐代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10:《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之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四、资中故里,铁证如山——巴蜀大地永流芳

  其实,骆成骧是四川资中人,对于巴蜀地区的四川人(含现在的重庆人)而言,这是本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常识。但现在有人要强抢,身为四川人特别是资中人,又不能不站出来说几句话。就如同有人平白无故地说你不是你爷爷、你父亲的后代,而你爷爷和父亲早不在人世、却要你自己证明你是他们的后代一样。无论从中国人的情感与中国的法理来说,“自证清白”都是滑稽可笑、荒唐至极的!但是,既然有人发出挑战,我们也就不得不放下情感与法理不说,将我们掌握的资料随便选几条,以证明骆成骧这个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出生在资中,成长在资中,百年之后也回归、长眠在资中。

  1、资中骆家的族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小时候,我们往往思考这样的问题。长大以后,我们会去探寻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为何来到生活的这片土地。而要准确、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的,恐怕只有家谱(族谱)了。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谱(族谱)的功用就是:明辨世系,尊祖敬宗;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敦亲睦族,凝聚血亲;齐家治国,教化子孙;传承历史,问祖凭证。过去的家谱(族谱)对记载的文字内容是要求很严格的,因为如果不严格就可能造成世系、血统的紊乱。在封建私有制之下,这是难以想象的。骆成骧的世系是这样的:远祖骆宾王……入川一世祖骆万钟(由贵筑即今贵州贵阳入川,为迁川始祖,住资中北门)→→二世祖骆文粲(住资中骆三塆,即现吴家塆)→→三世祖骆梁周(住资中兴隆场一带)→→四世祖骆耿光(住资中尖山子白蹬桥)→→五世祖骆尚德(住资中老牛塆)→→六世祖骆僅(住资中苏家寺)→→七世祖骆遇时(配陈氏,住资中梨儿坪,坟骆家沟黄㰜嘴)→→八世祖骆载翱(配陈氏,住资中梨儿坪,坟饶姓后面元堆)→→九世祖骆孝先(字百源,配张氏、陈氏,住资中骆家沟)→→十世祖骆正荣(配张氏、廖氏,住资中七里沟,骆成骧高祖)→→十一世祖骆朝珩(又名骆朝玥,字廷拔,配张氏、刘氏、周氏,住资中七里沟,骆成骧曾祖)→→十二世祖骆恩升(字三聘,配蔡氏,住资中七里沟,骆成骧祖父)→→十三世祖骆腾焕(字文廷,配李氏,住资中七里沟,骆成骧父亲)→→十四世骆成驹(又名成骏)、骆成骧、骆成骖(住资中七里沟)。

资中骆成骧家族家谱(局部,3桢)

  (注1)骆成骧出生于四川资中骆家。四川资中骆姓的字派,是这样排的:“为(正)龙(朝)升腾,成凤岐鸣,有开必继,克振家声。谊礼肇述,乃兆光荣,世德宏远,永庆遐龄。”从进川始祖骆万钟到骆成骧,共计14世。从家谱的记载可知,骆腾焕生三子,即骆成驹(成骏)、骆成骧、骆成骖。骆成骧为骆腾焕之第二子。骆成骧家家谱,历历在目,四川资中骆家骆成骧一支,一世祖骆万钟由贵筑即今贵州贵阳入川,为迁川始祖,住资中北门。重庆酉阳仅仅根据一块牌匾,就断定骆成骧祖籍酉阳,并且推断为土家族,可乎?骆成骧家家谱,文字赫然,云南会泽某些人根据一点点道听途说的所谓“依据”,就断定骆成骧是其“养父”骆腾焕到会泽“做生意”、买回的李姓穷人之子,可乎?

  注释:

  注1:《资中骆成骧家族手抄家谱》,一套,骆凤恒、李育咸先生提供、整理。

  2、骆成骧外家的资料

  骆成骧出生在资中七里沟(即现资中县双龙镇状元村),生活在资中。小时候,他还到外婆家度过一段时间的读书生活。2022年2月,曾令琪与罗成根据新发现的骆成骧所撰《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

  (注1)经过严密的考证,我们可以明确两点:骆成骧外婆家在资中走马场;骆成骧曾在走马场读私塾,上学的地点是鸣凤书院。

四川资中走马场《李氏族谱》(民国元年壬子岁增修)


       走马场李家是大家,鸣凤书院原属李氏族人治学场所,族人亲戚也将孩子送来求学,其中不少中第、出仕者,骆成骧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骆成骧之母是李家族人(骆母与李家的具体亲缘详情待考),所以状元公从小就在外婆家所在地的李氏鸣凤书院念私塾。在《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中,骆成骧饱含深情地写道:“吾蜀山水形胜甲天下,灵秀钟毓,不乏慷慨志节、奋发有为之士。其达而在上,尽忠补过,宏济时艰;否则,伏乡闾,服食旧德、先畴,皆有以光大其门户。而又孝、友、睦、婣、任、卹,得实兴之六行。我质中李太夫子有焉!”

骆成骧撰《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部分)

       古代每十岁为“一秩”,也叫“一旬”。“一秩”是十岁。何氏太师母,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年)正月——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十一月,她的“年晋八秩”之年,应该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一文题下署款为“翰林院修撰骆成骧”,根据曾令琪《骆成骧年谱简编》

  (注2)骆成骧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乙未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骆状元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秋,担任贵州乡试主考官为止。结合这几方面情况,应该是,骆成骧在京师北京念及何太师母即将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正月庆祝八十岁大寿。当时太老师李质中先生虚岁77岁,也即将“进”八十岁,夫妻二人,同时庆祝生日。骆成骧于是挥毫写下《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既回顾太老师李质中先生的生平事迹,又褒扬何太师母一生的德行,于是就有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标题。

  (注3)骆成骧对资中走马场的外婆家(李家)是很有感情的。他中举后,制作了一块“经魁”匾额,送给外婆和舅舅家;中状元后,又制作了一块“状元”匾额,送给外婆和舅舅家。

骆成骧亲书“经魁”匾,赠送给外婆和舅舅家。原件现藏四川省资中县博物馆。

骆成骧亲书“状元”匾,赠送给外婆和舅舅家。

       原件现藏四川省资中县博物馆。文献斑斑,谱牒详详。四川资中是骆成骧出生、成长之地,是骆成骧的故乡。资中走马场李氏,是骆成骧的外婆家。骆成骧小时候曾在走马场读书,中状元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这些点点斑斑、具体可见的地方文献,岂容篡改!某些人意欲篡改骆成骧的籍贯,未必能够得逞!

  注释:

  注1:《修职佐郎李公质中太夫子暨德配何孺人寿言》,骆成骧撰,收入资中县走马场《李氏族谱》,民国元年(1912)岁次壬子增修版。

  注2:《骆成骧年谱简编》,收入《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曾训骐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注3:《骆成骧与资中走马场》,曾令琪、罗成撰,《方志四川》2022年2月22日,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01071

  3、清代关于抱养孩子的法律规定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为保证家族血统不乱、财产不流失,清代对抱养孩子有严格的规定。根据王跃生先生考证,中国近代之前家系传承建立在男系基础之上。已婚无子者要想获得生养、死葬、葬后祭祀的承担者和血脉延续之人,需在同姓血缘近亲中立嗣。这一做法得到法律、宗族规例及民间惯常的维护,清代,甚至民国初年依然如此。

  (注1)明清两代,法律对异姓为嗣,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明朝,依据《大明律》:“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杖六十;若以子与异姓为嗣者,罪同,其子归宗。”清代《大清律例》的规定与之相同。

  由此可知,并不是想抱养谁就能抱养谁的。历史岂容篡改!一个在四川资中生活了十几代的家族,岂能说改就改,被人随便张口一说,便变成了其他地方的人!云南会泽某些人打胡乱说,说什么骆成骧是骆腾焕到会泽“做生意”、买回的李姓穷人之子的说法,这种无稽之谈,难道能站得住脚吗?

  注释:注1:《清代立嗣过继制度考察》,王跃生撰,《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

  4、四川“长子不抱”的习俗

  封建时代,封建家族对抱养异姓孩子有着天然的排斥,宗族对待族人的异姓承继行为有多种抑制方式。封建律法对此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著名学者王跃生先生对此有着精辟而详尽的考证与说明。我们看王先生的权威论述

  (注1):

  (1)坚决排斥以异姓为嗣的做法

  不少宗族坚持立嗣过继在同姓同宗近亲中以应继、择爱方式确立,对违规者没有让步余地,主要是反对族人立异姓之子承继。

  康熙江苏毗陵长沟朱氏祠规:年长无子,挨择亲分之次子承嗣。不许用异姓螟蛉、甥、婿混乱宗支。

  康熙浙江上虞桂林朱氏祖训条章:若以异姓义男继后,紊乱宗族者,公同摈斥。

  乾隆四川罗江李氏规定:异姓乱宗,断不可也。倘有婿作子,及抱他人子者,宗长率众禀报,按律治罪,仍行改正,遣其子归宗。该族借助法律处置违例行为,可谓措施规范。

  同治广东东粤宝安黄氏:若以异姓、别宗壮年已冠者择立为继,永不得入祠、列谱、领胙等项,众当斥逐,以正本源。以宗族组织所能使用的处罚手段作为威慑,使族人打消这种念头。

  光绪甘肃天水张氏“平时条规”:族中乏嗣之人,不许收养他族为后;违者,由族长会众禀官。

  民国广西平乐邓氏:异姓乱宗,拟杖六十,这是以家法作为惩治违规者的手段,当然该家法是以《大清律例》为处罚依据的。

  以上宗族对异姓承继持不接受、不容忍的态度,并有具体的反制措施,意在杜绝这种现象。

  (2)禁止异姓为嗣者上谱

  在宗族社会中,名列家族谱牒之中是获得本宗及其组织认可的标志,也是一项基本待遇或权利。有悖逆之行者则被剥夺上谱资格,不被视为本宗后人,这是很重的惩处。宗族组织在事先不知或难以抑制族人的异姓承继做法时,则以不许异姓之嗣上谱作为最后惩戒手段。可以说,这是多数家谱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山东牟平县:继子最重血统,若畜异姓子为子,则族人不许入谱。

  河北交河李氏族家训:凡有晚妻带来之子不许叙入族谱,有犯异姓乱宗之例瑏瑠。

  浙江东阳上璜王氏:异姓不得乱宗,如有乞养异姓为嗣者,不载。

  江西赣南民众最重血统,凡乞养子不准入祠登谱,私生子亦然。较他处族谱将养子、私生子列入附录或加特别标记者不同。这是比较严格的做法,有血缘关系的私生子也被排除在外。

  同治年间,广东宝安黄氏家规:族有乏嗣者,至亲应继,不论家资厚薄,以必继为主。若至亲无可择,当择房亲;房亲无可择,当禀请房亲及族内尊贤,则同族合昭穆者,以承宗祧。不许取异姓为后。倘若取异姓之子为后,不许入祠列谱。

  清末江西南昌人刘思胜贸易在外,亲生一子,有误传其以钱买得此子,“族人信之,阻不上谱”。刘思胜于南昌县控告,被判令族长等“具结上谱”。这说明,能否上谱的确是宗族组织抑制异姓承继的手段。

  上述记载,有法为据,律例分明。在过去的四川(含重庆),家族中如果有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为子,家谱上要特别予以注明。比如:抚XX子为子。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家族血脉,也为了防止家族财产的流失。(见图)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嘉庆十一年(1806)版。右图第二栏,明确注明:炜,系抚入廷琮四子。意思是:曾宪炜,是抱养(过继)曾廷琮之第四个儿子为子的。

  除了遵循法律的规定,还有约定俗成的做法——“长子不抱”。所谓“长子不抱”,有两层含义:家有长子,不能再去抱养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儿子;自己家的长子,再穷也不会抱养给别人家做儿子。骆成骧父亲骆腾焕(字文廷)与夫人李氏生三子:骆成驹(又名成骏)、骆成骧、骆成骖。在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之下,骆腾焕会去抱养一个与骆家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的外姓人家之子来做儿子吗?用脚后跟想一下,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云南会泽某些人胡编乱造,说什么骆成骧是骆腾焕到会泽“做生意”、买回、“抱养”的李姓穷人之子,其说法荒谬至极,不值一驳!如果真如会泽某些人所说,骆腾焕置大清律例于何地!置自身与骆家于何地!置骆家子孙于何地!

  注释:

  注1:《清代和民国初期异姓立嗣承继问题考察———以制度为基础》,王跃生撰,《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

  5、骆腾焕的家世与人生节点

  假设按照云南会泽某些人的说法,骆腾焕到云南会泽“做生意”,“买回”一个李姓之子,带回四川资中,“抱养”为己子。而那个李姓之子,当时7岁。(注1)(见图)


  云南《会泽县志》附录之传说,会泽某些人肯定“李姓之子”7岁被“买回”“抱养”到四川资中;此子在会泽某些人笔下就是“骆成骧”。我们照此推论:骆成骧生于1865年(会泽某些人也是承认的),其7岁应该是1872年。那么问题来了:骆腾焕,生于道光庚子年(1840),卒于民国壬子年(1912)。骆腾焕于同治九年(1870)中秀才,时年30岁。

  (注2)按会泽某些人的说法,那一年骆成骧才5岁。骆腾焕拼命苦读、参加科考还来不及,居然还“好整以暇”,跑到几千里外的云南会泽去“做生意”?简直可笑!骆腾焕的情况,有骆成骧同年进士郭灿的记载:“先生生三岁而孤,束发受经于祖父廷拔公……当是时,先生家贫,母蔡太恭人与叔母同室孀居,分夜迭织,机声常达旦不辍。廷拔公课既严,太恭人亦不少宽假,先生昼则入市,以布易线,得奇赢佐薪米,又以其余施善事;夜则于灯下读,机声、书声互答者,盖二十余年。……补诸生后,家债渐积,日入城市。以太恭人故,夜分必归。每夏雨冬雪,左执盖,右持灯,踽踽行泥淖中三十里许,归述诸所见闻,博太恭人欢,率以为常。”

  (注3)骆腾焕早年家贫,考中秀才之前,最多就到过离驻地6公里的资州州城和附近乡场。一生践行孝道的骆腾焕,能离开自己寡居、小脚、需要他天天照顾的母亲么?会泽之谬说,可以休矣!

  注释:

  注1:《会泽县志》,1993年出版,附录。注2:《骆成骧与资中走马场》,曾令琪、罗成撰,《方志四川》2022年2月22日,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01071注3:《年伯文廷先生六秩寿序》,郭灿撰,见《骆状元诗文注》(官长驰、官郭雄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6、清代官方及后世权威的文书记载

  关于骆成骧的籍贯,其实清代的一些文件、档案,已经准确、直观、清楚、明白地记载着。请看——其一,骆成骧殿试卷(清代国子监官刻本)。

骆成骧乙未殿试卷,清代官刻本

  这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骆成骧中状元的殿试卷,为清代国子监的官刻本。按照清制,每一届进士科考试之后,“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试卷,都要刻出来,颁行天下各级学宫。这上面的籍贯、履历,为参加礼部会试、保和殿殿试,举子亲自向皇帝和礼部上报的资料。如果这个资料乱填,则有欺君之罪。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探花商衍鎏(1875—1963年,诗书画家,文史学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及江苏、广东两省文史馆副馆长),在书中就清朝各种考试的定制、场规、考法、考官等作了详细的记载,为了防止冒籍,考生在试卷上填写姓名、籍贯、三代已仕未仕存殁之履历,出继者兼填本生三代。考生互结,廪生保结。如有不实轻者取消考生资格,重者腰斩,谁敢以身试法?殿试策最前面,骆成骧亲自开具的祖上三代“脚色”,那是绝对真实的,这里不能也不敢造假。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商衍鎏著,股肱出版社,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再版。

       在骆成骧的履历中,明确注明:“曾祖朝珩,未仕,故;祖恩升,未仕,故;父腾焕,未仕,存。”这里,骆成骧开具的“三代脚色”(曾祖父、祖父、父亲)清清楚楚,“资州人”的籍贯明白无误。敢冒犯欺君之罪的风险,胡乱开具自己的籍贯、履历吗?显然不能。这是目前最真实、最详尽、最权威、时间最早的关于骆成骧的籍贯与履历。这样权威性的资料,任谁,也否定不了!其二,吏部、礼部档案。

  (注1)(见图)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骆成骧丁母忧请假奏折。这个档案资料中,明确写道:“再据阳曲县详称:翰林院修撰骆成骧,奉命典试贵州,驰抵湖南,遵旨回京,遂由河南改赴山西行在。闰八月十八日,行至太原,适接家信,知亲母李氏于七月初七日在籍病故。例应丁忧,即行奔丧回籍。”档案中的“亲母”也就是亲生母亲。这也证明骆成骧的亲生母亲李氏在资州(资中),并非会泽某些浅人所说的在云南会泽云云。除了官方的权威记载,权威的学术机构的记载也很多。比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权威机构收录,其记载非常清晰。(注2)(见图)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或称数据)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简称CBDB)是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代研究中心及中文在线四方共同合作打造的记录中国古典数据的数字人文资源平台。其远程目标在于系统性地收入中国历史上所有重要的传记资料,并将其内容毫无限制地、免费地公诸学术之用。截至2015年4月为止,本资料库共收录约336,000人的传记资料,这些人物主要出自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收录人物其中以唐、宋、明、清的人物传记资料最为充实,真实。在人物编号373657清楚地写明:骆成骧朝代:清籍贯:资州直隶州。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或称数据)库对骆成骧的记载:再比如,权威性的《中国状元大典》的记载。该书编者毛佩琦,是“毛遂自荐”毛遂的后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告诉我们,在他编写的《中国状元大典》上,经过研究、考证,他明确写道:骆成骧是四川资中人。

《中国状元大典》的记载

  注释:

  注1:本资料由骆萧萧提供。骆萧萧,骆成骧之玄孙。1979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现任北京大恒炫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注2:本资料由骆晶提供。骆晶,骆成骧之玄孙女,1979年生,考入四川大学,获新加坡教育部全额奖学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新加坡资深工程师。

  7、骆成骧撰写的诗歌

  骆成骧母亲逝世后,他最终没有去贵州主持秋闱,而是直接于1900年夏秋之交,回到资州,安葬了母亲后,就在籍守制(守孝)。守制期间,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为了贴补家用,另外一方面,也为了不至于荒疏学业,骆成骧就在资州城有名的重龙山永庆寺,开馆授徒。时间长达两年多,一直到1902年11月丁忧期满,才又从资州出发北上复职。

骆成骧开馆所在地资中重龙山永庆寺三贤祠,王兵摄

  骆成骧所开之“馆”(私塾),就设在重龙山的“三贤祠”。守制期间,骆成骧写了关于资州一系列的诗歌,主要有:《资州重龙山三贤祠》《君子泉消夏》《珠江夜月》(辛丑年,1901)《资州东塔呈廖湘波先生》《自资州赴京》(1902),等等。除此,其他关于资中的诗歌,骆成骧还写了很多,都收入了他的文集《清漪楼遗稿》,民国三十七年(1948)由其长子骆凤璘作序、出版。

  8、资中地方志的原始记载

  四川资中是骆成骧出生、成长的地方,资中的地方志对骆成骧家族有多处记载。关于骆成骧,《资中县重修资州志》(民国十八年,1929年版)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民国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卷五·人物志·宦业》的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出版州志不仅详尽地记载了骆成骧的几代祖先,还录存了他的状元卷文字内容。关于骆成骧,州志记曰:

  骆成骧,字公骕,资中舒家桥人。其先祖,明季始迁蜀。高祖朝珩(按:“高祖”应为“曾祖”),以岁积馆谷,捐修孔庙四百金。新牧莅任,遇礼庙,见勒石,以为巨富,询悉寒畯,乃大惊。叔高祖妣廖,老而贫,来依。曾祖妣蔡,事之如子妇。廖九十五年,临终呼蔡至,曰:“汝事我孝,愿汝子孙皆贵显。”父廷焕(按:“廷焕”应为“腾焕”。下同),幼常以母蔡织,贩于市。后折节力学,年二十九,入泮,旋食馆。成骧九龄即随父读锦江,时丁文诚督川,创尊经院,延湘大师王壬秋主讲筵,院生皆由学使调入。成骧得尊经,父执诲,学益富。十四为文即奇迈,归应州试,同郭灿、周如汉,皆为州牧贵筑高怡楼聘衡文杨锐、胡延、范溶等所隽拔。成骧尤奇,特试,终置首选。遂入泮,食廪。后,岁试以第一复入尊经。癸巳举于乡,甲午举春闱,踬留京师,大困。父廷焕来瞻,尤勖苦学。旋得友荐,教八旗,窘稍杀。乙未,成进士,时值新政初颁,殿试,廷焕谕以直对,庶不负我所教,卒弃,亦无悔。乃入。……景帝赏,钦定一名。

  地方志的作用、功能,不用我们多说。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资中县重修资中志》,资料详实,无可辩驳。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供奉有资中先贤骆成骧的牌位。


  结语

  骆成骧,土生土长的四川资中人,他生于资中,葬于资中。在巴蜀大地(四川和重庆),一百余年来,骆成骧一直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受到四川(包括重庆)人永远的尊敬。现在,骆成骧和夫人韦氏的合葬墓,静静地卧在骆成骧的出生地四川资中双龙镇状元村桂花梁子上;在骆成骧墓的后面高几米的地方,静静地卧着骆成骧的父亲骆腾焕和夫人李氏的墓。这里,已成为资中县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春夏秋冬,来这里凭吊的文人墨客、大中小学生、文化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可谓络绎不绝。墓地所在的桂花梁子山下,七里沟的水还在哗哗流淌,三星桥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横跨在七里沟上。骆成骧晚年念念不忘的老家资中的水稻、甘蔗、红橘、橙子、油菜、冬尖、鲶鱼、花生糖,还在这片土地上一如既往地生产着。



  上图,当代作家曾令琪在骆成骧父母骆腾焕、李氏合葬墓前留影;下图,资中县文联副主席胡海(左)、顾建德(右)在骆成骧及其夫人韦氏合葬墓前留影。

  骆成骧是四川资中骆氏的骄傲,是中国骆姓人的骄傲,也是资中人的骄傲,更是巴蜀大地四川、重庆上亿人的骄傲。他的刻苦好学,他的努力上进,他的耿耿风骨,他的爱国爱乡情怀,他的文化教育功绩,已深深地铭刻在巴蜀的山川,流淌在巴山蜀水,流淌在我们的汩汩血液之中。有谁能凭空夺去?!

  资料提供,特别鸣谢——骆成骧状元之侄骆凤恒高级工程师,骆成骧状元之孙女骆荔华教授,骆成骧状元之曾孙骆鸣津研究员,骆成骧状元之曾孙女婿李育咸副教授,骆成骧状元之玄孙骆萧萧总经理,骆成骧状元之玄孙女骆晶资深工程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姜飞博士。

  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于四川

  “会泽县志”中有两处不实,一是骆状元根本沒状元府;二是状元的父亲很穷,根本拿不出十两银子。我奶奶说乡下蚊子很多,她到十八岁都没睡过蚊帐,被蚊子咬。状元父亲自已很穷,到处借钱,每次债主要他还钱,他总说等儿子考上状元还(他一直相信儿子会考上状元)有次过大年,人家到他家要求还钱,并说不还钱就在他家吊死。状元父知道是逼他的,就说您要吊我给您找绳子,结果对方也无耐,只好悻悻走了。后来儿子考上状元后把所有欠的钱都还清了。所以说,花十两钱子买是想当然编的。奶奶说,我们读书要讲营养吃鸡蛋,二舅公(状元)在成都读书就吃点随菜(像现馆子里的酸莱小菜)可见经济困难。所以编假话的连骆家的家庭真实情况都不知道,可见真伪不是不言而喻了吗?

  我是周嗣铨,骆成骧是我的亲舅公,以此文为证。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周嗣铨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