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千年古杏今犹茂,红色文旅共婆娑

四川文化网 2024-8-17 20:50 155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讯 (通讯员:黄毅、陈彦宏、雷岚)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川”越823访谈调研团达州小分队赴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杏树村在脱贫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效、有益 ...
       四川文化网讯  (通讯员:黄毅、陈彦宏、雷岚)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川”越823访谈调研团达州小分队赴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杏树村在脱贫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效、有益经验。

  杏树村里杏花开,红杏产业幸福来

  在与当地村委会干部的深入交流中,我们得知杏树村全村705户2628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671人。为带动群众增收,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村里决定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红杏产业。实行“农户+基地+专合社”模式,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以此增加收入,提升村容村貌。

  为支持“巴山红杏”产业的稳定发展,村委会还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掌握专业的杏树种植技术,适应村内巴山红杏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杏树村巴山红杏面积已达1200余亩,年产量达约2万斤。成功注册了“巴山红杏”商标,申请了“地理标识性”农产品保护。目前,巴山红杏产业已经成为杏树村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特色产业项目。也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路通饮水教医全,杏村脱贫展新颜

  除了特色产业如“巴山红杏”的蓬勃兴起,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升也被视为这场战役中的关键一环,受到了乡镇及村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乡镇村政府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铺设了多条通村公路,构建起一张多元化、便捷化的交通网络。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历史困境,与此同时,饮水安全工程的深入实施更是成为了民生改善的亮点。作为保障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一环,该工程有效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与可靠,让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在教育领域,杏树村村委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致力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在医疗方面,村委会努力将全体脱贫户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中,保证村民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因病致贫的风险。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文旅融合兴产业,民生福祉乐无垠

  杏树村因村口一棵千年古杏树而得名,又因红军当年在此驻所而闻名,在该村孙家榜至今保留着红军当年临时住所、医院和水井,因此该村红杏冠名为“巴山红杏”。

  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杏树村保存了众多完整的红军历史的珍贵遗迹。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深入挖掘杏树村红色资源,打造“党史教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该村一手抓红色基因的传承,一手抓红杏产业的壮大。如今的杏树村红色遗址遗迹星罗棋布,红色讲解员队伍日益壮大,红军故事的浸润,赋予乡村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景观体验,“党史+文旅产”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让杏树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随着红色文化的璀璨绽放与深入人心的传播,村民自发地紧随党的步伐,“比学赶超、共同致富”氛围日益浓厚,且成效显著,杏树村荣获2023年度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县级模范户”有12户。红色,是杏树村最亮的底色,以红色文化引领红杏产业发展,深度挖掘“红色元素”,让将传统耕作转型为引领地方经济的主引擎。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东、农房变客房,“红色优势”成就了“民生福利”。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于杏树村依托当地自然环境和红色历史文化的发展模式的了解,我们看到了诸多乡村发展道路。村民的热情、喜悦、积极乐观使我们感受到脱贫攻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支持乡镇的发展,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作者: 黄毅、陈彦宏、雷岚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