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现场︱“自然决意”艺术展亮相成都东来艺术

新文人画院 2024-8-30 13:06 2844人围观 艺术动态

2024年8月25日下午,“自然决意”艺术展在成都东来艺术拉开帷幕。

展览现场

       文化网讯 2024年8月25日下午,“自然决意”艺术展在成都东来艺术拉开帷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东来艺术出品,陈伟才策展,bohao联合策展。参展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陈伟才、张凯琴及韩国艺术家金顺任 (Kim Soonim)、田元吉( (Wongil Jeon)  。据了解,本次展览依托于四位艺术家在云南丽江老君山海拔2700-3500米左右的阿纳果自然环境中的游走。在高原的山中,它们经历了溪流、草甸、森林、峡谷、村庄等,在为期一周的驻地项目中,创作出了近80件作品。展览筛选出其中的20余件,以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与自然环境互动,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找到自我相应的位置,并通过一种日常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艺术行为。

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家陈伟才

       在首次担任策展人身份的艺术家陈伟才看来,“自然决意”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决心及决定。这种决心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或外在“强迫”,而是在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决定强调的是一种自发性和顺从内心本能的决意。这在现场性的艺术实践中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要素。所以与其带着某种想法开始工作,反倒不如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想去行动的缘由。把词拆开,即自然和决意。自然在我们的理解中有两层含义,一为向外指向自然环境以及外部世界,一为向内指向人的心态以及人的状态。而决意,则表达了一种坚定的态度。

本次展览艺术家、阿纳果国际自然艺术驻地项目召集人张凯琴

       虽然四个艺术家所处地域、理念各有差异,但大家都有着同样的在不同环境下现场即兴的激情。观众进入展厅,也可以从照片和视频中感受艺术家们各自不同的创作:

田元吉展出作品

       韩国艺术家田元吉,199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架上和户外装置、摄影和绘画工作。目前在韩国京畿道安城市的Sonahmoo艺术空间工作和生活。

       从学生时代开始,田元吉和Yatoo一起在自然艺术领域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自然艺术,强调与自然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作为“结果”的“作品”,并不是将创作者的想法强加于环境,也不是单纯的将其作为材料或场所使用。艺术家们试图运用五感与自然建立不同的联系,同时认识自身,甚至抛弃人类文化中强加于自然的定见、名称和知识,拥抱本真的面目。

       自1982年以来,田元吉一直在探索艺术表达与树叶、石头和阳影等自然物和材料的关系。这些自然界中短暂而直观的艺术作品与摄影联系在一起,成为绘画和装置的重要灵感。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凭借自然的生命力,创造性所开启的想象力,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发展和扩展的过程,使观者意识到空间与物件作为一个未知实体的意义。

左一作品:田元吉 《移动》 视频 44秒 2024年丽江·阿纳果

田元吉 《水线》 2024年丽江·阿纳果

​田元吉 《牛粪与草》 2024年丽江·阿纳果

       “视频《移动》中,田元吉对一棵1500年的桦树产生了兴趣,并对在大树旁同根的小树进行了摇晃,仿佛某种动物正在经过一样;作品《水线》中,艺术家关注到横亘在两块石头中的树枝,并用手指沾水,将阳光下树枝的倒影进行延伸,非常巧妙的将自己的想法悄悄放进去。”陈伟才导览时介绍,在阿纳果国际自然艺术驻地的项目中,田元吉的作品跟当地的生态文化相关,在创作中他非常重视跟自然的交流,并认为应该把艺术还给普通人,即便是一个村民,也可以在自然当中创作。

陈伟才展出作品

       陈伟才生于福建古田,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他喜欢即兴式地创作,从生活中选择必要的“材料与环境”进行雕塑尝试。他对自然的理解更为广义,不仅包含一切可抓握的(物质),也包含不可抓握的(空间环境,时辰,过程,人与人与物的关系,地点/位置等等),两者并不二分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因为,他的创作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唯一的形式,雕塑,装置,摄影,录像,甚至绘画,都是他探索的路径。正是这种理念促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重视意识的流动性和材料的变化,把事物视作为一种过程的当下状态。他多次受邀请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展览及艺术节,其作品被澳洲白兔美术馆,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上海市普陀区政府,深圳市地铁等机构收藏。

陈伟才 《被拉的松萝》 松萝、树林 2024年丽江·阿纳果

陈伟才 《树枝及地》 75x100cm 冷杉、18个石头、河边 2024年丽江·阿纳果

​陈伟才 《拨水见石》 视频 0分29秒 2024年丽江·阿纳果

       《被拉的松萝》中,他将长在高山上一团乱麻的松萝摊开,有规律的将其进行悬挂;《树枝及地》中,陈伟才将18块石头放在冷杉树上,使得树枝刚好触及地面。陈伟才在创作中倾向于从“即时雕塑”的维度出发,关注的是此时此刻在此地的行动过程中自身的状态。他将事物视为一种过程的当下状态来对待,并试图呈现出物我无隔的状态。他所理解的自然,除了大自然,还可以是绿化带、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因此在作品中会将这些进行链接。“我所接触到的材料不仅仅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你我之间的关系。在创作中,我曾经有过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这次展览除了艺术家的身份,我还是策展人。这些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在自然的工作中找到对应关系,我更愿意让观众知道这场展览是如何呈现的。”

左一:金顺任 《石头之间等待太阳》 视频 2分钟 2024年丽江·阿纳果

       韩国艺术家金顺任,2007年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雕塑系,她对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从中所衍生关于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成长于大自然的她善于经由观察、探索与创作发掘在地特色与事件。长期以来,她将自己定位成艺术家与编织者,透过装置、雕塑、录像、摄影、行为和绘画等不同手法,结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物件,来呈现她所发掘的故事。金顺任以自身的居住区域为创作基础,尝试诉说当地环境与居民外在与内在的丰富样貌;透过在地搜罗到的材料,来决定最后的表现形式,而过程中所听闻的故事 、发掘的现象,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等,皆会被她纳入创作考量。

金顺任 《离开的树叶》 2024年丽江·阿纳果

金顺任 《流淌的石头》 2024年丽江·阿纳果

       张凯琴导览时讲到,金顺任在自然中时常以一种辛苦劳作的姿态,非常慢的方式进行着创作。因此,不仅是空间和图像,时间在她的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维度。视频《石头之间等待太阳》中,艺术家将自己置身在牧场当中,头顶一块石头,感受天地之间的溪流和沼泽地所发出的声响和动静;《离开的树叶》中,她将枯萎的叶子一片片拾捡起来,按照顺序用一种欣赏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它们。这些作品中,观者不仅可以感受人与空间的关系,也唤起了人工环境中人与自然的重新联系。

张凯琴展出作品

       出生在云南,现长居于深圳的艺术家张凯琴,2010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毕业取得艺术硕⼠学位。她的创作⽅向始终关注“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她所理解的“艺术”并⾮仅是 “物”的存在,更是基于不同视⾓的连结过程。张凯琴的作品涉及⾃然艺术、装置、雕塑、绘画、公众活动等不同媒介,试图以艺术作为⼿段,探寻这些关系的边界、平衡点以及建⽴新的连接。作为本次阿纳果国际自然艺术驻地项目的召集人,她曾参加过多次Yatoo-i的自然艺术驻地,并认为自然艺术驻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艺术家群体珍贵的艺术修行”和“将艺术还给每个普通人”。同样,她在深圳发起的艺术项目“握手302”也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去做各种尝试。

       去到韩国参加过自然艺术驻地后,张凯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在她看来,不需要提前预设方案,一群艺术家一起到野外,按时集合,出发,四散做作品,准时回来,晚上再进行分享的过程是非常享受的,自己也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快乐和艺术所带来的滋养。因此,在这些契机之下,促成了她组织阿纳果国际自然艺术驻地项目,邀请其他三位艺术家同行。“我们在深圳和其他城市也组织过自然艺术的创作营,这次主要支持我们在地创作的是田野学校阿纳果学习中心。7天的时间,艺术家们安安静静的创作,重新找到了跟世界,跟艺术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为了产生结果,不如说是一种方法。”

张凯琴 《在金沙江发现彩虹》 2024年丽江·阿纳果

张凯琴 《当你称它为沙漠时》 视频 7分8秒 2024年丽江·阿纳果

张凯琴 《绿色圆圈》 视频 4分49秒 2024年丽江·阿纳果

       作品《在金沙江发现彩虹》,是张凯琴将金沙江上游“长江第一湾”石滩上发现的漂亮石头,以色谱的方式进行的摆放,借由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还原出一道“彩虹”;视频《当你称它为沙漠时》和《绿色圆圈》中,张凯琴不断给高原植物浇水或用手指沾水湿润苔藓,使得他们重新变绿。对于长期生活在深圳的她而言,借由这些简单的动作,同时在探究看上去很荒芜的“(文化)沙漠”,如果重新被给到滋养,会不会发生变化?

展览海报

       “反正这一切来的很突然,结束的也很突然。” 阿纳果的白族村民李有才在日记中描述了这群艺术家驻地时给她的感受,一同去到山上时她发现有的艺术家蹲着,有的慢悠悠的走着,突然又停下来观察四周。这些不解的行为让她甚是奇怪。

       看过本次展览后,周丁写道: 阿纳果的居民学着艺术家的姿势蹲下之后,看到的一切:熟悉的花草不仅被放大了,而且变得新奇和陌生。艺术工作的某个方面,就涉及制造这样的停留,它是材料与成品之间的,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松萝被梳理、牵连在一起,枝丫一点点被岩块压弯垂地,枯叶和石头在水中离开又回归,为小木棍顺流补影,为弯曲的树干如增重负,让休眠的地衣苏醒,让缤纷的水渚汇出彩虹……就理解而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固然多样,就感受而言,同一种平衡和顺畅也确切无疑:在创作与观看、艺术与大众、自然与人工之间摇曳着的,是去行动的决意,也是可理解的自然。

现场嘉宾合影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前往青羊区奎星楼街9号明堂创意园区B区3楼观看展览。

原作者: 特约通讯员李璞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