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近日,青白江区高中思政教师齐聚成都市川化中学,共同参与2024年青白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比活动,来自川化中学、大弯中学、鸿鹄高中、为明学校和城厢中学的五位高中思想政治课老师代表大展风采! 第一节课由来自川化中学的王芳老师主讲,主讲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本节课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导入,并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视频为素材,抛出问题“你是什么时候觉得中国强大了?”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并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进入新时代的意义,让学生切实理解并认同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新时代。其中穿插电影逆行人生,进而引出“变”与“不变”,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不变,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要充分发挥国家、党和人民的作用。 本节课紧扣主体,老师以视频、材料、电影等为素材,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一起概括出主要知识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知识中获取成就感,有利于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由来自大弯中学的夏晨晓老师主讲,主讲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节课以一个视频为导入,并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分为寻梦、知梦、圆梦三个环节,并把书本只是贯穿于三个环节之中,每个环节都有材料和视频作为支撑,并强调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任务;其次,还要加强党的建设;另外,还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四个”自信;最后,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在课程中引发学生思考:2050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从学生的描述中提取概括关键词,由此回顾我们寻梦、知梦、圆梦的三个过程,另外提出如何反驳:“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得出结论只有话语权才有尊严,因此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本节课框架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问答、讨论、总结等环节缜密,材料新且与主题联系紧密,重点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国家、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第三节课由来自鸿鹄高级中学的田姗姗老师主讲,主讲课题为:伟大的改革开放。本节课以老师清唱歌曲《走进新时代》节选片段为导入,并以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为三个议题,并根据改革开放每个阶段的特点,用青白江的变化一一对应。改革开放的起点对应青白江“蝶变”的启程,用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青白江区和改革开放后的青白江区形成对比,从环境、医疗、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蝶变”的过程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对应青白江区“蝶变”的征程。以青白江作为中欧班列的始发点,指出青白江进一步对外发展,指出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意义对应青白江“蝶变”的前程,以改革开放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为例,指出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本节课课程设计新颖,把改革开放这个宏伟而庞大的概念,用青白江的变化以小见大,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以丰富的材料、图片和视频为支撑,层层深入,有利于带领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寻找答案。 第四节课由来自为明学校的康乐老师主讲,主讲课题为:伟大的改革开放。本节课以视频:回顾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过程为导入。并且从三个环节入手,第一环节,忆往昔,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追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印记,引出改革开放的历程;第二环节,看今朝,讨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意义,梳理总结改革开放的国内和国际意义;第三环节,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绘恢弘画卷,让学生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本节课以三个环节入手解读改革开放,并且每个环节都准确、恰当,让学生既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又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开革开放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重要意义,可以很好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 最后一节课由来自城厢中学的王艳秋老师主讲,主讲课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本节课以成都的图片为导入,引入新课新发展理念,并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为总议题。并分为三个子议题:回望来时路——“乡村振兴”为了谁,以新时代,新乡村为关键词,明月村的前世今生和如今发展的旅游业两则材料进行佐证,以此概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原因和要求;走好脚下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新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切入口,五则材料分别展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要求分组讨论每个材料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和成都市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展望未来路——共绘高质量发展美好蓝图,以蓉城之美,携手共创,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为成都发展建言献策。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子议题,每个子议题为一个环节,并在子议题的基础上,结合成都的发展概括关键词,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让同学能在材料中寻找答案,目的在于建立理论与学生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五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大展风采,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教学风格和方法各有千秋,有利于同学们在不同老师的带领下激发学习和思考积极性,有利于老师们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