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阆中学者参加沈括研究学术大会:春节故乡与钱塘古都的千年交汇

四川文化网 2024-9-25 10:37 54人围观 文学动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九百多年前,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张载掷地有声,“横渠四句”作为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成为中华优秀儿女的精神标杆和千古绝唱。  春节发源地,阆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九百多年前,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张载掷地有声,“横渠四句”作为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成为中华优秀儿女的精神标杆和千古绝唱。

  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四川阆中,自古为川北重镇。为中华本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千多年前,来自民间的西汉著名天文学家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有完整实物数据的首部优质历法:《太初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颁布《太初历》,并改当年为“太初元年”,作为全世界华人及华人文化圈影响力最大的节日——中华传统“春节”,从此恒定,迄今已经2128年。为铭记西汉著名民间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巨大贡献,2004年,经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中国国家天文台把一颗编号为16757号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春节老人”、春节福祖、春节先圣。“中国年”的代表人物:“年爷爷”。入选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落下闳的故乡四川阆中被国家命名“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作为春节故乡成为中国春节的重要发源地。“年爷爷”落下闳被誉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列入世纪文化遗产的良渚古城及良渚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作为吴越、南宋立国的国都“杭州”,被誉为“东南第一州”。九百多年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沈括是中国历法史上重要的变革者,他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其著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979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把一颗编号为2027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2024年9月21日,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一场全国瞩目的学术盛会,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用两个“最”字给予高度评价的两位巨星:16757号小行星的主人落下闳与2027号小行星的主人沈括,终于迎来了千年之后的首次“千里交汇”。由杭州历史学会、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杭州市历史学会沈括研究专委会、余杭区沈括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隆重举行。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杭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杨毅,余杭区政协主席沈昱,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等省、市、区各级领导,来自北京、四川、海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当天的成立大会和学术交流会。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同志到会讲话,向研究会成立大会表示祝贺,他指出,沈括在中外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研究会的成立,既是对历史名人的致敬,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相信在研究会的努力下,沈括的科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研究会的成立也将为杭州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天的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向当选的研究会的名誉会长、顾问、会长颁发了聘书和标牌。在成立大会上,与会者首先共同回顾了沈括的生平和科学成就,来自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的沈庆跃、周膺等六位专家和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沈括研究的学术成果。著名的沈括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祖慧,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堂等品牌栏目特邀主讲人、著名学者钱斌,分别肯定了沈括在历史上重要地位,分享了沈括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就深入研究沈括和活化利用沈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的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还将征集到的全国各地学者撰写的49篇论文集结汇编成《沈括研究论文集2024卷》,供与会领导和人员学习交流,为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科学巨星沈括不仅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还以其博大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宝贵科学遗产。

  千里相逢,千年交汇。中华太初纪元首倡者与推广者、中国首部历法纪元和改革的专著著作权人、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演讲嘉宾、阆中市文联(社科联)副主席、名城研究会研究员陈恒向大会提交了《刍议沈括“十二气历”与中华传统历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学术论文,携带出版的《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24节气历研究》、《中国春节发源地阆苑探秘》两部学术专著,登上演讲台用激情四溢、慷慨激昂的演讲和36张丰富多彩的PPT,向参会的领导和所有的嘉宾讲述了春节故乡与钱塘古都的千里渊源,落下闳与沈括两位科学巨星“千年交汇”的缘由。演讲内容阐述了沈括“十二气历”历改理论的重要历史意义;呼吁推出以春节纪元为推荐方案的本土积累纪年方式实现国家形象构建,倡议开展一次中华传统历法“大变革”来实现传统文化复兴。并介绍了自己作为中华纪元倡导推广者对中华传统历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探索、思考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同时向所有嘉宾发出邀请,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我在阆中等您……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历法犹如一个国家和人民的作息时间表。在当今中国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主要通用两套历法。一是公历,又称西方阳历、格力高利历,实质是基督教历。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年(即一个回归年)而制定的历法。从大明万历十年逐步向全世界推行,民国初孙中山先生引入中国。今年是公元2024年,这个数字就意味着距离耶稣降生2024年。二是俗称的“农历”。是依据月亮的阴晴圆缺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来制定的历法,12个朔望月即一个朔望年的时间长度与一个回归年时间差了约11天时间。如果不对朔望年长度加以调整,长久就会出现四季颠倒的情况。落下闳制定《太初历》采用了“章闰法”置闰达到朔望年与回归年的实际时间长度平衡一致。但是,由于回归年与朔望月两个数字互除不尽,历日与节气脱节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历法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从四季气候看,现行西历的“一年四季”的冬季横跨两年,并不适合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四季气候。作为科学严谨的历法之纪年,居然以推算的耶稣的“圣诞”为历法开元之年,十分荒诞。由于儒略历置闰不科学,教皇改历时便删除了1582年10月4日至10月15日共10天时间,历史有断层。月长任由教皇删改,如7月因为教皇凯撒生日硬加1天,8月因为教皇屋大维加冕“奥古斯都”硬加1天,2月份因为属于丑月、行刑月硬砍减2天。遗憾的是这样一种不科学的历法,却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历法。中国传统的农历作为一种“阴阳合历”,与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四季气候完全相契合,是真正适合中国的科学历法,但存在诸多尚待后世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历的日历表无法逐日恒对西历。重要节气与二十四节气交接日对应西历的日期始终“上窜下跳”,无法用农历的日期标识身份证和重要节日等。农历的纪年方式仍然单一使用传统的“干支纪年”,循环反复,不能做到“便统计”和群众实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可奈何地成为了西方阳历的附庸和“跟班”。

  当前,在世界不少国家或地区中,对内均使用深含自己文化基因的本土纪年。如日本至今仍使用天皇年号纪年(令和纪年),中东国家使用伊斯兰教纪元,朝鲜从公元1997年开始使用主体纪年取代公元纪年。信奉佛教的泰国、斯里兰卡使用佛教纪元,泰国人的身份证上的日期今年是泰历2567年。印度历以公元78年为印度历的纪元,今年为印度历1946年,目前印度尚未颁发全国统一的身份证。这些国家或地区只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用基督教纪元——所谓“公元纪年”。如果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各自用本土历法标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仅这两个大国的人口就占全世界人口的40%。作为一个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长期永久单一使用耶稣生诞纪元,虽简单方便实用,但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不利于国家形象的构建,耶稣生诞纪元与格里高利历的全世界通用,本质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现实表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何真正做到对中华传统历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陈恒在演讲中说,九百多年前,中国历法史上重要的变革者沈括在其代表作《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出中国历法应全面走向太阳历法为主、正朔阴历为辅的“十二气历”理论。自己与学者张启斌老师已经分别出版三部学术著作来阐述中华纪元与中华阳历的纪元理论与历改方案。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也编制了《中华阳历》日历表。致力推广中华纪元与天文历法现代化,已经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主要课题。在2023年11月1日召开的“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上,陈恒首倡在中国推行“中华太初纪元”和“中华阳历”,复兴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新形象。并提出改历的初步方案,已经引起多方关注,被中省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仅《中国都市报》的网络点击率就高达15万人次以上。中华太初纪元的实质是“春节纪元”,而中华阳历的实质就是沈括的“十二气历”。中华纪元可以有多个选择,如黄帝纪元、孔子纪元、共和纪元,百年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也曾反复探讨。而中华阳历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沈括的“十二气历”。我们认为,春节纪元是最科学、最完美、最有利于中华文化推广、最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值得推崇的本土积累纪年新纪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华纪元与中国历法改革的道路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历史必将铭记先知先觉、先行者付出过的艰辛和努力!

  推广中华纪年,推行十二气历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一经抛出引起与会代表的热议和讨论。在当天的会议上,学者张启斌也带着著作《中华平气法24节气恒日万年历》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予之说,沈括十二气历与中华历法现代化》的主题演讲。央视“百家讲坛”等品牌栏目特邀主讲人、著名学者钱斌教授在演讲中说,阆中的同志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们推新纪元、研新阳历,登录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发出改历改元倡议,做的非常好,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大家一致认为,天文历法是一个国家科学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是历法古国,中华民族以伏羲的仰观俯察和愚公的矢志不渝之精神,筑起了传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脊梁。中国古代天文学建数非凡,遗泽长久,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骄傲。春节老人、“年爷爷”落下闳与科学巨星沈括在杭州的千年“交汇”,标志着中华纪元与中华阳历的推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让落下闳与沈括牵起手来,一定可以告慰两位“巨星”,开启新时期中国历法改革的崭新篇章。


  明月几时有,相会在杭州。在会议开始前,正值农历甲辰龙年八月十五日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来自四川阆中的中国首部历法与纪元的专著著作权人、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发出改历改元重要倡议的陈恒先生伉俪,来自江苏宜兴的中华平气法恒日历研究学者张启斌先生伉俪,与浙江杭州知名学者刘滨祝先生,浙江省沈括研究会等相关同志,拜谒了位于余杭区安康医院里的“沈括墓”,相聚在西子湖畔的浙江德清清胜禅寺,大家共赏明月,共研中国历法改革科学方案,共探中国历法改革成功推进之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矗立在钱塘江边的“六和塔”默默注视着天上的明月和江边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轮圆月照耀着西湖之畔的雷锋塔,波光粼粼的西湖不时反射出阵阵星光,犹如揉碎后的万家灯火。在德清禅寺,大家一起点亮心灯,共同许下最美好的心愿,祝愿伟大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阖家团圆。大家坚信,让天文巨星落下闳与科学巨星沈括牵起手来,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沈括巨星的千年遗愿,在大家的共同谋划,持续努力,中华纪元与十二气历,一定能最终取代西历,颁行天下,惠泽万民,中华传统历法一定能够点亮世界,照耀全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迎民族文化复兴的早日到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什么要倡导推行以太初历颁行之年为元年、迄今2128年的“春节纪元”与“十二气历”呢?陈恒说,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团圆节、狂欢节,中国春节,源于远古伏羲执规治春和腊祭的传说,定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巴郡阆中人落下闳制定《太初历》,《太初历》是继“古六历”之后大一统王朝全面颁行的历法,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有完整实物数据的传世历法,开启了我国历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变革,被称为“汉历之祖,百历之宗”。从太初元年至今,中国人已经拥有了2128个中华传统春节。“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经被公布为今年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春节也已经被确定为联合国节日。从2024年起,春节将从此将成为人类的“世界遗产”,更加深入地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

  浙川山海情,“巨星”一线牵。从没有任何一个节日可以如春节般能深刻植入民族情感,引起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狂欢。也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如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遗泽千秋;“中国春节”注定要永远过下去,而“中华太初纪元”则可以随着“春节”逐渐成为世界性节日,随着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最终成为通行于世的科学“新公元”,在中华阳历与西方阳历并行的过程中,最终完全取代西方历法,成为真正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原作者: 杨均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