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46
回溯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展望前行之路,曲折蜿蜒。时代作为出题者,而我们则是解题之人。随着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深层矛盾纷繁复杂,挑战未知且艰巨。此时,我们更需重温伟人经典,从中汲取智慧,为中国的宏伟发展蓝图描绘蓝图。《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围绕如何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基本方针,给出了那个时代的深刻回答。如今,当我们再次研读这部经典之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们的感悟。 首先,我们聚焦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这是毛泽东主席在文中首先提及的关系。他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需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苏联曾片面追求重工业发展,忽视了生活资料特别是粮食的生产,导致民生保障不足,民众幸福感缺失。毛泽东主席敏锐洞察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未步其后尘,而是主张协调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倾向于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他认为,发展重工业有两种途径:一是压缩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效果来看,前者虽短期见效,但后者更具长远意义。基于现实经济条件和长远发展目标,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后者,这不仅推动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还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求,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我们当前稳健的发展态势来看,毛泽东主席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发展整体协调性的深刻认识令人钦佩,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坚定立场。 其次,我们探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后盾,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尊严和荣誉。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反动势力尚未肃清,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朝鲜战争的爆发更使我国面临严峻挑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的30%。然而,毛泽东主席指出这一比例过高,需要适当降低,增加经济建设投入。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经济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无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国要强盛,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可以忽视国防建设呢?中国近代史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富强”二者缺一不可。富裕后必须强化国防,提升军事实力。毛泽东主席在文中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放眼当下,国家深刻认识到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紧密联系。经济发展需以国防安全为坚实后盾,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国家的稳步前行。回顾历史,毛泽东主席在面临复杂国际形势和国内挑战时,仍能清晰洞察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指明发展方向。这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思维能力,妥善处理了重点突破与统筹推进的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思维。 此外,“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借鉴苏联经验,在工业化初期及面临战争威胁时,实行中央高度集权是必要的。然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度集权会束缚地方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毛泽东主席认为,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作相应调整,避免苏联式的过度集权。 如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呢?关键在于既要保持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纪律,又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中央应鼓励省市的积极性,省市也应激发地、县、区、乡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限制。从全国整体利益出发的争取权益,并非本位主义或闹独立性。在地方间关系上,应倡导顾全大局、互助互让,真正调动积极因素,激发民众的生产热情。 在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仍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首要任务是在管理上赋予地方适当的自主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大国而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挥双方积极性至关重要。 以上是我们对感触最深的三对关系的分享。文章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关系论述,如“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是非关系”、“外国与中国的关系”等,都是毛泽东主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精髓。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穷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但对《论十大关系》的解读与借鉴却永不停歇。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思想,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其智慧与经验仍照亮着当今中国的发展道路。 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重任。《论十大关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应深刻学习并理解其精神内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把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青年一代必将不负韶华、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