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24
华夏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一抹鲜明的中国红,始终是我们民族不变的底色。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所起草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横空出世,犹如一盏明灯,在井冈山斗争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穿透了重重迷雾,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其深远的意义,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让我们回溯至1927年,那是一段铭心刻骨的黑暗时光。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公然叛变革命,曾经如火如荼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瞬间被无情的冷水浇灭。中国大地仿佛被严寒笼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城市中,反革命势力猖獗,如恶狼般横行霸道。工农运动,这股曾经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遭受了重创,几近熄灭。中国革命,宛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迷失方向的巨轮,无奈地跌入低谷。国民党新军阀粉墨登场,他们依旧延续着城市买办阶级与乡村豪绅阶级相互勾结的统治方式。对外,他们卑躬屈膝地向帝国主义投降,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对工农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愈发残酷,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绝境,中国共产党依然坚定地引领着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宛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求与抗争。城市中,工人阶级如雄狮觉醒,展开了有组织、有纪律的罢工活动。工厂沉寂,烟囱无烟,工人们紧握拳头,用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向反动势力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他们在狭窄的街巷中传递着革命的火种,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宣告:“压迫的枷锁,必将被我们打破!” 在农村大地上,手持简陋农具的农民战士们纷纷揭竿而起,奋勇冲锋。从南方的鱼米之乡到北方的黄土地,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映红了天际。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农民们迅速组织起来,成立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将地主恶霸的财产分给贫苦大众。同时,军阀军队中的士兵们,因长期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内心的不满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岩浆。他们看到工农阶级的英勇反抗,不禁对自己的处境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动摇。这些士兵大多来自贫苦家庭,与工农血脉相连。他们的不安与觉醒,为革命的发展悄然积蓄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毛泽东,这位具有非凡远见卓识的领袖,在井冈山这片土地上,领导红军开启了一段伟大而艰辛的探索之旅。他敏锐地察觉到农村地区的巨大革命潜力,深入思考、大胆设想,试图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来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和胜利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正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伟大著作诞生的背景。 在湘赣边界那血与火交织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总结宝贵经验。针对党内的“右”的和“左”的思想倾向,他奋笔疾书,撰写了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文章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迷茫的革命征途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照亮了前行的崎岖道路。 这篇文章无疑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初步探索。他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并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独特条件和原因。中国这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矛盾重重、相互争斗。这复杂的情况使得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如顽强的野草般产生并坚持下来。经过第一次大革命洗礼和锻炼的工农兵士,犹如一颗颗饱满的革命种子,为建立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孕育了肥沃的群众土壤。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保障。而共产党组织的强大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性则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系列深刻的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探索,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毛泽东在文章中着重强调了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和政策的正确性对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核心重要性。他坚信只有无产阶级那如钢铁般坚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这艘巨轮在狂风巨浪中前行。 在文章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五个重要条件。其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特殊国情为红色政权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其二,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且充满矛盾,使得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得以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其三,经过大革命洗礼的工农兵士为红色政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四,正式红军的存在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安全保障。其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领导及其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长盛不衰的秘诀。 毛泽东在文章中首次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宛如一声划破夜空的惊雷,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阴霾密布之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工农武装力量逐步包围城市并最终成功夺取全国政权。这一思想彻底打破了传统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单一依赖,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仿佛一颗启明星引领着革命的方向。文章还总结了湘赣边界斗争的宝贵经验分析了湘赣边界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独特地位并提出了巩固军事根据地的切实可行措施。这些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其他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让革命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土地上蔓延开来。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它如同一把利剑斩断了人们对传统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固有执念,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在农村地区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像一阵春风吹散了部分同志对红色政权存在的怀疑和悲观情绪。通过深入分析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和原因,文章有力地证明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士气,让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中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坚定了继续斗争的信念。文章中对中国独特国情的强调,如地方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等因素的剖析,让党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国情,从而更加得心应手地根据国情制定出巧妙的革命策略和方针,显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这篇文章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后来毛泽东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关键基石。文章中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对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及对革命信念的执着坚守,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岁月流转,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我们仍需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汲取其理论精华。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让它继续为我们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指引方向,续写未来的辉煌篇章。 (四川农业大学 董文秀 董迅 魏诗琦)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