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一 书法——中华文明的文化生命载体,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文字通天地精神,书法显文化风神。中华书法,远源于中华人文始祖羲皇伏羲一卦开天,以阴阳八卦为宇宙建模,诚如《尚书·序》所载:伏羲“始作八卦,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考古出土的7800~9000年河南“贾湖文化”,发现人类文字雏形——“贾湖契刻”17例,分别契刻在龟甲、骨器、陶器之上,与后来考古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十分相似,体现了源流关系。又如考古出土的距今7300年前的安徽“双墩文化”,发现了630多件陶器底部“双墩刻符”系统,无疑也是中华文字与书法的源头之一。已然中华书法之根魂,远肇羲皇为宇宙建模演阴阳八卦,“贾湖契刻”、“双墩刻符”考古印证;中连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近接秦篆汉隶魏碑,赓续中华书圣王羲之,及至真草隶篆百家流派传承,成为人类文明的异彩纷呈的大千风景。书法堪称国粹。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有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不妨如是说:中华书法舞动着中华文化的灵魂! 二 中华书法,舞动着文化之魂;中华太极,舞动着生命之美。而将书法与太极巧妙结合,形成生命舞动的“太极书法”,则是我四川大学校友孙友军先生的又一探索性创新。太极拳太极剑等太极运动,根脉于人类养生鼻祖彭祖的导引术,我在即将出版的著作《彭祖养生文化传承发展史纲》中有所列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自愧对书法无术,或许偏于纸上谈兵,不过也与友军学弟作过一些交流,略窥其法门,姑作引玉之砖。所谓“太极书法”,乃是将太极拳的阴阳五行运动理念,由身心贯注太极阴阳气韵于笔端,运太极拳的上与下、高与低、进与退、柔与刚之动力,将太极手法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自觉地赋予书法形式之上,使传统的的书法作品更加生动舒展,圆润飘逸,又刚柔相济,洒脱柔美。这种因太极而生的书体,便称之为“太极书法”。 太极书法其特点为:笔画圆润优美,结构收放大胆,章法飘逸相连,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字形中正飘逸,收放自如,笔墨圆润有度,章法错让和谐,防守兼备,笔画线条如太极拳收放一样,行云流水,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给人以美的动感。太极拳有“四正四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书法有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太极拳讲劲断意连,进退顾盼;书法则称笔断意连,错落有致。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意在拳先;书法则要求:笔行中锋,意在笔前。太极拳讲究心静体松,气沉丹田;书法则讲究心如止水,气定神闲。太极拳至高境界:内外相随,天人合一;书法的登峰造极则是:同自然之妙有,化灵魂为神韵。书法写出的是身心灵贯注、笔舞龙凤的艺术之美;太极拳练出的则为道法自然、形神和谐的生命之美。书法运笔快慢相间,太极拳出拳则是刚柔相济。两者结合,妙用无穷。力由足来,松而不懈;奋臂出袖,紧而不僵;圆转如意,循章讲法;一气呵成,恰到好处。概而言之,太极拳和书法都是高雅艺术,境界高远,法理相通,让人们感受艺术之美与生命之美的太极运转。 三 孙友军的“三草太极膀书”,以狂草的姿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上述特征:字形中正飘逸,笔画圆润优美,结构收放大胆,章法飘逸相连,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结体收放自如,笔墨圆润有度,章法错让和谐,防守兼备,笔画线条如太极拳收放一样,行云流水,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给人以美的动感。友军先生在读大学时,就向体育老师学习国家体委推广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几十年来他将太极拳的理念,自觉不自觉地融会贯通在书法的修练中。“三草太极膀书”正是他几十年书法功力和几十年太极功夫相生相融的结晶。 基于此,不是会打太极拳的人写的书法都叫“太极书法”;同样,也不是书法家学会打太极拳就写的是“太极书法”。太极技巧和书法技巧需要长期磨合,刻苦练习,有意识的使自己的笔法圆润、厚重、字形中正,勿求丑怪张扬,但求结构飘逸舒展,以意念引走笔锋,刚柔相济,不要过于生硬,整篇作品气韵连贯、章法柔美,给人以舒展、圆润、飘逸之美感。 太极书法的根本是书法作品,而不是太极。不是将太极拳的招式生搬硬套在书法作品上。太极书法的主题首先是书法家本身。太极拳大师如果不练书法,不学习书法的笔墨章法技巧,只用太极拳招式写出来的书法,也不是太极书法作品,而是太极拳大师的书法作品。 四 中华书法,呈现艺术之美与生命之美,双美交臻。诚如西道孔子扬雄高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子法言·问神卷第五》)。中国书画是以书写心性为基本特征的。同时,中国书画“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特质,修心修为,写心写意,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步入法门,增益其功力法力。友军先生长期游走于传统文化天地,体悟道术,坚持临习《爨宝子碑》、《战国纵横家》、《中岳嵩宫灵庙王碑》、《好大王碑》、《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毛公鼎》、《散氏盘》、《封龙山颂》等碑贴。因此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版汉隶,以帖学传统中的文人笔意作为自己书法的基底,从甲骨文、金文、简书、摩崖乃至砖刻文字中,寻找书法的上古踪迹,渐次而承古开新。在创造上,他在吸收借鉴民间书法的基础上,融会文人书法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他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艺术张力。可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友军先生出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根底拓展了他艺术创新的天地;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记者、原十三集团军炮兵旅副政委、原成都军区理论研究室研究员等军旅生涯,赋能了他将军魂魄与生命厚度。于是乎,他的“佛字连笔组叶法”、“水墨残佛”(焦刻摩崖造像)、“碑版遗韵书法”和新近的“三草太极膀书”等多项首创艺术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成为中国“扬州新八怪”签约画家,经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部专家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聘为四川新华科技学院青城玄墨大写雄风研究院副院长、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等等。品赏友军先生诸多艺术探索与创新,借用苏东坡《书吴道子画后》中的妙语以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外!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三草太极膀书”之《卧虎藏龙》。整体看似卧虎,但内又隐草书龙。自古写虎竖着写,该字则横着写,看上去似回头卧虎,其中又取草书龙之笔法,正好与与成语"卧虎藏龙"相契合。该创意在2010庚寅虎年全国寅虎咏春书法大赛的一万八千幅参赛作品中胜出,获一等奖。 “三草太极膀书“之《龙凤呈祥》。由草书“龙”和“凤”的组合,构成状似祥云之意境。“龙凤于天,万象明德”。龙有通天、灵异、征瑞等神性。凤有秉德、兆瑞、尚洁等神性。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龙凤呈祥”寓意高贵华丽祥瑞喜庆等,会带来一派祥和之气! “三草太极膀书”之《鼠你如意》。为迎接庚子鼠年的到来,无知堂主己亥腊月於世界长寿之乡海南澄迈,首创象形字草书“如意鼠”,它是草书“如”和草书“意”的合体,借鼠(数)祝你是最称心如意之人。 |
2025-02-22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