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姚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真是道尽人生过往的况味。 几天前,我参加开江县文友散文集《月儿崖》研讨会,会前居然与三十多年前结识的诗友张中信君邂逅。三十多年来,彼此如离群之断雁,杳无音讯。而今,“悠然握手更情温,互盯白发飘双鬓,笑谈兄弟旧时痕”,于是合影留念、加微信、留电话、赠书籍:班荆道故之喜悦,难以言表。 斯时,中信君说有一本旧体诗集寄我,希望写上几句话。收到中信君的《邀月集》,怡然爇香,沐手拜读;齿颊生香,如嚼橄榄;不觉大呼“过瘾!”一粒丹成,神游八极,遂不揣浅陋,缀文以贺。 一、遇饭后钟,至碧纱笼 孟夫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这也是我国文艺批评中“知人论世”的传统。 “中信16岁出道,从乡村教师一路干到成都市,经历了七家单位十多个岗位的历练,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作家了。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和平:《扶摇谁可称豪迈 一棹烟波天地开——张中信旧体诗集<邀月集>序》) 中信君比我稍长。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少见的传奇:“七家单位,十多个岗位”。谁不想安稳的生活?他的生命历程中,可有知耻而后勇的情况。“其诗作发表于报刊平台后也不乏被人吐槽,说其不符合格律,甚至公开差评。”“他决定勒马回缰习格律。”(李继鳌《襟怀天地写文章——读张中信旧体诗<邀月集>》)这些文字,使我想到了唐末五代王定保编撰的《唐摭言》中“王播饭后钟与碧纱笼”的故事: 据传,唐中期两朝宰相王播少年孤贫﹐客居扬州惠明寺木兰院,院中开饭前要敲钟,闻钟声王播便随僧斋食。但王播食量大,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某日,王播闻声就食,扑了一空,感到十分懊恼和无奈。便在寺院墙上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两句诗。然后愤然只身赴京赶考去了。后来终于得以高中,并官居宰相。 二十多年过后,王播被派往江苏任军政长官。路过木兰院,偶遇旧僧人,皆已白首之人。感慨之余,题诗道: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完诗后不觉行到自己当年题诗之处,发现当年墙上两句诗仍在,被僧人用碧纱罩住保护起来了。王播更是感慨万分,就在当年的半截诗后续了两句,凑成一首七绝: 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的故事后来诞生了两个些冷僻的成语“饭后中”和“碧纱笼”。“饭后中”,比喻人才落魄、受到冷遇、坎坷等;“碧纱笼”,形容诗歌受到珍视、保护等意思。《邀月集》,有孙和平、杨吉成、杜均、李继鳌、曾令琪、李心观、书同、吴福木、向仕才等先生撰文赏评。因此读之,感到他是一个励志人生的榜样;他的诗集受到不少名士推介,用“碧纱笼”来形容,也是应该的。 二、书写性灵,诗道人情 诗歌当书写性灵,就是说要写真情;“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绝句》)。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看张中信《邀月集》里的诗,我认为《父母书·其一》堪称佳作: 音容宛在梦追随,千里相思何日归? 辗转每怀嘘暖语,飘零犹忆寄寒衣。 儿奔五秩世间苦,母失六载泉下违。 一枕阴阳知何处?潸然独对泪纷飞。 “梦母——忆母——思母”的情感线索,表达真切的怀母深情。尤以“ 辗转每怀嘘暖语,飘零犹忆寄寒衣。”为我所击赏。诗集中,这样至情至性的句子还有很多,读来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三、腹笥丰赡,合律锦绣 拜读集子里的诗,看得出中信君腹笥丰赡,读了许多书,很多都是比较合律和韵的。比如:《光雾山行》: 烟雨濛濛石径斜,江波宛转故人家。 一蓑绕过溪桥外,谁在云中卖杏花? 看得出有对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宋代陆游《临安夜雨初霁》中“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精彩化用。 又如《登金童山》: 飒飒清风作胜游,烟波摇落一江秋。 凭高欲对天公语,谁可千年主沉浮? 读了该诗,使我联想这些著名诗人的佳句: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中信君的《邀月集》,从2000余首精选出188首,含盖古风、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诸体;加上已有近十位诗家序跋之文。让我写此心得文章,的确容易人云亦云,这是一篇不好写的作文。 “一支健笔凌霄汉,谁说苏黄不再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信君一定会写出更多的脍炙人口的诗章! 作者简介:姚春,男,中共党员,现为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