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带着新作品来成都了!“徐冰:有问题就有__”昨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展

徐冰带着新作品来成都了!“徐冰:有问题就有__”昨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展

四川文化网 2024-12-21 16:22 4254人围观 艺术动态

这是一个让问题带你  去做,去找,去追问的展览,2024年12月20日,徐冰西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个展《徐冰:有问题就有__》在成都市美术馆B馆开启,这是成都市美术馆今年推出的第三个中国当代名家个案重磅大展, ...


  这是一个让问题带你

  去做,去找,去追问的展览

  2024年12月20日,徐冰西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个展《徐冰:有问题就有__》在成都市美术馆B馆开启,这是成都市美术馆今年推出的第三个中国当代名家个案重磅大展,跨度长达50余年的80余件艺术作品在超2万平方米的展厅空间里震撼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代表徐冰艺术生涯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这场思想与文化、视觉与学术高浓度集结的艺术旅程,邀请您对徐冰的艺术及其思想——“破冰”。



  提问!“有问题就有_”

  “有问题就有_”,出自艺术家徐冰的一句话:“我们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策展人吴洪亮从中将艺术二字拿掉,留下了不断闪烁、留待作答的“_”,希望由此引发观众的疑惑与沉思,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

  徐冰本人在为展览撰写的文字中写道:“做了一辈子艺术,越来越不知道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是什么了;把边界给做没了。原来,这个领域就是没有范围的,也没有权威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正因为他没有范围,这种“不清楚”才这么吸引我;去做,去找,去追问。”

策展人吴洪亮

艺术学者尹吉男


艺术家徐冰


  或许“_”所对应的答案并不重要,“有问题就有_”可以是多种解释的,有问题就有艺术?有问题就有探索?有问题就有方法?有问题就有……或者是,有问题就有呗。

  正如著名评论家李陀指出的:“讨论或者评价徐冰,一定要注意,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者,是一个在现代艺术领域里造反,掀桌子、掀屋顶的人。他的这个反叛,不但对中国当代艺术,而且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重新探索、摸索21世纪艺术的新走向(不只是中国,也涵盖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览以通俗化的设问方式,将徐冰艺术创作50年的发展划分为七个板块,借此深入挖掘其中的创作线索,并将当代艺术转化为一次轻松诙谐的思考过程:


  “画素描有必要吗?”,素描练习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徐冰在央美担任过多年的素描老师,回国任教期间更组织了“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本板块将展示徐冰学生时代的素描作品《大卫》,也是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校长靳尚谊先生口中“美院建院以来画得最好的”《大卫》。

《五个复数系列》


《五个复数系列》


自留地_1987_55.5x870cm


  “版画有什么独特的基因?”,版画系出身的徐冰曾深入发掘了版画的“复数性”、“规定性印痕”,重新发现了版画的当代性特质,而本版块展出的《五个复数系列》正是其研究生期间,围绕这一发现而实验创作的毕业作品,版画的基因也一直延续在徐冰之后的创作历程中。

《天书》2018年,北京尤伦斯-竖


1998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天书 细节


天书-活字原版,首页刻板,制书工具


徐冰刻天书工作照-1987


《地书》


《地书》


《地书》


《地书》

《地书》

《地书》


  “文字可以这么卷吗?”,文字一直是徐冰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本版块将展出徐冰的多件有关“文字”的作品,从花费四年时间刻制的,包含4000余个伪汉字却无人能读懂的《天书》到由收集来的公共标识构成,无谓读者的文化背景,都可以读懂的《地书》。这些“文字”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共同之处在于,徐冰试图用这些异样的文字,挑战知识等级,试图抹平地域文化的差异,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触碰语言文字本身无法言说的部分。





何处惹尘埃


《凤凰》_成都市美术馆


《凤凰》_成都市美术馆


《凤凰》_成都市美术馆


《凤凰的故事》


  “如何抓住社会现场的能量?”,艺术的创造力来自于鲜活的社会现场,本板块将聚焦于徐冰围绕不同社会现场而创作的多件艺术作品,从反思9·11事件的《何处惹尘埃》,到生发于中国现场,并游走于世界各地的大型装置作品《凤凰》,再到反映“今天世界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摄影棚”,运用无处不在的监控素材,呈现了一部没有摄影师,没有演员参与,被称为是“影史上没有过的影片”的《蜻蜓之眼》。

《芥子园山水卷》


《芥子园山水卷》


《芥子园山水卷》


《芥子园山水卷》


《读图的基因》


  “传统与现代能否为我所用?”,《纽约时报》曾评价徐冰,“徐冰的个人经历称得上贯穿东西,但他在精神上始终离中国传统文化更近”,本版块将展出《芥子园山水卷》、《读图的基因》,展现徐冰从“书画同源”的传统深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以当代艺术的手法重新激活传统文化。

《天书魔方》


《徐冰天书号》


《徐冰天书号》


《徐冰天书号》火箭小残骸


《徐冰天书号》火箭小残骸


《徐冰天书号》火箭小残骸


2022-中国,北京,红砖美术馆-徐冰艺术卡门线


火箭推进器


卫星上的湖泊-静帧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艺术能上天吗?”,2019年,徐冰开始关注太空艺术的领域,两年后,名为《徐冰天书号》的火箭在中国酒泉发射。这枚火箭虽然发射失利,却开启了艺术家对当代艺术与太空科技相互介入的思考与实践。本板块将展出《徐冰天书号》发射失利后的火箭残骸、回落地表的一子级箭体环形山巨坑、载荷舱内的金箔材料等实物、图片或影像资料,“首个在外太空完成的定格动画”《卫星上的湖泊》,以及将太空资源开放给了所有艺术家和各领域人士的共创项目《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计划》,“我们向太空所做的所有探索,到最后还是为了解决地球上的命题。”

《供奉伊希斯和萨拉皮斯的铭文祭坛(复制件)》


《供奉伊希斯和萨拉皮斯的铭文祭坛(拓片)》


《墙与路》


《墙与路》


《墙与路》


长城砖

长城砖拓片


  “未来,艺术,你怎么看?”,回到当下,我们应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未来,本板块将展出徐冰的多件新作,呈现出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对科技、社会的思考。其中展览还将带来全新作品《墙与路》。这件作品跨度34年,1990年在北京拓印了160米的长城,2024年在罗马拓印了约22米长的Appia古道,两组作品并置形成了作品《墙与路》。罗马古道可以说是后来的世界高速公路的前身,也可以说是太空星链的前身,这一切最终都是关于沟通的议题,旨在让我们的视野更加的开阔,给人类的思考补充更多的参照依据,从而寻找到解决地球问题的新的哲学观和方法。

  本次展览的七个板块也与徐冰如今70岁的年领相对应,是对艺术家创作50年历程的回顾,而空余的“_”却是艺术家将不断延续下去、留待作答的艺术追问。

  正如艺术家所说,“艺术家一生的工作就是在修建属于他的艺术表达法的“闭环”,过去作品是对新作品的注释,新作品又是对旧作品的重新发现。但是时代的变异,总是让这个“闭环”出现新的缺口、新的问题,从而又要找到新的手法去修补,这样说来,做艺术就是件无止境的事了。”

  首展!把“天书”和“太空”都搬到成都

  自1989年首展问世后,便不断被国内外艺术界讨论了三十余年的《天书》,由徐冰创造并刻制了4000多个“伪汉字”,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极为庞大的体量,成千上万的“文字”……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典籍”竟读不出任何内容。艺术家说,对这件作品最好的释义就是:一个人花了四年时间,做了一件什么都没说的事情……

《A, B, C…》

《A, B, C…》

《A, B, C…》


  《天书》被视为徐冰的成名作,也是当代艺术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作品先后被邀请至中国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世界著名艺术机构展出,并编入《加德纳世界艺术史》等权威艺术教科书。本次徐冰个展将是《天书》首次在西南地区展出。

  35年后,一枚名为“徐冰天书号”的艺术火箭发射升空,徐冰由此开始了对太空艺术领域的探索。自2019年至今这五年间,艺术家完成了“首枚艺术火箭”、“首个在外太空完成的定格动画”、“首个艺术卫星”等不间断地对这个领域的推进,直至今年发起的《徐冰艺术卫星地外驻留项目》,将太空资源开放给了所有艺术家和各领域人士。看似徐冰在竭力向外的探索,但是他认为:“说到底,把艺术触角伸到外太空,解决的还是地球上的事,探究的还是人的局限。最终寻求的是新的、有效的哲学观。”

《文字写生》


《文字写生》


《文字写生》


《文字写生》


  观众还将能在现场看到,因“徐冰天书号”发射失利,受火力推送、大气摩擦等自然力量而产生的残骸碎片、回落地表的一子级箭体、环形山巨坑、载荷舱内的金箔材料等实物、图片或影像资料……种种来自外太空的“创作痕迹”也为观众构建了一个真实又富有象征意义的“太空艺术”展览空间。

  全新!作品《墙与路》首次国内展出

《读图的基因》


  本次大展还将带来徐冰于今年6月在罗马完成的全新作品《墙与路》。这件作品跨度长达34年,1990年徐冰在北京古北口拓印了160米的长城(本次展览部分),2024年徐冰在罗马拓印了Appia古道,两组作品并置形成了作品《墙与路》。徐冰曾提到,这件作品使用的拓印技法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意义,这些“样本”曾经实实在在地接触到过被拓的原物件,从这一点看,它与摄影、摄像记录,有本质上的不同——相比之下,那只是影子的呈现而已。

《鸟飞了》


《鸟飞了》


  拓印这一技法将两组来自北京和罗马的碳基信息,直接地保留在拓片上,从而携带着原物真正的文化DNA空降成都!两种文明会在超500平米的展厅内做超时空的并置、嵌入。这种移动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文物变为一种“样本”,离开它的原始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观看的视角与思考。

  此外,拓印项目与这几年在推进的太空艺术项目,其之间有关联性吗?艺术家认为:“事实上,我今天在做着“墙”与“路”拓印的同时,我艺术创作的视角也伸到了遥远的外太空。罗马古道可以说是后来的世界高速公路的前身,也可以说是太空星链的前身,其实这一切最终都是关于沟通的议题。”无论是在长城的雄伟之墙下,还是在阿皮亚古道的悠长之路上,人类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就像这位行将“杖围之年”的艺术家灵感和创作仍如一棵生命之树,无尽想象蔓延。

《回文书》


《脊骨》


《清明上河图》


《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


《中谶》


烟草计划小件作品


《猴子捞月》


《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


《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


《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


  徐冰曾说,“当代艺术的意图是最终要把人带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去以往没有到过的地方,艺术要带来启发,这是艺术在思想上或者说认知上的使命。”

  12月20日,他带着首展来成都市美术馆,来启发,来提出新的艺术使命。

  展览名:《徐冰:有问题就有》

  艺术家:徐冰

  策展人:吴洪亮

  主办:成都市美术馆

  主展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

  展期:2024年12月20日-2025年5月30日(暂定)

  平行展空间:白夜花神·诗空间

  展期:2024年12月21日-2025年3月20日(暂定)
原作者: 成都美术馆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