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越 | 小村

谢越 | 小村

四川文化网 2025-1-13 10:53 180人围观 文学作品

小村,位置是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水稻农场四连的偏远散户村落区域,现大概位置是新疆理工学院建址附件区域,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

配图:四川文化网


  小村,位置是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水稻农场四连的偏远散户村落区域,现大概位置是新疆理工学院建址附件区域,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记得多少年前,狂风过后,乌烟寥寥,随处寻一高点,只见夕阳閔卷着红唇,柳絮摇曳着发丝,鸟雀欢愉的唱着歌儿。清远的画面,构成一幅历史久远的乡村记忆。很多文人骚客,由这里出发锻造的诗词散作,更像一幅浓郁的西方油画,“家畜浅浅低唱”的形态、“青蛙叫醒黄昏”的声音、“桑树绿了又黄”的色彩,情景交融,神韵并茂,让人心生向往,缱绻而又黯然神伤。禾苗,松柏、麻雀、野鸭、水渠、池塘、水鸡、芦笛、笑脸。在夕阳下,定格着诗人对稻乡深深的眷恋。尤其看那西北方向的水墨画,露出清纯、饮如溪泉的笑脸,早已成村民不变的追思……这种高贵典雅就像诗人的眼泪,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清澈、温度和滋味!”此时,万物的忆、文人的思,已萦回在过去的心峦之上,绽放成永不凋零的雪莲花,玉骨冰肌,致臻无暇。

  一直认为,作为一个意志品质坚强的人,一生当中,一定要有一段集中在乡村生活的经历。这样,他的一切才能更好地接地气,才能更真切地抵达心灵的柔软之处,也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良善部分,让行走变得更有诗情画意。我出生在农村,然后,离家、考学、工作,乡村生活经历一直温润着我的诗情。以至于时至今日我的思绪无时无刻不在向着乡村的方向,徘徊、翩飞。伏案奋笔,工作之余的思考,都被乡愁、乡情牵连着,所以,但凡困惑焦虑的时候,就要去体验这些过去的乡村经历,去感受自我的乡村情怀,一次次汲取灵感,实现自我觉醒。

  小村,是英雄的村,是充满希望的村,更是红色种子最早根植并试图崛起的村!旁边库玛力克河的水流依旧生生不息,涓涓流淌,淳淳留水声徐徐低吟。村的尽头,零星忽见当年雄心壮志的人们,正在以温暖的笔调、澄明的吟唱,去回首岁月,打量现实,俯身自然,从中探询人与世界、生命与自然、传承与梦想之间的多重联系。然而,小村的草木风物,作为文化的纽带,连接着成长的源头,然后抒写,然后倾情歌吟。

  四周多了些高楼,熟悉的人户都已渐渐搬走,昔日万亩水稻金黄,如今换颜林果萧蔷。空荡荡的老屋,一片荒凉。曾经的木桥断了,鱼塘里芦苇重生,如同长辈一年比一年衰老。野鸭也好似不再惧怕,胆敢随处成群结队停靠河岸吃鱼捉虾。这片即将被时光淘汰的村庄,它也将带走我的总角岁月。春天拾菌、夏天钓鱼、秋天陀螺,冬天围火,这场青春的盛夏早已远去,幼时伙伴也已各奔前程,无数欢声笑语消散在风中。时光乘着时光机一路向北,一些事物苦于赞美,最后哑然失笑。比如今夜的斯冷。依旧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袭来,响彻于北中国的土地上。咆哮、低鸣、休憩,穿来插去,百转千回,从不刻意掩饰。如同今夜的万千战栗,光明磊落浩荡的絮曲中,流浪者逆风而立卑微者的卑微掷地有声。此刻我们正在摆脱平庸,那些暗处的光辉愈发蓬勃。

  曾记否,这里就是你的山河江湖,穿越二道杨树林,趟过三条排碱渠,破译奋进的密码,粉饰过去,饱满当前。小村生产的秋田小丁是一个牌子,在我的味蕾勾起年少的记忆,或许用一缕炊烟,就能渲染青春的天空,喂饱所有饥饿的乡愁。

  作者简介:谢越,笔名长山埂、褂子崖,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阿克苏地委史志办地方志编辑室主任、四级调研员,长期从事阿克苏地区地情和历史研究。曾在地区重点高中、乡镇、县组织、政协、地(市)统战、史志等部门工作过。独立主笔编撰了《阿克苏地区文物志》《阿克苏地区小康志》《河畔村志》等多部反映地区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优秀作品。参编的《魅力阿克苏》《红色记忆》等系列丛书科学准确的反映了党的治疆方略。爱好摄影,以发掘优秀共产党员题材的七·一专题片《和你在一起》在中组部得到展播并获得表彰;挖掘地方特色小吃为题材的专题片《夏日雪花凉》在搜狐、优酷等媒体一时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创作完成赞美阿克苏各类古体诗100余首。撰写完成的《浅论新疆温宿县地方文化与旅游开放》《论语》与《孟子》社会批判思想比较研究、浅析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以《左传为中心》等论文在诸多学术平台得到公开发表。2020年以来,多次参与新疆地区文化产品鉴定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驳各种错误观点,在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和引导社会正信正行方面发挥着党史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原作者: 谢越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