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越 | 卡坡

谢越 | 卡坡

四川文化网 2025-1-13 10:58 168人围观 文学作品

叹古人之不易,察古人之烟火。思古人之艰辛,品古人之坚韧。人在石坡上走,寒风喣杨柳。卡坡的表面虽是晦涩冷酷的,但体内蕴蓄着火焰的力学,亿万年风雨未能熄灭的火种,随时会爆发或燃烧。谦虚的坡,总是很平易近人 ...


  卡坡,在阿温平坦的大地上突现的整条土包,但人们都说那是一座山。对,没有葱郁的树木,只有可悲的野草,这也能叫做山吗?他说:别只看它荒凉的外表,在这荒凉的外表之下,埋藏着无价之宝。太阳照在这条坡上,好像着火了,是落霞点燃了墓碑,谁的灵魂被当做燃料?

  卡坡的大门是半扇月影而砖瓦,由文字任意堆砌,我在城内外徘徊,去你的路永远走不完,似乎很近就悬在天边,让我一生只能仰望云端。一道坎一道深坎,暮色的时光打在西边的山,目送夕阳和黄昏,目送流云和晚霞。我站在山腰,荒漠无边,每个方向都是远方,在远方行走,唯一可辨别的是落日。顺着这个方向遥望去,落日尽头,就可以找到村庄,鸟的鸣叫越来越暗,淡黄色的灯火渐次亮起,在我的乡下,常有这样的日子,老人们路边摇着蒲扇,聊麦秆一样细小的家常。作为一个长在山坡下扎根未深的人,我愧于向他们描绘山坡以外的天空。我默默地站在后面,不敢在他们短暂的松弛里插入虚妄的主义。

  有石才有坡,有坡必藏石。石拥护着坡,坡搂抱着石。山与坡共命运,石与坡紧相连。越来越喜欢卡坡,谦逊,木讷,胸怀坦荡。我来的时候,有时带着风,有时带着雨,有时什么也不带。放下多余的修辞,借助风的穿透力去洞悉细长影子里潜藏的秘密分裂的情绪,内心的沟壑皆在轻盈的荡漾中得以平复,从万丈光芒中汲取美学的卡坡用她一身的土色,洞穿了这些年一些人或事物的消逝而带来的虚空。一路不屈和跌宕,催生某种不确定的距离,在时间的转角我们因不期而遇而惊诧,而暗含热泪。

  在山坡之巅,我看到了人世的三样东西——疼痛,恍惚和残缺。目睹那些活着的,与死去的人们,都如棋盘上的小小棋子,那么卑微,隐忍,淡定。仿佛每个人都深藏另一个梦境,而无法自已。

  卡坡是我见过众多山坡中最碌碌无为的一座,而先于我抵达的,是天光,是白雪,之后是清风,还有千万年来的山石,无论哪一个都比我纯粹和简单。一座坡,与一个人,要保持怎样的心境,才能交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而从前的那个读书人,早已不见踪影,余留的残局却仍在经受风雨磨损。


  在山坡的眼里,古城不会老,它授权风和季节,在一层层平仄里驱散从骨头中渗出的悲痛。坡与坡之间,一只鸥鸟驮着回声划过,我一步步地挪动针脚,那朵白云即将补上,我怎敢疲倦?

  叹古人之不易,察古人之烟火。思古人之艰辛,品古人之坚韧。人在石坡上走,寒风喣杨柳。卡坡的表面虽是晦涩冷酷的,但体内蕴蓄着火焰的力学,亿万年风雨未能熄灭的火种,随时会爆发或燃烧。谦虚的坡,总是很平易近人,在缓缓的坡度里,隐藏着自己的高度。一个阅山无数的人,定然虚怀若谷。今天,重新认识了一座坡,她是大地的一部史书。太阳读过,月亮读过,风读过,雨也读过,我也读过。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谢越,笔名长山埂、褂子崖,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阿克苏地委史志办地方志编辑室主任、四级调研员,长期从事阿克苏地区地情和历史研究。曾在地区重点高中、乡镇、县组织、政协、地(市)统战、史志等部门工作过。独立主笔编撰了《阿克苏地区文物志》《阿克苏地区小康志》《河畔村志》等多部反映地区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优秀作品。参编的《魅力阿克苏》《红色记忆》等系列丛书科学准确的反映了党的治疆方略。爱好摄影,以发掘优秀共产党员题材的七·一专题片《和你在一起》在中组部得到展播并获得表彰;挖掘地方特色小吃为题材的专题片《夏日雪花凉》在搜狐、优酷等媒体一时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创作完成赞美阿克苏各类古体诗100余首。撰写完成的《浅论新疆温宿县地方文化与旅游开放》《论语》与《孟子》社会批判思想比较研究、浅析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以《左传为中心》等论文在诸多学术平台得到公开发表。2020年以来,多次参与新疆地区文化产品鉴定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驳各种错误观点,在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和引导社会正信正行方面发挥着党史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原作者: 谢越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