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四川文化网成都1月10日电(通讯员:李劲晓、叶建豪)2025年1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红途队高举“争做文化传承的推动者”的旗帜,奔赴温江博物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开启了一场深度探寻历史与民俗的文化之旅,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的广度与深度。 踏入历史之门,开启溯源之旅 在活动开始前,队员们便查阅资料学习和了解温江的历史文化,带着对温江历史的渴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定,队员们早早地前往博物馆。当队员们的双脚踏入温江博物馆的瞬间,仿若打破了时空的屏障,迈入了一座通往远古的知识宝库,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探索就此启程。 图为实践当日博物馆门口拍摄 四川学联通讯员李劲晓供图 探秘历史展厅:文物诉说千年传奇 在历史展厅,宛如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热烈上演。这里,汇聚了众多来自古蜀鱼凫国的稀世珍宝,它们静静陈列,却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目光首先被一排造型各异的陶器所吸引,这些陶器堪称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有的呈圆润的三足鼎立状,腹部刻满了神秘的纹路,据讲解员介绍,这可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象征着先民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祈愿;有的则形似精巧的储物罐,罐口与罐身的衔接处处理得恰到好处,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让人不禁想象古蜀人日常生活中的储粮盛水场景。队员们围拢上前,眼中满是惊叹与好奇,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速舞动,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再看那些青铜器,更是散发着神秘深邃的气息。一尊青铜鼎威严矗立,鼎身上的饕餮纹张牙舞爪,仿若要吞噬世间一切,彰显着王权的至高无上;旁边的青铜剑虽历经岁月侵蚀,剑身依然寒光闪烁,剑柄处雕刻着细腻的花纹,诉说着当年古蜀武士的英勇无畏。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凑近,在讲解员的专业解读下,了解到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范铸法,从制模、翻范到浇铸、修整,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辈们无数的心血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战争与权力的象征,更是古蜀文明高度发达的有力见证。 穿梭于历史展厅的各个展柜间,队员们如痴如醉。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从远古的渔猎耕种,到城邦的崛起繁华,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勾勒出温江数千年的传承轨迹,让队员们沉浸其中,深刻领悟这片土地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图为实践当日博物馆内拍摄 四川学联通讯员叶建豪供图 沉浸民俗展区:触摸川西风情画卷 移步民俗展区,浓郁的川西风情扑面而来,仿若打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队员们满怀期待地走进,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一件件川西传统服饰整齐悬挂,像是等待着人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注视着这些服饰,能真切感受到岁月沉淀的质感。那用五彩丝线绣成的精美图案,龙凤呈祥、牡丹盛开,寓意着吉祥富贵;细腻的针法,平针、锁针、滚针交替运用,展现出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队员们不禁想象着,在过去的婚丧嫁娶场合,这些服饰承载着多少欢笑与泪水,又见证了多少家族的传承与变迁。 环顾四周,还有诸多展现川西民俗的老物件。传统的雕花婚床,床沿精美的木雕,人物花鸟栩栩如生,诉说着新婚夫妻的甜蜜期许;古老的织布机,虽已陈旧,却能让人联想到往昔川西女子日夜纺织的忙碌身影。队员们热情地与往来参观者互动交流,分享着这些民俗背后的古老智慧,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民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吸引着更多人驻足品味,沉浸其中。 肩负传承使命,展望文创新程 此次温江博物馆之行,对于红途队的队员们而言,是一场全方位感受历史与民俗的精神洗礼。他们亲手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真切体会到温江底蕴的厚重深沉。这些文物,无一不是岁月精心珍存下来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跨越时空,与今人相遇。 展望未来,队员们深知文化传承之路任重道远,且需从点滴小事做起。当下的参观学习只是一个起点,后续在文创领域的探索更是关键。他们计划将温江博物馆的文物元素、民俗风情巧妙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如制作以古蜀鱼凫国青铜器为原型的书签、以川西传统服饰图案为蓝本的手帕等,让这些古老文化元素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文化宣讲,用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图文并茂的推文讲述温江的历史故事,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红途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传承之路上稳步迈进,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文化传承的浪潮,共同守护历史记忆,书写民族文化传承的壮丽篇章。 图为实践当日红途队现场合照 四川学联通讯员李劲晓供图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