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访谈】中国春节成功申遗背后不得不说的阆中故事

【新春访谈】中国春节成功申遗背后不得不说的阆中故事

四川文化网 2025-1-27 14:55 187人围观 历史非遗

2023年1月8日,四川阆中“2023春节文化论坛”通过中国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出了“关于中华传统春节及习俗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阆中倡议”之后,河南鹤壁等地区纷纷响应,2023年2月5日,河南发出了春节申遗的“推进中 ...
  四川文化网【记者 杨春】新春专访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演讲嘉宾、春节纪元首倡者、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主笔人陈恒与知名学者刘明弟先生

  编者按:2023年1月8日,四川阆中“2023春节文化论坛”通过中国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出了“关于中华传统春节及习俗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阆中倡议”之后,河南鹤壁等地区纷纷响应,2023年2月5日,河南发出了春节申遗的“推进中华春节申遗鹤壁倡议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春节申遗的热烈讨论,并成燎原之势。2023年3月,国家文旅部请冯骥才先生签署了春节申遗的“知情同意证明”书,迅速启动了春节申遗的相关工作。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春节成为继端午节申遗后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节日。

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主笔人陈恒先生(受访者资料图)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百节“年”为先,中国春节,也是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华人以及华人文化圈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团圆节,狂欢节。春节成功申遗之后,韩国、越南网友发出强烈质疑,四川阆中、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地的网友还在网上掀起了一轮“春节发源地”之争。那么,如何看待2023阆中春节文化论坛上发出的“阆中倡议”。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四川阆中,在本次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作出了哪些贡献??为此,中华新阆传媒社、恒日文化创意工作室工作人员独家专访了中华纪元倡导推广者、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演讲嘉宾、《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24节气历研究》、《中国春节发源地阆苑探秘》著作权人,也是国内“春节纪元”的首倡者、2023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主笔人陈恒先生,以及知名学者、落下闳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明弟先生。为此,中国都市报记者也专访了陈恒、刘明弟两位学者。

知名学者刘明弟先生(受访者资料图)

  记者:二位先生,你们好,由中华新阆传媒社、恒日文化创意工作室开展的国内首次天文历法专家公益性访谈,已经是第二次与你们见面了,陈恒先生是四川的知名文史学者,同时也是中国首部科学纪元与历法改革的专著的著作权人,2023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主笔人、同时也是中华太初纪元(春节纪元)的国内首倡者。刘明弟先生是阆中知名的落下闳研究者,请问二位先生,这次春节申遗到底是谁组织和实施的?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和河南鹤壁等地在本次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陈恒:关于春节的申遗,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政府是牵头者,文旅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是组织者与实施者。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是这次春节申遗的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河南鹤壁、河北邯郸、四川夹江等地是春节申遗的项目承载地和重要的参与者。仅仅从中国政府提交联合国的申遗宣传片来看,“四川南充阆中”字幕出现了3次,阆中春节民俗元素镜头出现了22处,总时长1分19秒。阆中也成为申报片春节民俗元素最多的县级城市。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春节”申遗庆祝活动已经于2024年12月6日至7日在四川阆中古城举行,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四川阆中在本次春节申遗中的重要作用。

陈恒先生编著的24节气研究(本报记者摄)

  刘明弟:我不仅是落下闳研究所副所长,也是制定中国第一部有完整实物数据的传世历法《太初历》的巴郡阆中人、16757号小行星的主人“落下闳”的拥趸。2023年阆中市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8家机构共同成立“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发表了“阆中宣言”,同时,通过2023“春节文化论坛”发出将“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相关习俗”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阆中倡议”,该阆中倡议从历法和民俗双角度再次吹响春节申遗的号角,并在全国起到了最为关键的蝴蝶效益和示范作用。之后,河南鹤壁等地区纷纷响应,2023年2月5日,河南发出了春节申遗的“鹤壁倡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春节申遗的热烈讨论,并成燎原之势。加之2023年春节前后网络上突然出现并持续至今的“中韩春节”之争,因此,春节申遗被称为被逼出来的申遗和被民意裹挟的申遗!

  记者:我注意到春节申遗是继端午申遗之后的第二个传统节日申遗,为什么春节不作为第一个申遗项目,四大传统节日中,反而端午节成为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

  陈恒: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之后,国内一片哗然。2005到2009年,端午申遗过程中,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罹难地湖南汨罗等地多次呼吁,我国才在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之后的第四年,由中国湖北省代表中国政府成功申遗。所以,在民间,常常把中国端午节申遗称为“亡羊补牢”式的申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端午不第一个申遗,“端午”似乎就成为韩国的节日了,这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和文化情感上绝对是难以接受的。而且,申遗是一个国家的国家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国家每年最多2个项目参与申遗,而且如果申遗被否决,永远不得进行再次申遗。想必大家知道的事,我国报送的“古泉州(刺桐)史迹”在2018年申遗时被确定为“待定”项目,历经3年多的时间,2021年才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泉州:中国宋元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谓一波三折。端午申遗之后,春节何去何从,一直是谈论焦点与热点话题。知名学者张启斌曾发过一封公开信,他在公开信中说,辛亥革命前,曾有过十次不成功的起义。端午申遗后的次年2010年,学者冯骥才先生建议将春节放在中国申遗的首位,并没有掀起广泛社会涟漪。2020年他受阆中之邀,出席在阆中举行的“落下闳天文论坛”上也曾发出“让落下闳之光照亮全世界”的春节申遗倡议,亦没有产生社会联动。以上春节申遗行动,以及有关单位自我坦白的“2022年7月之后就着手准备”,均属于辛亥革命前的“十次失败起义”,与这次春节申遗成功关系不大。至少2010年-2022年,12年弹指一挥间,春节申遗冷冷清清,一片迷茫。

  刘明弟:2023年在四川阆中召开的春节文化论坛上,我与张启斌、陈恒先生等10位专家发表了演讲。我记得张启斌老师的演讲题目是“落下闳注入中国传统历法的中国魂”,陈恒先生演讲题目是“落下闳与中国农历”,我的演讲内容是“落下闳太初历制历中的日法八十一分法的分析”,我记住陈恒先生演讲最后,曾专门呼吁,端午申遗可以“亡羊补牢”,请问春节申遗还需要“亡羊补牢”吗?我们不希望给春节留下任何遗憾。这次论坛上,成立了中国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并发布了成立联盟的“阆中宣言”。同时,以中国春节文化研究联盟的名义发布了春节申遗的“阆中倡议”,封面新闻、四川文化网等全国30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春节申遗的热潮和大讨论。

  记者:民间和相关学者将春节申遗评价为被逼出来的申遗和被民意裹挟的申遗,我感到特别振聋发聩,请问为什么要这样评价这次春节申遗?是有关部门不作为吗?同时,陈恒先生作为春节申遗阆中倡议的主笔人,春节申遗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阆中故事?

  刘明弟:我记得知名学者张启斌老师公开信中曾讲过,关于春节申遗,2010年左右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曾提出过,但是那时时机还不成熟,没有引起社会效应和相关部门联动,也即冯骥才只从民俗角度提出的那次春节申遗是失败的。2023年1月8日,他应邀参加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演讲,曾在该论坛上从中华天文历法角度曾明确提出:中国春节,从太初历开始,一直到两千多年后的1913年,一直被称为元旦。因此张启斌先生在演讲中曾建议:“元旦”及其春节习俗,我们四川阆中应该牵头向国家相关部门,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非遗保护!并把上述建议用红字全部打在该论坛大屏幕上……张启斌老师说,会前,时任阆中文联副主席陈恒老师线下与他多次讨论,随后向该次论坛组委会起草了“阆中倡议”春节申遗倡议书,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联动,之后鹤壁等地区也积极响应……最后才引起国家相关部门之重视。也就是说,这次春节申遗活动及其成功,张启斌先生认为,是由四川阆中从天文历法角度和民俗角度重新发起的,是2023年1月8日在“四川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上率先扇起的蝴蝶翅膀……

  对于春节被称为被逼出来的申遗和被民意裹挟的申遗,我不敢说有关部门不作为,但从端午申遗来看,至少有关部门比韩国慢了不只一拍,而是慢了至少三四拍。从端午申遗之后冯骥才先生首倡春节申遗到最终申遗成功,经过了14年时间。这14年时间中,国家有关部门也作了很多工作,比如,2016年将“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但是,我个人的观点,在这14年时间里,春节申遗的进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至少一些不及春节影响力大的项目也成功申遗了。因为中国是文化大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中国需要申遗的项目太多了,如果要全部完成所有的申遗项目,至少需要200年以上。我记得春节申遗成功后,有一名网友在评论区给了“民间火热,专家狂呼,政府滞后”的12字留言,虽然观点有所偏颇,我也不完全赞同,但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陈恒:2020年著名学者张启斌老师应邀出席阆中“落下闳天文论坛”,发表“让落下闳之光照亮全世界”的主题演讲,当时就再次提出春节申遗这个事情了,我记忆深刻,只可惜我当时刚从阆中峰占乡党委书记调回机关,担任阆中古城执法大队长没法响应他。2022年1月,我调任阆中文联副主席之后,立即找张启斌、刘明弟老师等有关人员沟通,我们达成共识,端午节在韩国申遗成功之后,我国4年之后才由湖北省代表国家申报,端午节可以“亡羊补牢”,春节还需要“亡羊补牢”吗?2023年1月8日,我们发出“阆中倡议”,2月5日,鹤壁发出鹤壁倡议,加之2022-2023年网络上的“中韩春节”之争,2023年4月之后,文旅部来阆拍摄春节申遗专题片,正式开展春节申遗的具体工作,我所获得的信息,据说拍摄的工作人员曾说过,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其实,到了这个份上,如果有关部门再无动于衷,假如韩国真的申遗成功了,有了端午申遗的前车之鉴,仅仅唾沫星子就可以把他们淹死!就有人必将成为历史文化的罪人了。所以,春节申遗也被称为是被民意裹挟和逼出来的申遗,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记者:听到陈恒老师刚才所言,感到特别不易,发出春节申遗“阆中倡议”有阻力吗?可否给大家讲解一下阆中倡议的形成过程,说不定大家更关心这幕后的故事呢?

  陈恒:说句不该说的话,端午节申遗有关部门工作滞后,湖北省可以代劳,春节申遗如果他们再不作为,谁来“代劳”,我们只有振臂一呼。2022年10月,国庆节长假收假之后不久,阆中市委宣传部陈鑫副部长主持召开2023春节博览会筹备会,陈鑫副部长当时就指出,每年召开的“春节文化论坛”花费也不少,但不能泛泛而谈,应该考虑留下一点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我当时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这一届春节文化论坛拟发一个春节申遗的“阆中倡议”,但是,这个事情受到阆中文联有关领导的反对,并认为“这不是我们一个县级市该做的事”,在我的坚持要求下,甚至是会议已经决定我作为2023春节文化论坛10位演讲嘉宾的情况,我以不发此倡议,就拒绝登台的情况下,有关领导才最终同意……我事后曾说,如果1月8日我们不发“阆中倡议”,2月5日“鹤壁倡议”发出来了,我们羞愧不羞愧?打脸不打脸?其实,发出春节申遗阆中倡议只是我们的第一步,事实上,不知大家记得不,发出春节申遗的阆中倡议前后,网络上突然出现的中韩“春节”之争,突然出现就不会没有原因的,我与张启斌老师等学者也算是持续至今的中韩春节之争的策划者与参与者,当时,我将我与张启斌老师在微信群里关于“韩国已经启动了春节申遗以及据说越南也可能将春节申报世界遗产”的聊天记录,转发了手机上的300多个学术群,中韩网友网上论战过程中,有韩国网友在英国打出“韩国春节快乐”的条幅被媒体报道后,我们也转发到了手机上所有的学术群,而且持续发,天天发,炒热为止。

  关于春节申遗”阆中倡议”的具体内容,网上至今可以看到,我简要说几点概要,阆中倡议以蜀国皇帝孟昶别具匠心的“春联”开头,中间是申遗的三个关键词:“申遗”、“保护”、“基地”。文末引用千古一相宰相王安石描述春节的“元日”一诗结尾,最后是习总书记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同时,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文旅部申遗的内容标题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而“阆中倡议”当时的使用的内容标题是“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及习俗”,这主要是借鉴了上一年申报的内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阆中倡议发出之后,我还立即找到阆中有关领导和南充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建议,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再无动于衷,南充阆中两级部门应该向省上汇报,可以借鉴端午申遗的做法,由四川省代表中国政府进行春节申遗,同时建议将设在阆中的四川省的“春节文化传承基地”申报为国家级基地,当时有关领导还不知道春节已经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咨询我春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没有承载地,要不要一级一级地申报?2023年3月份,文旅部请冯骥才先生签署了知情证明书,迅速将春节申遗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春节,终于不用留任何遗憾了。

  记者:为什么二位老师与张启斌先生这么执着地非要发出“春节申遗的阆中倡议”?推动春节申遗仅仅是出于作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春节文化的爱好,是出于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还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刘明弟:中国春节是中华历法的新年,也是中华历法中最大的节,是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衍生开来,并放射到东南亚,甚或全世界。因此春节申遗必须从天文历法角度阐述进行方为正途。张启斌老师曾经讲过,冯骥才只从民俗角度阐释或泛化春节意义,属于弃本末逐。春节申遗之后,如何积极推动落下闳及春节文化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向世界。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峰会上把我国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并列,后来又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天文历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识,中国文化也绝不可“以西方阳历为正朔”宣布自己完成了复兴,而是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天文历法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陈恒:发出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之后,我具体负责编著,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出版了中国首部探讨科学纪元与历法改革的专著《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24节气历研究》,在专著中,将中华太初纪元(春节纪元)作为了历法改革的推荐方案,我同时又试探性向阆中文联有关领导提出下一届的“春节文化论坛”能否再发“春节纪元”的阆中倡议,相关领导再次表示坚决反对,并称“绝不搞历法改革”,于是我去了清华大学,在2023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上,我与张启斌老师分别在论坛一、论坛二发声,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官微第37、38期也刊登了我们二人的观点,中国都市报以“四川阆中:春节发源地首倡中华太初纪元助力构建国家新形象”进行了专题聚焦,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以上。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我相信,“清华国家论坛”vs“春节文化论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记者:我注意到了,陈恒先生是中国首部科学纪元与历法改革的专著《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24节气历研究》与首部阐述“春节纪元”的解谜式文史著作《中国春节发源地阆苑探秘》的著作权人,陈恒先生所倡导的“中华太初纪元”与春节文化有什么实质联系?

  陈恒:中华纪元是一个广义概念,所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纪年方式,均可以称为“中华纪年法”。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推行的“黄帝纪元”就是一种新的中华纪年方式,在阆中石滩镇、文成镇、飞凤镇至今还遗留有民国初的石刻碑刻4处。“中华太初纪元”的实质就是春节纪元,以中华太初元年(西历前104年)为纪,迄今2129年。因为《太初历》之前的古六历,除了山东银雀山汉墓、湖北周家台秦墓、张家山汉墓出土了少许历谱外,详细完整的古六历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因此,以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颁行所确定的第一个春节为纪的“中华太初纪元”意义重大,是最科学、最易于推广的一种新的纪年,也是按照习总书记指示,开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传统春节文化推陈出新的重要实践。

  刘明弟:中华一词,有学者考证是秦始皇首先提出来的,太初历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推出的我国首部有完整实物数据的传世历法,太初也成为汉武帝发明的我国第一历法年号,之后我国历代历法,基本都是以太初历为原型的跟班小弟,因此太初历在我国历法史上具有非常高的标识度和“大哥大”纪元属性。太初历首次把24节气纳入其中,并首次用立春节气标定我国历法年首“春节”,古称“元旦”。西历1914年,袁世凯为了推行西历,把元旦称谓移至西历新年头上,把中国年首退而求其次降格为“春节”(四季节之一)。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站在历法角度看,春节虽具有年节属性,但其称谓与夏节、秋节、冬节一样,属于二级的四季节的称谓之一。在此我呼吁,应该把我国春节称谓改回我国古老的元旦称谓,让我国年节与称谓合二为一。总之,春节就是我国古老的元旦,其源头始于我国西汉太初历,因此“太初纪元”就是我国春节纪元。这样来看,例如“2025年春节文艺晚会”等这样的用词用语,就属于实打实的不中不洋的病词错句了,正确表述应该是“中华春节2129年文艺晚会(西历2025)”。

  记者:陈恒老师作为“阆中倡议”的主笔人,也是中国春节申遗倡导者与发起者,“阆中倡议”成功掀起春节申遗的蝴蝶效应,作为“中华科学纪元倡导者和推广者”,并首倡“春节纪元”与推广中华阳历,与我们现行的农历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要标新立异抛弃掉我们现行使用的农历?这样会不会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不方便呢?

  陈恒:当前,在世界不少国家或地区中,对内均使用深含自己文化基因的本土纪年。如日本至今仍使用天皇年号纪年(令和纪年),中东国家使用伊斯兰教纪元,今年为伊斯兰教纪元1403年,朝鲜从公元1997年开始使用主体纪年取代公元纪年。信奉佛教的泰国、斯里兰卡使用佛教纪元,泰国人的身份证上的日期今年是泰历2568年。印度历以公元78年为印度历的纪元,今年为印度历1947年,目前印度尚未颁发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中国台湾地区仍在使用所谓的“民国纪年”,民进党当局大搞去中国化,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抗争与质疑。这些国家或地区只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用基督耶稣纪元——即“公元纪年”。我在今年9月浙江杭州召开的沈括研究会成立大会与学术研讨会上曾讲过,如果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各自用本土历法标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仅这两个大国的人口就占全世界人口的40%。作为一个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长期永久单一使用基督耶稣纪元及历法,虽简单方便实用,但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习总书记要求我们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中华阳历”来恢复中华历法的话语权与叙事权,随着春节文化的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光耀世界,照亮全球。

  刘明弟:我个人也觉得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要抛弃掉我们现行使用的农历,而是要在我国现行农历基础上把24个节气名恢复成一套日历表,这套日历表与公历“年长”相等,可与西方阳历逐日恒对,进而逐渐取代西方阳历,甚或在不久的将来与西方阳历角逐世界公历,而且在不影响大众传统用历习惯下,中西双历同时并用,孰优孰劣让广大民众自己分辨。

  知名学者张启斌先生曾经讲过,我们中国历法是阴阳合历,确切地说我们中国传统历法中包括了三种历法,也即:中国正朔阴历、中国干支阳历,中国24节气阳历,其中以正朔阴历为主,以干支阳历和节气阳历为辅。因此,我国传统历法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阴阳历之间的调合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严重矛盾“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猥亵”(北宋科学家兼思想家沈括语),因此十九年置七闰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一千多年前,北宋科学家、思想家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理论,实际上就是希望对我国“阴阳合历”进行改革,把我国历法改革为以24节气太阳历法为主,以我国正朔阴历和干支历为辅的一种新的三合历法,只可惜沈括的这一历法改革理论一直没有实施,否则现在世界公历就没有西方阳历什么事情了。

  2019年习总书记在亚洲峰会上将中华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并列,我们倡导“春节纪元”与“中华阳历”,实际上就是深挖中国春节之源头和高举沈括“十二气历”大旗,探索中华阳历,探索中华历法现代化,将阴阳合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名”恢复成一套日历表,使得我国历法之日期与西方阳历之日起“逐日恒对”,然后再把我国当前使用的正朔干支历,以及西方阳历和星期制度全部完全继承过来,这样不仅不会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使得我国民众会发现原来我国还有比西方阳历还要漂亮和好用的“中华阳历”,进而提高民族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田兆元教授说的好,只有恢复了中华历法的叙事权和话语权,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的挺直脊梁。

  嘉宾简介:

  陈恒,笔名寒君,1979年5月生,四川阆中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公共文化工作委员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研究员。历任阆中市应急办(人防办)副主任、主任,凉水镇镇长,峰占乡党委书记,古城保护执法大队长、阆中文联副主席等职务。1999年荣获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报社颁发的“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全国大学生征文赛优秀奖”。系阆中市十大杰出青年,阆中马啸溪大桥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南充市大调解先进个人,南充市政务信息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一五”期间人民防空工作先进个人。“中华纪年法”的倡导者和推广者,“春节纪元”国内首倡者,定气法“中华阳历”编创者,阆中市地方文史研究者,在《青年文学报》、《中原诗刊》、《四川人防》、《四川农机》、《四川文艺》、《决策与务实》等省市级各类刊物撰写发表多篇文章。作品“诗人袁勇与文人风骨”入选四川文艺70年“三亲”卷。出版中国首部深入探讨历法“纪元”和历法改革的专著《中华纪年法与春节文化24节气历研究》和首部阐述“春节纪元”的解谜式文史著作《中国春节发源地阆苑探秘》。2023年1月8日出席“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并作主题演讲,主笔撰写了春节文化申报世界遗产的“阆中倡议”,被封面新闻等全国20多家媒体宣传聚焦。2023年11月1日,出席“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并在分论坛二作主题演讲,受到中国都市报、四川文化网等新闻媒体聚焦,中国都市报网站浏览量点击率高达15万人次以上,成为“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点击率最高的议题。2024年9月21日,出席浙江省杭州市“沈括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钱斌等八名学者同台演讲,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高度赞赏与广泛好评,国际新闻网、今日头条对春节故乡与钱塘古都的“文化交汇”予以专题聚焦。其名字登上人民网、中华网、浙江日报、文汇报等官媒主版。

  刘明弟,四川省校园文学学会会员,落下闳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原阆中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研究员、地方文史研究者,《落下闳文集》执行主编。曾任四川省阆中市凉水乡副乡长、玉台镇党委副书记、桥楼乡党委副书记等职。曾在《西南民兵》、《诗歌世界》等获得奖项。【刊号ISSN2409-9767】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