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践行“青风承艺”开启心灵治愈之旅

“花生”践行“青风承艺”开启心灵治愈之旅

四川文化网 2025-2-1 13:32 46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成都1月17日电(通讯员 黄静雯)2025年1月10日至1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花生”志愿服务团队(下文简称“花生”)前往成都市温江区太极社区和游家渡社区,开展了“青风承艺,植愈心灵”寒 ...
  四川文化网成都1月17日电(通讯员  黄静雯)2025年1月10日至1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花生”志愿服务团队(下文简称“花生”)前往成都市温江区太极社区和游家渡社区,开展了“青风承艺,植愈心灵”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参与,在手工制作、游戏比赛、历史探究等课程教学下,非遗手工成为了社区的一种潮流。

  【太极社区:巧手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花生”结合自身“工农艺”三学科特点,聚焦非遗传统文化与团队特色“园艺疗法”,针对社区儿童群体与老人群体设计相关课程,并前往社区面向儿童开展了“药囊含香,植物印艺”“烧箔画”等课程,面向老人开展了“花灯映美,舞扇漆韵”“剪纸”等课程。

  畅游神秘花草,制作独特手工。10日上午,团队进入社区向小朋友们开展第一堂课程“药囊含香,植物印艺”。主讲人通过“逛中药园””植物萝卜蹲“等小游戏,带着小朋友们进入到非遗的世界,从香囊的历史溯源与植物拓印的应用、传承到香囊的手工缝制与植物拓印帆布袋的制作,小朋友们在实践操作中领略了非遗之美。下午,主讲人向老人们讲解了花草纸灯和漆扇的历史故事,期间穿插了”猜灯谜“等小游戏,老人们在欢乐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体验手工制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制作出独具匠心的非遗作品。

图为志愿者协助小朋友完成拓印作品  四川文化网  通讯员  陈思玉  供图

  绘制精美箔画,雕琢喜庆剪纸。11日,团队成员从材料、特点、知识和历史等方面入手,让小朋友们对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上午,小朋友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制作了烧箔画,“小朋友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且还和我们拍照留念。”主讲人丁书城在采访中提到。下午,非遗剪纸文化在社区内热闹开场,老人们跟随主讲人的步伐感受非遗剪纸之韵律。

图为志愿者协助老人制作剪纸  四川文化网  通讯员  顾佳艺  供图

  【游家渡社区:文化之旅启智润心】

  1月13日至1月15日,“花生”前往游家渡社区面向该社区儿童开展“课堂+托育”一体式课程。课堂融“非遗知识+手工制作”,达到园艺素养育德、非遗精神育智、趣味游戏育体、手工亲绘育美、实践操作育劳。竹编、衍纸、米粒的奥秘等课程让“You趣冬令营”的小朋友记忆犹新。当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花生”团队与社区工作者通过“KISS复盘表”进行每日复盘总结,及时对后续课程和班级管理进行调整。

  深入认识粮食,探寻古道古树。团队成员以”珍惜粮食“为主题,讲解了粮食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其耕作之不易,并与小朋友们共同完成手工麦穗。通过张飞柏、夫妻柏等古树的趣味故事,剑门关、金牛古道等古蜀道的讲解,小朋友们了解了古蜀道的文化背景及其形成与发展,对古蜀道有了深刻认识。同时,为提高学习效率,课程设置小游戏、知识问答、吹墨画“古树”、古蜀道拼图。

图为志愿者主讲人为小朋友们讲解古蜀道  四川文化网  通讯员  杜馨怡  供图

  巧制玲珑竹编,弘扬红色精神。课程伊始,小朋友们学习了竹编工艺历史、种类,了解了四川眉山竹编,并投入竹编画制作。下午,主讲人围绕红领巾展开红色宣讲,小朋友学习系红领巾,思考如何维护红领巾荣誉。观看老兵寄语后,他们在明信片上写下感悟和想对老兵说的话。

  精心编排衍纸,领略米粒奥秘。时光如白驹过隙,团队以“非遗衍纸的美学之旅”开启最后一天的课程,用”遇见一粒米“与第一次课堂相呼应结束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课程。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四川文化网  通讯员  杜馨怡  供图

  在“花生”志愿服务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青风承艺,植愈心灵”社会实践圆满落下帷幕。团队成员表示,在未来,非遗与园艺疗法会更加深入社区,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原作者: 黄静雯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