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寻年韵——溯源传统文化,赓续中国年魂

归乡寻年韵——溯源传统文化,赓续中国年魂

火旺 2025-2-4 11:01 45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何源 胡瑶)春节,这一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喜悦与幸福,是中国传统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2025年1月27日至2025年2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井上‘xian’花,最美中国红”团队 ...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何源 胡瑶)春节,这一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喜悦与幸福,是中国传统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2025年1月27日至2025年2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井上‘xian’花,最美中国红”团队成员,以各自家乡为主阵地,关注时代发展的同时,体验家乡年俗文化,感受新年喜庆氛围,在年味中触摸传统红色文化的温度。

  “东方夜放花千树”,赏花灯,是春节一大传统,可追溯于汉代,汉武帝在位时期,宫廷中燃灯祈福,这一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花灯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是家人团聚,共度佳节,驱邪避害,祈求平安的愿望载体。团队成员张芳菡,走进历史古城,欣赏花灯之美。五彩缤纷的花灯,高悬于人群之上,与人们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无论是灯还是布景,都十分美丽,让我沉浸到春节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尤其是每个精美花灯背后所蕴含的非遗文化,令人惊叹!”成员张芳菡说到。


(图为古道花灯 通讯员 胡瑶 张芳菡 摄)

  “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年期间,春联,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添福之物。团队成员胡瑶,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春节游园会活动,与社区参与者共创春联、窗花,增添喜庆氛围,学习传统春节文化。


(图为春节游园会活动剪窗花现场 通讯员 胡瑶)

  窗花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出现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窗花作为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富裕的追求和渴望。人们把对来年的期盼与祝福凝聚到一纸窗花中,张贴在窗户上。红红的纸,精美的图样,象征着喜庆与希望。“与邻里一同剪窗花,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红色的窗花纸映衬在每个人脸上,幸福洋溢。”团队成员胡瑶谈到。

  “纷纷灿烂如星陨”,烟花是春节的代表性元素,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当时的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火药的配方。最初,火药被用于军事和驱邪祈福,后来演变成烟花。从那时起,烟花便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成为庆祝节日、举办庆典的必备元素。团队成员张雪妍佳在除夕当晚,燃起烟花,为春节增添一份喜悦与色彩。


(图为烟花燃放 通讯员 何源 张雪妍佳 摄)

  烟花燃放的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点亮,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沉浸在这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人们心中满是对来年的期盼与憧憬。“烟花绽放在夜空中,那一刻我的身边因为有家人的陪伴而幸福”团队成员张雪妍佳说到。

  “儿孙灶畔欢融”,在中国人的心中,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是春节的灵魂。春节的团圆饭也最是让人牵挂,每一道菜都凝聚着家人的爱意。团队成员何源在春节当天和家人们共享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团圆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文化的传承。“吃团圆饭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期盼,和家人们围坐在一桌更让我内心温暖。”成员何源感慨到。


(图为团圆饭 通讯员 何源 摄)

  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距离有多远,团圆饭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它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也让我们折服于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一场喜庆而温暖的文化盛宴,翻开了新年的序章。除夕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春联和窗花上,喜庆的红色便跳跃起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团圆饭。烟花肆意绽放,将夜空点亮,每一处都在彰显着这个喜庆的中国年。新的一年,成员们将带着春节的祝福,继续弘扬家乡文化和中华优秀春节文化。
原作者: 何源 胡瑶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