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村的地果梦:驱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高峰村的地果梦:驱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火旺 2025-2-4 11:09 27人围观 四川文旅

四川文化网讯 (通讯员 何妮珊、李思雨陈俊林)2025年1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西”望振兴,产智双扶调研团,踏上了前往绵阳市北川县桑枣镇高峰村的调研之路。团队深入到高峰村豪地果标准化示范 ...
       四川文化网讯 (通讯员 何妮珊、李思雨陈俊林)2025年1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西”望振兴,产智双扶调研团,踏上了前往绵阳市北川县桑枣镇高峰村的调研之路。团队深入到高峰村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与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春明展开了深入对话,探讨如何通过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何妮珊访谈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春明

  从机缘到选择,陈春明的创业之路

  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的故事,源于陈春明对未来农业潜力的深刻洞察。回顾创业历程,陈春明说:“当时我们考虑过其他常规水果的种植,但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只有在独特的领域里,我们才能找到突破口。”经过反复调研与探索,陈春明发现当时地果种植的规模很小,成功案例也屈指可数,于是毅然决定选择地果作为种植主打品种。

  高峰村作为陈春明的种植基地,并非偶然。陈春明了解到现在野生地果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地果需要在近乎无农药干扰的纯净土壤中才能生长,而在高峰村隐藏着一大片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土地资源,这片土地的土壤并不肥沃,但这恰恰是地果生产的理想之地。而更重要的是,目前高峰村人口空心化严重,留在村中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激活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当地百姓提供适合他们的收入来源,提升村庄经济,成为他选择该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选择高峰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适合种植地果,还因为这里的村民需要适合他们的新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今年我先试种,收成好,老百姓就会跟着种,就能带动村庄富起来!”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高峰村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

  技术赋能,创新推动乡村发展

  在与陈春明的交流中,调研小组成员何妮珊深刻感受到,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的发展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陈春明坦言:“目前各个高校和农科院校在地果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空白,我们种植的模式仍然依赖前人的经验,如何实现高品质的地果生产仍然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

  作为一种既具有良好口感又富有药用价值的特色水果,地果的高氨基酸含量和强大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特性使其在健康产业中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陈春明提到:“地果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它还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但是,如何将这种传统的优势转化为现代化、高效益的产业链,依然是摆在种植基地面前的挑战。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人才双轮驱动

  这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地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靠科研创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陈春明的选择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通过科研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何妮珊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的兴起,更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持。通过对地果产业的深度调研,我们发现,地果产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能为村民们提供持续的收入来源。”

图为高峰村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全貌


  推动科技与乡村共振,助力高质量发展

  陈春明也提到,未来将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地果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高峰村的地果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这次调研实践,不仅加深了调研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了科研与创新在振兴乡村中的核心作用。调研小组成员何妮珊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明确了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科研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农科学子,我们更应该走进实地,切实了解村庄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定位角色,助力乡村发展。”

  豪地果标准化示范化种植基地的创立,不仅是高峰村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产业升级的生动体现。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乡村振兴的道路更加宽广。随着科研创新不断驱动产业进步,乡村振兴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高峰村的地果产业,也将在创新和奋斗中迎来更加光明的明天。(作者:何妮珊、图:李思雨陈俊林)
原作者: 何妮珊 李思雨 陈俊林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