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28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孙郑海 余聪志)1月10日至1月22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草牧循源・畜肥益行”团队多路并进,分别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以及泸州市古蔺县,在当地畜牧场与牧民家中开展实地调研,旨在以生态建设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基础,发挥草学专业优势,为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团队队员们首站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与三河村,开启为期5天的深度调研。队员们深入产业一线,走进牛场,与牧民同吃同住,全面了解家畜养殖现状。自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河村为脱贫攻坚指明方向后,火普村与三河村依靠万亩草莓种植产业与牛羊畜牧业成功脱贫,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牛场排泄废物处理厂徐小琴供图 然而,当地畜牧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调研发现,尽管牛场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部分居民仍坚持传统养殖方式。冬季雪季时,畜牧场积雪覆盖,牧草匮乏问题突出。即便部分牛场已实现牧草与牛饲养一体化运作,仍难以避免饲草短缺,需高价购买大量饲草,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此外,牛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废弃物,虽已采用堆肥熟化处理,部分用于饲草种植施肥,部分出售,但处理效率与效益仍有待提升,牛场方面也在持续优化处理流程。 第二站,队员们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走进瑞缘乳业。他们完善的“畜—肥—草”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养牛、产奶的同时,将牛粪还田,促进草场恢复。除了独特的牧场经营模式,瑞源乳业还运用数字化手段监控每头奶牛的日常情况。通过奶牛产奶量、产奶品质等数据,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奶牛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保障了牛奶品质。同时,牧场将旅游休闲产业与生产模式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但在走访牧民家庭时,队员们发现当地同样面临严峻的牧草短缺问题,家畜饲养主要依赖青贮饲料和燕麦。而青贮饲料存在商品化程度低、运输成本大、机械投入大、贮藏损失大等问题,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成为牧民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为团员走访农村养殖场彭瑞供图 队员彭瑞在与瑞缘乳业工作人员李女士交流时表示:“通过本次深入调研,我们深受启发。了解到畜牧业现阶段面临的饲草难题后,我们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为畜牧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月20日,最后一战队员们抵达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重点聚焦当地牛场畜肥污水的处理难题。畜禽养殖废水来源广泛,包括排泄物、饲料残渣、冲洗水和其他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体、悬浮物和重金属,需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同时,畜肥污水中也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促进畜肥污水消纳,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也是提高牧场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队员们深入牛场细致考察,为后续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与牛场负责人合影李墨兰供图 “草牧循源・畜肥益行”团队横跨多地,深入畜牧产业各环节开展调研,挖掘出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阻碍与潜在机遇。成员通过亲身交流,深化对产业的认知,明确知识与产业需求结合点。后续,团队将基于调研资料,结合草学专业知识,运用科学种植技术解决冬季牧草匮乏,研发高效处理工艺,为畜牧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助力。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