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古道经纬中华——古蜀道调研与科普服务

雄关古道经纬中华——古蜀道调研与科普服务

四川文化网 2025-2-5 19:56 33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彭涔 柏馨)为提升公众对中华文物的深入认识,将蜀文化进行广泛性传递,2025年1月上旬“古道思途”团队前往四川博物院开展对古蜀道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调研,并实地观察勘测收集现状信息,了解 ...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彭涔 柏馨)为提升公众对中华文物的深入认识,将蜀文化进行广泛性传递,2025年1月上旬“古道思途”团队前往四川博物院开展对古蜀道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调研,并实地观察勘测收集现状信息,了解文物情况,筑牢科普课程核心体系为后期科普服务打下基础。1月中旬,团队成员前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太极社区开展了宣讲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领略了古蜀道的深厚魅力与丰富内涵。


  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蜀道开通于先秦,开拓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两宋时期,完善于元明清。翠云廊是剑门蜀道上的核心地段,翠云廊现有古树20973棵,行道古树12000多株。大柏树湾是翠云廊中古柏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段,全长1.2公里,现有古柏301株。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蜀道推介大使蔡东洲先生,曾在四川博物院学术博物院学术报告厅发表演讲。蔡教授在讲座中阐释,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既得益于历朝政府种树养护的历史传统,也有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动因。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修路植树的传统,植行道树可以有表道、护路、遮阴、计程的作用,修路与植树是沿线州县官员的岗位职责。此外,民间百姓出于积德行善、造福子孙、还愿报恩等朴素的愿望等,对古树存有敬畏之心,世代共同守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翠云廊古柏成为传统生态文明的范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标本。


  在和这些文物“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对古蜀道的认识变得越来越丰富。从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最初起源,到历经岁月冲刷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它在历史进程里承担的重大使命,成员们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外,团队成员还精心准备了以“古树”和“古道”为主题的宣讲科普课程和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充足的参与感。在宣讲过程中,宣讲员通过生动的方式,讲解了古蜀道的形成、发展过程、古道的价值、古蜀道文化和古树文化。并结合一系列小游戏,使宣讲课程变得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了解到古蜀道和古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魅力。


  在宣讲现场,团队成员利用一系列的小游戏充分带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让宣讲课堂的氛围变得生动有趣,例如“猜一猜”、“切水果”和“知识问答”等关于古蜀道知识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将古蜀道的知识记入心中。

  除此之外,还有“拼图”、“吹墨画”这样的需要实践操作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和了解到古蜀道的相关知识。


  古道是经济的脉络和文化的纽带,怎样保护古蜀道的历史风貌、文化特征,如何让古蜀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我们古道思途团队和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此次社实践活动的举办,是为了宣传古蜀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是为了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让古蜀道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属于古蜀道的记忆,是对青年一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升,保护古蜀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让古蜀道在新时代再次生机盎然。
原作者: 彭涔 柏馨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