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四川文化网
33
沐川县,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绿色明珠”。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扎耍草龙。沐川草龙又称“黄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不得意时,白天沿街乞讨,晚上常枕稻草而眠,时后他登上真龙天子的宝座,当地的人们便扎耍草龙以求吉祥。“群龙草为先”,草龙成为群龙之首。 每年的正月初二便是草龙的拜年巡演,每当这时,游客与市民齐聚一堂,共享赏心悦目的大型演出活动。 沐川草龙于2003年11月底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此次申报所用的草龙,由20余名草编业余爱好者历时3个多月选用80多万根稻秆精心编制而成,总长200.8米,这个数字象征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同年8月4日参加了北京奥运火炬在乐山传递活动期间的表演。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沐川草龙:让一把稻草‘脱胎换骨腾云驾雾’”成功入选,古老的艺术、匠人的智慧,在新时代依旧闪烁着耀眼光芒。沐川草龙以其独特而具传统的工艺技术,在新时代的今天传承不断,在新时代的舞台光芒四射。它不仅是非遗的传承,也是沐川这座城市的腾云之龙,它带领着沐川站在更高的舞台上。 图1街头演出 草龙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精细,主要工序包括选材→熏蒸→上骨架→上草→连接→上龙筋等,要采用编、织、镶、绕、缠等10多种工艺技巧。金黄色的稻杆,经过熏蒸、烘干、防虫防霉变处理等环节,直到颜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绿色和金黄色。制龙人用本地竹篾扎出龙骨架,将精选并处理好的稻草在龙身上依次上草,通过编、织、镶、绕、缠等多种工艺,逐渐显现出龙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子、鼻及火焰等部位。特别是龙头、龙爪等细节部位的制作尤为精细。一条30多米长的龙,仅龙头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图2草龙编制 图3草龙工艺品 自1989年开始,沐川草龙崭露头角,先后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四川分会场),92乐山全国友好城市秋季商品交易会,94中国四川国际民间艺术节,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开幕式,第一、二、三、四届中国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等国家、省、市级别的多次表演,受到来自中外宾客的高度赞扬。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台报宣传报道。在香港出版的《观光》画册中,沐川草龙被图文并貌地进行了详细介绍,它以其造型古朴原始,乡土气息浓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四海宾朋。 图4草龙下的“传人” 沐川人也是“龙的传人”。在2013年,由沐川县创排的大型原生态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首演,四条金银两色为基调的草龙在夜晚中熠熠生辉,自由舞动。为稳固传承和宣扬传承,2022年,沐川草龙参与中央电视台《云聚中国年》节目组的拍摄,出席了“庆丰收迎盛世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及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颁奖晚会暨乡村嘉年华演出活动。并于2023年,沐川草龙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文艺演出类),沐川草龙大拜年活动被纳入2023年四川省重点乡村文化活动名录。 沐川虽小,但传承不断,星火不灭。 今年1月30日,正月初二,乐山市沐川县城年味儿浓,化身非遗文化大舞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沐川草龙的引领下,沐川草龙与僰人鼓、高笋莲箫、利店龙灯等非遗项目组成的大型巡游活动在沐川县中心城区亮相,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市民齐聚,共享沐川非遗文化“盛宴”。 图5草龙大拜年,非遗巡演现场 图6草龙大拜年非遗巡演现场 这是每一个沐川人都会看的演出,这让每一个沐川人都为之自豪,沐川草龙带领沐川向前蓬勃发展,这是属于沐川草龙的腾飞!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这是沐川的非遗文化传承。 |
2025-02-11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